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10:11am 12/10/2021

财经

数字金融

VIP独享

财经

数字金融

VIP独享

金融科技浪潮來襲(完結篇)|完善監管 保障用戶 數字金融網安大作戰

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猶如高鐵般疾速,除了帶動經濟發展外,也衍生了不少監管風波,其中網絡和個資安全也成了人們聚焦的焦點之一。

東南亞個資洩露嚴重

2017年10月19日,大馬發生史上最大宗的資訊外洩案,當中牽涉高達超過4000萬份手機用戶的個人資料被外洩。

ADVERTISEMENT

馬4千萬份用戶個資曾外洩

大馬知名論壇《Lowyat.net》網站當時刊登一篇文章指出,網絡出現盜賣用戶個人資料的不法交易,隨後證實有約4620萬份手機用戶資料在網上洩漏,遭外洩的個人資料包括用戶地址、身份證號碼及SIM卡訊息,引起全國轟動。

儘管時任全國總警長丹斯里弗茲表示,警方初步調查認為這是一家公司的職員在傳輸數據時故意外洩資料,並非一起不法集團策劃的盜竊事件,不過仍難消除人們的疑慮,同時也凸顯出大馬在個資保護上的漏洞和監管單位的不足。

身份驗證資訊個人數據最常洩露

Trend Micro在8月公佈一項新調查指出,高達73%的設在大馬的組織和企業表示,可能會在未來12月內遭遇數據洩露事件。

亞太科技大學(APU)會計與金融學院院長納菲斯阿南教授(Prof Dr Nafis Alam)向《投資致富》指出:根據Verizon的《2021年數據洩露調查報告》財政動機的威脅仍是最常見的網絡攻擊類型,身份驗證資訊和個人數據則是最常出現的兩大數據洩露事件。

納菲斯阿南指出,71%的數據洩露事件皆是牽涉財政動機,而80%的信用卡調查案件則是與電子商務數據洩露相關。

“隨著冠病的爆發,越來越多的金融用戶採用了數字金融並遠程管理他們的財務;這也導致數據洩露事件激增,金融科技公司首當其衝深受影響。”

與此同時,他引述Techwire Asia報道指出,在東南亞,印尼、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大馬和菲律賓的數據洩露事件在去年激增,成為全球數據洩露事件增幅最大的地區。

納菲斯阿南:印尼、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大馬和菲律賓的數據洩露事件在去年激增。
如何避免數據洩露?

納菲斯阿南認為,金融科技公司已經意識到網絡安全的重要性,皆為金融服務公司提供增強的網絡安全工具,而監管科技公司正在提供監管機構審查工具以應對洗錢活動。

“那些專注於網絡安全解決方案的金融科技公司則提供解決方案,幫助金融服務公司檢測、隔離和解決數據隱私和數據洩露問題。”

企業可改進系統安全功能

他建議,企業可透過改進他們的系統安全功能,例如強制用戶創建強密碼、兩因素身份驗證、多層加密等方法來避免數據洩露問題,同時也應該優先考慮員工的安全承諾。

與此同時,他也建議民眾們,可避免存儲不必要的敏感私人數據,例如信用卡的CAC/CV代碼、用於驗證交易的PIN(個人識別碼)等。

加密幣威脅金融體系?

不過,相比起個資問題,讓監管單位和政府更為擔憂的是金融科技對金融穩定度造成的潛在影響,其中有關是否合法化加密貨幣一事上就引發了大量的爭議。

是否合法化加密貨幣引爭議

美國貨幣監理署(OCC)不久前向加密貨幣行業發出了強烈警告,稱加密貨幣行業可能重演2008年金融危機。

OCC代理署長邁克爾當時就指出,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金融正在逐漸演變成對金融體系的威脅,像十多年前某些衍生品差點導致了金融體系崩潰,加密貨幣對金融體系的威脅不容忽視。

中宣佈涉加密貨幣金融交易非法

作為全球金融科技領頭羊之一的中國就在今年5月率先祭出重拳打擊加密貨幣挖礦活動,使當地的加密貨幣活動頓時陷入停頓。

5月18日,中國的3大行業協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佈《關於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抵制虛擬貨幣相關的金融活動。

隨著北京政府發出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通知後,包括內蒙古、新疆、雲南和四川在內的中國主要加密貨幣挖礦中心紛出臺相應的措施,一度使比特幣價格走跌。

9月杪,中國中央銀行——人民銀行更是直接宣佈所有涉及加密貨幣的金融交易都屬非法。

馬英美等國嚴查幣安

另外,英國金融行為管理局(FCA)也在6月發出通知,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幣安(Binance)不能進行任何必需受監管的活動,當局並向消費者發出有關該平臺的警告。幣安在全球範圍內正受到益發嚴格的監督。

除了英國外,幣安也遭多國嚴格審查,其中包括馬來西亞、英國、美國、意大利和泰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9月初也將幣安交易平臺列入投資者須警惕名單。

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也在9月宣佈,將對一家名為Suex的捷克加密貨幣交易所展開制裁,原因是其涉嫌協助使用勒索軟件攻擊的不法分子洗錢,是美國財政部首次將加密貨幣交易所納入制裁清單。

各國仍無法有效管制加密貨幣

不過,幣安和Suex只是少數被監管當局實際對付的加密貨幣商,因為至今,各國監管當局皆無法有效管制加密貨幣交易,或列出一個明確的框架來對其進行規範。

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就曾透露表示,因能力所限,該局無法對幣安的英國子公司實施有效監管。

