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即时国际

|
发布: 2:28pm 06/10/2021

确诊孩童

确诊孩童

確診孩童呈上升趨勢 醫生:家中應常備藥物

氏綺和九個月大的女兒前天晚上到醫院隔離,女兒因為離開熟悉的環境而容易暴躁,十分依賴母親。(受訪者提供)

(新加坡6日訊)九個月大的女嬰確診冠病4天后才被接到醫院,母親在家照顧患病女兒時連睡覺都戴著N95口罩仍無法倖免,陪護女兒入院隔天也確診染病,母女二人不得不適應在醫院的隔離生活。

《聯合早報》報道,根據衛生部昨晚發佈的文告,獅城過去7天共有1019名12歲以下孩童確診冠病,一個月來每天確診的孩童人數整體呈上升趨勢。

ADVERTISEMENT

32歲的氏綺(人事部門管理人員)上週四(9月30日)晚得知小女兒所在的嬰兒託管中心有一名教師和一個嬰孩確診冠病,立即把已經入睡的女兒叫醒做檢測。

“我當時非常震驚,因為託管中心的嬰兒都沒有戴口罩,教師也需要長時間抱著他們,因此我知道女兒受感染的幾率非常高。”

氏綺使用家裡最後一個自助檢測儀為女兒檢測後,結果呈陽性。她連忙向鄰居借來檢測儀,為自己和其他家人檢測,所幸一家六口其他人的檢測結果都是陰性。當晚氏綺就和小女兒在一個房間內與其他家人隔離。

她說,與女兒一起隔離並等候送院的日子對一家人來說十分煎熬,同個屋簷下有年過70的家翁家婆,4歲的大女兒也得由丈夫一個人照顧。

減低感染風險全天佩戴口罩

為了減低感染風險,他們全天佩戴口罩,氏綺更是佩戴具有高防護效能的N95口罩,除了吃飯和洗澡都不會取下。另外,房門也只有在送餐時才會打開。

偶爾,想念孫女的家婆會和渴望到外面玩耍的小女兒趁房門打開的空檔隔空互動,但由於過於危險,家婆在勸說下也停止了類似的行為。

氏綺說:“眼前充滿了不確定性,讓我感到很焦慮,就不斷在網上查找資料,有時候信息相互矛盾,更徒增我的壓力……我之後開始在社交媒體Instagram上記錄自己的心情,成為我舒壓的一種方式。”

在家自我隔離4天后,前天晚上氏綺和小女兒由救護車送到竹腳婦幼醫院進行隔離。隔天中午,氏綺接到自己確診冠病的通知。

“雖然我知道自己受感染的幾率很高,但收到消息的時候還是覺得很受挫,尤其是我已經儘可能做好防護措施,甚至睡覺時都帶著N95口罩。”

原本以為如果小女兒病毒載量足夠低的話,母女倆估計今天就可以出院,但現在由於氏綺也確診,她們預計將留醫多幾天,共同適應陌生環境下的生活。所幸,兩人都只有輕微的症狀,包括髮低燒和流鼻涕。

氏綺說:“這次的體驗讓我學會去珍惜生活中的微小事物,比如在口渴時可以到冰箱取一杯冷飲,或是到樓下購買新鮮的芒果。這是我在隔離前體會不到的。”

她也提到,染病期間朋友通過點餐外賣送關懷,再加上護士的細心照料,也讓她得以調整心情,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眼前的困難,甚至享受與小女兒相處的時間。

獅城確診孩童14%不超過1歲

衛生部兼通訊及新聞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9月14日在國會透露,獅城12歲以下感染冠病的孩童中,約14%為不超過一歲的嬰兒,當時有50個嬰兒確診。

百匯東岸醫院兒科醫生莫哈娜(Mohana Rajakulendran)受訪時說,孩童染病時家長自然會更加擔心,這可能使他們在無法幫孩子緩解不適時感到無助,尤其是和孩子單獨隔離時。

她建議,家長應該準備充足且安全的藥物,包括治療發燒、咳嗽和流鼻涕等症狀的常見藥物,在有需要的時候給孩子服用,舒緩他們的不適感。

“在這期間,也要觀察看孩子是否有呼吸困難、食慾不振或愈加疲乏的症狀,如果有的話應儘快叫救護車,將孩子送到最近的兒童醫院。”

莫哈娜醫生也指出,疫苗是保護全家最好的方法,另外家中成員也可以儘量佩戴口罩、勤洗手,減少病毒傳播的機會。她預計,隨著確診病例攀升,更多年幼的孩子可能需要在家康復,但小於兩歲的孩童仍須到醫院接受觀察。

新加坡目前的居家康復計劃適用於12歲至69歲的確診者。不過,衛生部長王乙康前天在國會說,政府鼓勵12歲以下的孩童在家康復,這也極有可能成為他們的默認護理模式。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