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5:20pm 11/10/2021

接种疫苗

冠病疫情

跨州

VIP独享

吴奕品

接种疫苗

冠病疫情

跨州

VIP独享

吴奕品

吳奕品醫生|疫情總會過去,日子還要過下去!

近兩年的行動限制,對不少人造成了身心靈的各種壓抑與壓力。到了這個階段,少一點批判,多一些包容,多些勉勵與互助,不是更好嗎?保護好自己以及身邊的高風險群體。

終於可以,各個經濟領域也能重開,想要出國旅遊也被允許。對於首相的這項宣佈,國民褒貶不一。有者認為疫情雖稍見好轉,卻仍不是放寬防疫措施的最佳時機。也有人認為,與毒共存是必然,大家必須接受這個事實,並儘早迴歸“正常生活”。

ADVERTISEMENT

疫情初期,在沒有特效藥及疫苗的情況下,封鎖、檢測,並進行隔離或許是當下的最佳防疫方式。經歷了近兩年的反覆封鎖與開放,如今國內成人人口的疫苗接種率已達到90%。坦白說,除了儘速讓少年都完整接種疫苗,探討讓12歲以下的小孩也接種疫苗的可行性以外,我們似乎也沒能再多做些什麼。我們必須接受,即便全國包括成人與小孩的100%人口都已完整接種疫苗,病毒仍舊存在,人類仍有可能受到感染,但至少重症風險以及死亡率已有效的被降低。此時此刻,若再不開放,更待何時?

人類的天性有時既奇怪又矛盾。疫情初期,期待疫苗儘早面市;疫苗面市後卻又擔心疫苗的安全性。不接種疫苗也擔心;接種疫苗也擔心。政府宣佈封鎖時盼著儘早解放;當放寬措施時卻批評太早開放。待在家裡也擔心,要出門也擔心。單日確診人數居高,說是政治因素灌水;而如今確診人數減少,卻有人認為是政府有意隱瞞。你說容易嗎?

國內確診人數下降,其實有幾個主要因素。當國內成人人口接種率超過80%,受感染人數必定減少,與此同時受感染者也以無症狀者居多,重症患者也會減少。當受感染人數減少時,密切接觸者(Close Contact)也自然的減少,檢測人數跟著減少。當國內絕大多數人都屬於輕症,或是無症狀時,他們不會無故主動求診,也不會特別去進行檢測。加上如今自我檢測試劑(Self Test Kit)普及化,不排除一些人即便自檢呈陽性,在無症狀的情況下沒有特別上報,而自我隔離了事。再來,許多工廠和業者以前需要定期進行PCR或RTK檢測,如今也都改變方式,只進行自我檢測。化驗室與診所的檢測數量減少了,確診人數自然跟著減少。

無論如何,防疫策略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合適與否。疫情初期,在疫苗尚未面市時,採取清零的策略,或許有其必要性。但並非每個國家都有條件這樣做。最理想的方式或許是在保持清零期間,儘快的為國人接種疫苗,然後逐步開放,並接受與毒共存的現實。堅持選擇清零,則必須承擔隨著疫情的起伏,隨時鎖國封城的可能性。對於許多國家而言,這並不符合經濟效益。

當國家從冠病大流行進入地方流行病階段時,單日確診人數已不再是最重要的指標,切勿過於執著及沉迷於每日新增病例,只需作為參考即可。更重要的還是觀察加護病房使用率以及死亡人數。而衛生部長凱里即將推出的國家檢測政策(National Testing Policy)更是勢在必行,我樂見其成。何時該進行檢測?誰需要進行檢測?何時需要隔離?密切接觸者是否仍需要檢測及隔離14天?在進入地方性流行病階段後,都需要有一套新的指南。

這一系列的放寬措施,無論你支持或反對,我想大家也不需要刻意去批判那些與自己持相反意見的一方。你若是仍舊擔心,對於開放仍有所保留,那麼大可繼續的閉門自守,這並沒錯。沒有必要去攻擊、批評或調侃想出門、堂食,或跨州的那一群,他們也沒錯。切勿抱著一種幸災樂禍,“我看你什麼時候出門受感染,不得好死罪有應得”的心態。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待在家裡足不出戶。

近兩年的行動限制,對不少人造成了身心靈的各種壓抑與壓力。到了這個階段,少一點批判,多一些包容,多些勉勵與互助,不是更好嗎?保護好自己以及身邊的高風險群體。我喜歡電影《中國醫生》裡的一段對白:“疫情總會過去,日子還要過下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