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國內

|

全國綜合

發佈: 4:58pm 09/10/2021

預算案

循環經濟

自然之友

預算案

循環經濟

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推動循環經濟 預算案須有明確信號

(八打靈再也9日訊)大馬指出,要落實第12大馬計劃的“推進可持續性”意願,須先從2022年財政發出正確的信號以實行一些措施,把第12大馬計劃化為行動。

大馬自然之友主席米娜詩拉曼說,推展概念、實行低碳發展和加強應付氣候變化及災難的回彈力,是我國走向更環保的經濟復甦計劃裡必須要有的意願。

ADVERTISEMENT

她今日發文告指出,政府應通過2022年財政預算案增加財務獎勵和撥款給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州政府,並建立“生態財政資金轉移”機制並加強“國家環保信託基金”,而這些機制需要增加更多的資金。

探討碳稅可行性

她說,2022年財案也應針對採納碳稅和碳交易制度等政策進行可行性研究做出安排,而自然之友在過去也曾向政府推介碳稅措施,並得到政府考慮。

“在當前新冠疫情影響經濟的情況下,衡量怎麼實行碳稅,避免加重窮人的負擔和確保大汙染者付費是很重要的。現在可能不會出現實行碳稅的政治意願,但需要做可行性研究,以便不久可用上。”

米娜詩拉曼指出,加強資源來提升我國抵抗氣候變化和災難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更多財務資源來加速發展和實行一個全國性的適應計劃,以及加強防備災害和復甦的能力。

“為了更快過度到一個循環經濟,我們就必須像許多國家那樣,對很多汙染性的產品抽稅,如電池、塑料袋、輪胎、用後即棄的產品。只用一次就丟的產品,在最終被禁的逐漸淘汰過度期間,應抽高稅。”

她也說,增加資源來加強環境管理是一件要先做的緊急工作,這方面需要更多額外財務資源,用來加強政府機構對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執法和監督,尤其是環境局。

“我們最近這段時間看到的毒物汙染和垃圾造成的環境災害,說明我們需要增加人力和財務資源,包括使用更多的檢測設備和技術來逮捕環境罪犯。”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00am 24/03/2025
卓衍豪/循环经济──废弃物也能变黄金

最近去了一趟十八丁,这个从前去过无数次的制炭业产地,这几年因为从事地方创生工作的关系,更是对眼前勇敢走出夕阳产业余晖,开创产业新道路的先行者敬佩不已,其中泉成炭窑算是最经典的案例。

卓衍豪/循环经济──废弃物也能变黄金
十八丁的炭窑,后方左右两边排放的蒸气会被收集起来,制作成“木醋液”。

贵为全马最重要的炭产区(近400座炭窑),泉成炭窑却是少数对外开放参观的制炭工厂,早在第二代蔡招安经营时便已经让炭窑成为产地旅游、校外教学的重要场域;如今第三代传人蔡祺勇接手后,除了持续生产出高品质的红树炭,也将更多炭的副产品加工成为十八丁的伴手礼,包括“木醋液”(wood vineger)、“黑金”香皂等红树炭的副产品。

“木醋液”是在制炭过程中,红木(红树的木头)在高温无氧的炭化过程中会释放水蒸气与多种有机成分,制炭业者将气体透过管线收集起来经冷凝处理收集出来的液体。“木醋液”是一种含有数百种有机化合物的天然液体,可以作为天然农药、土壤改良剂,能促进植物生长、驱虫并抑制病害;可用作防蚊、除臭、消毒、抗菌;也能用于饲料添加剂,提升动物肠道健康;或在水产养殖中抑制有害微生物。

除了“木醋液”,制炭过程中产生的炭灰也可作为土壤改良剂,而燃烧后的边角木料也能回收再利用,例如制作生物燃料或环保建材。这种“全产业链循环利用”模式,让十八丁的制炭业不仅维持传统技艺,还能适应现代环保需求,实现低废弃、高价值利用的永续经营模式。

这种做法不仅减少废气排放,还能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将原本的“废弃物”转变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与产品的经济模式,即称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再生,不仅能降低资源消耗,还能创造新型产业与就业机会;透过创新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打造,延伸了产业链,让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地方竞争力。

卓衍豪/循环经济──废弃物也能变黄金
制炭过程中透过减少浪费、资源再利用生产出来的副产品。

循环经济适用于不同产业的思考,从农业生产中可能产生的废弃物如稻壳、果皮、甘蔗渣、咖啡渣等,如果不妥善处理可能造成环境负担,但只要将其再利用,就可能变成有机肥料、生质燃料、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塑料、绿色建材,甚至高科技产业所需的环保材料等各种创新产品。同样的道理,渔业、工业、畜牧业等都可能依循环经济的模式,找到一条产业的新道路;例如霹雳双武隆渔村的渔村先生(Mr. Kampung)品牌,推出的深海鱼鳞冻,便是将鱼鳞这种本来作为废弃物丢弃的资源,加工成为富含胶原蛋白、各种维他命、铁、锌、钙和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的保养圣品。

循环经济不仅能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带动在地经济发展,甚至成为行销地方的手段。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与科技进步,循环经济在地方创生中的应用将更为广泛。建立“环保”、“永续”的在地品牌形象与行销策略去提升产品价值,甚至结合当地居民参与,形成“绿色社区”,共同推动环保产业;让循环经济不仅能解决环境问题,更能为地方创生提供新的经济成长动能。只要地方政府、企业与社区共同努力,将废弃物视为资源,就能打造更永续发展的地方经济,创造更绿色、更繁荣的未来。

延伸阅读:
卓衍豪/把国际视野化为在地行动
卓衍豪/从方言、地方语汇到路牌
卓衍豪/“地方选物”
卓衍豪/地方的剧本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