應設治理結構定期安全審計

就如何管轄金融科技一事上,納菲斯阿南認為,監管當局應該繼續確保金融企業參與者必須要設有一個有效的治理結構,例如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如何監督和管理網絡安全和隱私風險。

他也指出,國行也有一套清楚的指引,是有關反洗錢/反恐怖融資以及對金融機構進行有針對性金融制裁的政策文件。

國行技術風險管理指南6大範疇

為了確保大馬金融機構的金融風險管理妥善,國行在2019年7月18日出臺技術風險管理指南(RMiT),以建立必要的風險框架、治理結構、政策和程序。

技術風險管理指南主要覆蓋6大範疇,其中包括:管理、技術風險管理、技術營運管理、網絡安全管理、技術審核以及內部控制的實施和內部審計功能。

納菲斯阿南認為,有關當局應定期進行安全審計,以評估金融科技行業的安全狀況,若金融科技參與者發現的任何缺陷應立即修復,否則應該受到重罰。

各國加快測試數字貨幣

加密貨幣瘋狂增長遠遠超出了監管單位的管制範圍,同時又對現有貨幣制度造成潛在威脅,迫使各國監管機構和中行加快法定數字貨幣的測試,試探是否能透過推出一個受管制的數字貨幣,以維持金融穩定度。

BIS探討開發全球支付平臺

國際清算銀行(BIS)在9月宣佈,將與大馬、新加坡、澳洲和南非合作測試中央銀行(中行)數字貨幣,探討開發效率更高的全球支付平臺,預期研究結果將在明年初公佈。

(注:一般上,數字貨幣是所有電子貨幣的總稱,其中包括虛擬貨幣和加密貨幣;而加密貨幣則是經過使用加密算法和加密技術來確保交易安全,也正因為其去中心化的機制,導致監管當局或政府難以管轄。)根據聯合文告,這項名為的“鄧巴項目”將為多國中行數字國幣的跨境交易開發共享平臺的原型。金融機構將能夠通過上述系統,以中行數字貨幣直接交易,無需中介機構,可以大大減少交易的時間和成本。

除了成本和效率的提高,國際清算銀行也希望能透過該項目,探討不同的監管條例和運作技術,讓各家中行都能夠共享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基礎設施,並從各個司法管轄區和營運地區公共和私營部門專家的合作計劃中受益。

多國收緊金融監管措施

另外,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中央銀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在今年2月宣佈,聯合發起多邊中行數字貨幣橋研究項目(m-CBDC Bridge),旨在探索中行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

除了收緊對數字貨幣的監管,歐盟、美國、英國和中國等主要經濟體近年也開始就有關大型科技和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機制進行討論和起草法案。

中國政府就在今年起多次加大對於金融科技企業的監管措施力度,許多知名的大型科技公司皆被中國政府對付,一些原本計劃上市的公司也被迫擱置或放棄上市計劃。

根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9月初最新報道,中國監管機構計劃拆分馬雲旗下的螞蟻集團(AntGroup)的支付應用支付寶(Alipay),併為支付寶設立一個獨立應用來處理貸款業務,將用戶數據交由一個新的信用評分合資企業管理。

據悉,中國國有企業將在這個合資企業中持有大量股份。

事實上,中國政府在2020年11月初停止螞蟻金服的中港股雙掛牌,並在今年4月對阿里巴巴處以人民幣182.28億元(約118.2億令吉)反壟斷罰款。

美通過6反壟斷法案引反對聲浪

另一邊廂,為了控制科技巨頭的市場力量,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在6月杪通過6項反壟斷相關法案,引起廣泛討論,同時也引來包括大型科技企業反對聲音。

這6項法案包括:《終止平臺壟斷法案》《美國選擇與創新在線法案》《平臺競爭和機會法案》《收購兼併申請費現代化法案》《通過啟用服務切換法案》以及《州反壟斷執法場所法案》。

儘管這些法案最終能否成為法律還是未知數,惟外界普遍認為,法案的通過意味著美國當局對科技巨頭反壟斷的決心,同時也有助於推動市場的競爭。

風險雖高  加密幣優勢不容忽視

事實上,在金融科技中,電子支付、電子錢包、籌資或保險等金融科技產品目前的發展程度較為成熟。這些金融科技產品受利於完善和健全的系統,使監管單位能夠履行其職責,保障用戶的權益。

相比之下,加密貨幣則存在較大的爭議性,因為其去中心化的特質,讓監管單位難以進行規範,因此引起有關當局擔心有非法人士會透過加密貨幣進行非法活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市場部金融顧問兼主管艾德里安和法律部總顧問兼主任羅達就認為,將加密貨幣作為國家貨幣,將給宏觀金融穩定、金融誠信、消費者保護和環境帶來巨大的風險。

不過,兩者皆認為,市場不該忽視加密貨幣的其基礎技術的優勢,包括在降低金融服務價格和增強金融服務包容性方面的潛力。

兩位專家共同認為,各國政府必須在確保穩定、效率、平等和環境可持續的前提下,加大提供上述服務的力度,並利用新興的數字形式貨幣。

加密貨幣的興起,使多個國開始投入資源去研發,其中包括中美兩國都示意將發展自家的法定數字貨幣,預期在不遠的將來將能看到由國家中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前提是必須克服監管和貨幣政策等問題。


相關文章:
金融科技浪潮來襲(第一篇)| 彈指之間 數字金融走入生活

■ 金融科技浪潮來襲(第二篇)|戰略合作 交換優勢 傳統新創金融相輔而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