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
发布: 2:39pm 13/10/2021

冠病疫情

经济前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冠病疫情

经济前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受冠病疫情影響,經濟復甦勢頭減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受影響,全球持續復甦的勢頭已經減弱,經濟前景面對的風險已經增加,而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前景則變得更為黯淡。

世界共同置身於冠病疫情這場危機中,只有疫情真正結束,經濟才能朝實現完全復甦的進程前進。(圖片:Pexels)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雖然全球經濟持續復甦,但受冠病疫情影響,復甦勢頭已經減弱,要直到疫情完全結束才有可能走出危機。

ADVERTISEMENT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顧問兼研究部主任姬達.哥賓納(Gita Gopinath)指出,高傳染性的Delta變種病毒正在全球肆虐,而全球因確診冠病而死的人數已接近500萬人,各國如今正面對巨大的健康風險,這阻礙了經濟實現完全復甦的進程。

“處於全球供應鏈重要環節的國家暴發疫情,導致供應中斷的持續時間比預期更長,這推高了很多國家的通貨膨脹。總的來說,經濟前景面對的風險已經增加,政策權衡取捨已變得更加複雜。”

她於10月11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的文章中說,相比今年7月的預測,他們已將2021年全球增速預測值小幅下調至5.9%,惟2022年的預測值依然維持4.9%。然而,總體增速預測值的小幅下調掩蓋了一些國家的大幅下調。

隨著冠病疫情惡化,姬達直指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前景已變得更為黯淡,與此同時,發達經濟體的近期前景也變得更為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供給擾動所導致。

她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基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上調了部分大宗商品出口國的增速預測值,這部分抵消了全球增速預測值的變化。

“疫情對接觸密集型行業造成了干擾,大多數國家的勞動力市場復甦明顯滯後於產出復甦。”

不同國家的經濟前景呈現出危險的分化趨勢,依然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注的一個主要問題。根據預測,發達經濟體的總產出料會於在2022年恢復至疫情前的趨勢水平,並於2024年超出疫情前趨勢水平0.9%;反觀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不包括中國)的總產出,到2024年時預料仍將比疫情前的預測值低5.5%,意味著這些國家在提高生活水平方面的進展將出現更嚴重的倒退。

在哈佛大學經濟系任國際研究與經濟學教授的姬達指出,這種分化是由“疫苗的鴻溝”與政策支持的巨大差異所導致。在發達經濟體,超過60%的人口已經完成疫苗接種,一些人甚至正在接種加強針,然而低收入國家仍有約90%的人口沒有接種疫苗。

此外,她說,雖然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產出缺口更大,卻因為融資環境趨緊,加之通脹預期變動風險增大,它們正在更快取消政策支持。

“供給擾動帶來了另一個政策挑戰。疫情暴發及不利氣候導致一些國家的主要生產投入品出現短缺,造成製造業活動疲軟;另一方面,這些供給短缺,加上被壓抑的需求釋放及大宗商品價格反彈,導致消費人價格通脹迅速上升。”

“美國、德國以及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都出現上述情況。在糧食安全問題最為嚴峻的低收入國家,食品價格上漲幅度最大,這加重貧困家庭的負擔,也加劇社會動盪風險。”

在文章中,姬達表示,減緩全球升溫,降低氣候變化帶來的日趨嚴重的不利影響,是全球範圍內另一項緊迫的重要工作。因此,各方需要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做出更有力的承諾,並實施一項涵蓋以下內容的政策戰略——制定根據各國國情調整的國際碳價下限,推動開展綠色公共投資並提供研究補貼,以及向家庭提供有針對性的補償性轉移支付——這將有助於以公平的方式推進能源轉型。

此外,她說,各方應該協調採取多邊行動,確保為資金受限的經濟體提供充足的國際流動性;同時加快實施二十國集團的“共同框架”,對不可持續的債務進行重組,因這些措施將有助於遏制各國經濟分化趨勢。

在國家層面上,她認為,各國應該繼續根據本地疫情狀況與經濟形勢調整政策組合,以期實現最大程度的可持續就業,同時維護政策框架的公信力。

“很多國家的財政空間正在縮小,在這種情況下,各國理應繼續將醫療衛生支出作為支出重點;各國也需要提高救助措施與轉移支付的針對性,並通過提供再培訓與支持措施,促進勞動力的重新配置。隨著健康形勢改善,應當將政策重點轉向長期結構性目標。”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調,唯有確保各國都能公平獲得疫苗,以及消除民眾對疫苗的疑慮,是改善所有人的經濟前景的關鍵。(圖片:Pexels)

須確保各國都公平獲得疫苗

姬達坦言,冠病的持續肆虐對全球社會造成影響,以致金融市場承擔風險行為增加,同時加劇非銀行金融機構脆弱性,給貨幣政策帶來了另一個挑戰。因此,政策的重中之重是,讓所有國家的疫苗接種率於2021年底達到至少40%,在2022年中期達到至少70%。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她敦促高收入國家履行現有的疫苗捐贈承諾,與疫苗生產商協調,以於近期優先向“冠病疫苗實施計劃”(COVAX)提供疫苗,以及取消對疫苗及其生產原料的貿易限制。

她強調,各國還應該填補捐贈款中餘下的200億美元缺口,為病毒檢測、患者治療及病毒基因組監測提供資金,這將拯救生命,並保證疫苗能有效應對疫情。

“疫苗生產商和高收入國家也應該通過提供資金與技術轉讓,支持發展中國家擴大本地區疫苗生產。”

姬達認為,近期形勢清楚地表明,世界共同置身於冠病疫情這場危機中,只有所有地方的疫情結束,這場疫情才算真正結束。

她說,若疫情產生持久的影響(持續到中期),那麼全球未來五年的GDP,可能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當前預測累計收縮5.3萬億美元。

“為了不會出現這個結果出現。國際社會必須大力行動起來,確保各國都能公平獲得疫苗,在疫苗供給充足的國家消除民眾對疫苗的疑慮,如此才有希望改善所有人的經濟前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