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东西

|
发布: 7:00am 05/10/2021

东西

原住民

婆罗洲娃娃

原住民服饰

Wesley Juntan

芭比娃娃

伊班

卡达山

身穿原住民服飾的婆羅洲娃娃

蒙慧贤(记者) 蔡伟传(摄影) 林芷桑(影片)

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

來自砂拉越的族衛斯理俊坦()是一名空服人員,在疫情期間無法飛行的日子裡,他憑著巧思和精湛手藝,通過改造娃娃的服裝和妝容,將原本金髮碧眼的洋娃娃,搖身變成伊班族、卡達山族、馬蘭諾族等婆羅洲娃娃,不僅展現婆羅洲的傳統服飾文化,也串聯著人們的童年回憶和夢想。

ADVERTISEMENT

婆羅洲娃娃身穿的傳統服飾以一針一線縫製而成,每個造型妝容都不同,包含著創作者的細膩心思和情感。

細看每個婆羅洲娃娃,氣派十足的頭冠、絢麗多彩的衣物、閃亮悅耳的銀飾,每個細節都極其精緻,且經過層層考究,還原了該族群原有的服裝特色面貌。

如果你不曉得東馬有哪些原住民、擁有哪些服裝特色和傳統文化,不如就透過這些惟妙惟肖的婆羅洲娃娃,來認識和欣賞東馬美麗的多元文化吧!

伊班(Iban):(左)伊班族女性上身披著的披肩(Marik Empang),由彩珠和布球製成,絢麗多彩,腰間纏著銀腰帶和銀裝飾,舞動時銀飾互相敲碰,發出悅耳清脆的叮噹聲響。(右)慶祝豐收節時,伊班族男性一般會戴上由犀鳥羽毛製成的羽冠,上半身披著厚披肩(Gagong),下半身以花紋美麗的編織布料遮蓋, 手持盾牌(Terabai),造型十分英武。
伊班(Iban):由於地緣關係,居住在不同地區的伊班人,有著不同造型的傳統服飾。圖為居住在Skrang的伊班族女性服飾和巴當艾(Batang Ai)一帶的伊班族男性服飾。
居住在拉讓江(Batang Rajang)一帶的伊班族。

衛斯理自小在砂拉越長屋社區的大環境下長大,大學畢業不久就開始在馬航擔任空服人員。儘管在這11年間,他到過許多國家,接觸花花世界,卻絲毫沒影響他對自身傳統文化的熱愛和維護傳承的熱情。

衛斯理靠網絡自學縫紉技術,身上富有民族特色的衣服就是他親手縫製的。

每年的6月1日,他和家人一定會慶祝伊班人的重大節日——豐收節(Hari Gawai)。他形容,在這年中盛大節慶,每個人都會穿上不同款式和色彩的傳統服裝,非常壯觀熱鬧。

然而,自2020年疫情暴發,航空業受到巨大沖擊,衛斯理不僅工作和收入受影響,也無法回鄉慶祝節慶。被迫呆在異鄉的他,冒起了製作原住民傳統服飾給娃娃的念頭,將對家鄉的思念,投注在縫製原住民傳統服裝的愛好上。

“那時是5月份,想到豐收節快到了,我就開始製作第一個穿著伊班族傳統服裝的婆羅洲娃娃,當作是在疫情緣故沒法回家的情況下,用另一種方式來慶祝節日。”

當時他把自己的作品上傳到網上,孰料引起不少關注,陸續有好些朋友聯繫他,要求定製穿上他們族群傳統服裝的婆羅洲娃娃,就這樣順水推舟般地,衛斯理將其愛好發展成了副業,陸續製作出更多不同的傳統服飾婆羅洲娃娃。

卡達山(Kadazan):卡達山族傳統的黑色民族服裝,點綴著許多珠飾,銀銅色腰帶,金黃色花邊,盤起的髮絲顯得清麗優雅。
參考真實傳統服飾,勤上網考察資料

“對我來說,製作婆羅洲娃娃最有趣的地方是,在製作之餘,我可以學習到其他族群的文化背景、傳統服飾的特色和背後意義等。”

服飾文化對一個族群來說有著深遠的意義,也是生活的智慧結晶。在開始縫製娃娃服飾之前,衛斯理都會參考和研究大量的資料,儘可能按照傳統服飾的真實樣貌去縫製,不隨意加入自己的設計。

