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一家”是否能夠成功,尚言之過早;無須盲目歌訟,也不用馬上澆冷水否定。
首相依斯邁打出創業招牌“大馬一家”;先別預期民間會群起響應,畢竟,政治口號已經是家常便飯,現代人民見過世面,已經學會冷眼旁觀。
ADVERTISEMENT
像是馬哈迪在90年代的“馬來西亞國族”(Bangsa Malaysia)口號,要塑造一個新的國家認同(National Identity),結果是口惠而不實,甚至施政與口號是背道而馳。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而納吉提出的“一個馬來西亞”口號,開始是轟轟烈烈,大家朗朗上口,曾經激發人民的熱情。只是,這個願景終究是虎頭蛇尾,後期逐漸消聲匿跡。
安華擔任副首相時,喊出“我們都是一家人”的口號,也寫了許多毛筆字,成功改善了他在華社的形象,也緩和了當年馬哈迪政府的冷峻面貌。
相對而言,依斯邁的“大馬一家”並不新鮮,口號接近“我們都是一家人”,內容也和“一個馬來西亞”有許多共同之處,強調團結、多元和包容;不過,依斯邁版本也有一些新的項目,譬如提出“幸福成果關鍵指數”,成立“大馬一家工作隊”到全國各地服務等等。
不管怎樣,“大馬一家”可以被視為依斯邁的治國理念,以及施政藍圖,提出一個願景,對大馬今後的發展擬出一個方向。在這方面,他比馬哈迪第二次任相時的含糊,以及慕尤丁的倉促,來得更有企圖心和抱負。
積極的一面是,依斯邁通過“大馬一家”,宣示他認同大馬是一個多元社會,這個國家由各個宗教、族群、年齡的人民組成,大家有不一樣的信仰、背景和文化,應該互相包容,可以存異求同。
這種論述並不特別,但是,卻是肯定了包容性的多元主義作為國家的價值標準,而不是以狹隘的單元主義為國家的價值取向。
馬哈迪就任第7任首相時,避開多元主義和族群團結,反而通過主辦“馬來人尊嚴大會”,高喊“馬來西亞是馬來人的”,通過6項議決案,要馬來人壟斷獎學金,只允准馬來源流學校,從小學到大學都必須教授爪夷文等等。
比較之下,“大馬一家”釐清了馬哈迪主政期的偏激和亂象,要回到中庸和諧的正軌。
理念之外,“大馬一家”也有務實的政策目標,包括擺脫冠病衝擊,復甦國家經濟,放下政治分歧,促成社會穩定。只要政黨和人民有一致的目標,就可以在過程中互相磨合,減少矛盾和衝突,通過協商和合作帶動共同的進步。
值得強調的是,“大馬一家”提出幸福指數,在僵硬的經濟發展之外,打開了另一個窗口,以期可以縮小社會差距,讓更多人在有溫度的社會中,通過關懷和互助,得到溫暖和幸福。
而幸福指數是根據普世價值來制定。過去一段日子以來,“普世價值”在大馬已經是一個鮮少提及的字眼,甚至被認為是親西方和不符合宗教觀而被排斥。
然而,真正的普世價值,是奠基於人類文明演進,適合於絕大多數人的需要,也配合社會的進步步伐。盲目的排斥和否定普世價值,只會導致偏執和落後。
大馬必須重新擁抱普世價值,和其它進步社會同步,帶動思想和行動的進步。
“大馬一家”是否能夠成功,尚言之過早;無須盲目歌頌,也不用馬上澆冷水否定。它是一個政府的目標,也是國家願景,它能夠走多遠,就看依斯邁政府如何實踐,以及人民是否認同和配合;這些都需要時間的考驗,才能見證葫蘆裡賣的是真藥還是假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