Dayak Salako族:大部分居住在古晉的倫樂(Lundu)地區,擁有獨特的語言和文化。

為了呈現婆羅洲娃娃的傳統服飾,他會先在網上利用谷歌和YouTube來蒐集資料,查看該族群的傳統服飾以及裝飾配件背後的意義,然後把照片影印出來,依圖製作婆羅洲娃娃的服飾。

馬蘭諾(Melanau):馬蘭諾族的傳統服裝一般以黑色和紅色作為搭配,並以金飾作點綴。
 
製作工序繁雜,材料配件細小多樣

衛斯理通常在普通商店購買娃娃。每次製作服飾前,他都會給娃娃“洗澡”,把娃娃臉上的妝容和眼睛全清除掉,待穿上漂亮的服飾,設好髮型以後,再給娃娃畫眉、點睛、上妝,給予每個婆羅洲娃娃一雙獨特而美麗的靈魂之窗。他笑說:“有時做不一樣的東西,會讓人充滿驚喜。”

製作婆羅洲娃娃服飾的工序相當繁雜,而材料更是多樣。受訪時,他邊說邊把材料工具拿出來給我們看,單是串珠銀飾,就分為幾十個小格子。

在他看來,尋找服飾配件材料的過程是最困難的,由於每樣物件都十分細小的關係,他必須逐樣檢查和觸摸,才能挑選出大小合適的零件。有些材料買回來後還不能直接使用,必須經過一輪巧思和DIY,弄成特定造型,才能縫製在服飾上。有的則必須用相似的材料來頂替。

製作婆羅洲娃娃服飾的材料細小多樣,單是串珠銀飾,就分為幾十個小格子。

他舉例說道:“伊班族在以前都會穿上使用錢幣來裝飾的服飾,因為錢幣是用銀製成的,穿戴越多的銀飾,就代表越有財富和地位。”由於錢幣體積較大,和娃娃身形不符,便以小巧的鈴鐺來替代。

 
 
分享原住民珍貴的傳統服飾文化

他分享,製作婆羅洲娃娃一般需要3至5天的時間,若包括研究服飾、尋找合適材料等過程,往往要耗上兩三星期。大部分的婆羅洲娃娃價格介於350令吉至500令吉之間,依據手工的難易度而調整價格。

內陸居民或烏魯人(Orang Ulu)是居住在砂拉越美里內陸地區民族的統稱,涵蓋加央族(Kayan)、肯亞(Kenyah)、本南(Penan)等。

由於沒有任何本地原住民服飾娃娃可作參考,衛斯理起初在製作娃娃服飾時,都是靠自己研究、反覆嘗試和摸索,長時間下來,才真正積累自己的一套製作方法和技巧。

砂拉越馬來族群婦女在出席婚禮或盛大節慶時,都會披著美麗的馬來刺繡頭巾或圍巾(Keringkam),凸顯高貴優雅的一面。

至今,衛斯理製作了超過200個傳統服飾婆羅洲娃娃,涵蓋本地15個族群、超過20種不同的傳統服飾,不僅限於婆羅洲,也包括馬來西亞半島地區的族群服飾。

每每完成製作,他都會把婆羅洲娃娃的照片上載到臉書和Instagram,同時不忘分享傳統民族服飾的知識,希望讓更多國內外的網友能一同欣賞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好好認識這片國土。

雖然經營客制婆羅洲娃娃的副業已有一段時日,但他表示,目前仍沒打算製作外國民族服飾的娃娃,希望能專注於製作本地族群的傳統服飾,發掘更多本地鮮為人知的族群和文化。

他笑說:“捕捉本地的人事物,是很有趣的事。”

在他看來,婆羅洲娃娃不只是玩具,它更像是一個媒介或一種方式,來幫助他傳達他想表達的重要信息,同時守護這些有可能消失的傳統服飾和文化。

“我想向大馬人帶出的重要信息是,本地擁有許多不同的族群和文化,才會組成現今的馬來西亞,創造出和諧的環境。”唯有互相認識,理解和尊重其他族群的宗教文化,才能創造出更團結、更美麗的馬來西亞。

點擊【短片】:婆羅洲娃娃傳統服飾展現多元文化

相關文章:

那些年的月餅包裝

郵筒:被人漸漸遺忘的街頭文物

一把好的羽球拍,還得“球線”契合加持

積木熊 Be@rbrick 潮人明星都爭相擁有的藝術玩具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