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4日讯)一班好朋友以推广吃素为初衷,成立一间免费素食餐厅,希望鼓励大家吃素救地球,让下一代有更好的居住环境。
位于吉隆坡新街场Lake Fields的诵善斋,是一间免费素食餐厅,一班好友共18人从去年1月开始构思,并于去年7月15日开始成立,每逢星期二至六,早上8时至下午2时30分,免费派发素食早午餐。
他们并不是因为行管令,才开始免费派饭计划,早在疫情之前就有了此计划,初衷是提倡吃素保护地球,但刚好遇上行管令,而延误至去年7月才落实。
其中2名联合创办人李伟俊及陈东福接受《大都会》社区报专访时表示,他们目前是想带动吃素的风气,大家一边吃素也可以一边做慈善,食客可随意选择是否捐款,所收到的善款将全数捐献至马来西亚社会企业家基金。
“感恩及还愿,是我们赠食的衷心,每个人都想得到更多,我们愿意带动为社会付出的举动,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为社会付出的人并不孤单。”
同乡企业家善举启发
18伙伴联设诵善斋
李伟俊表示,他们是受到同乡柔佛州利民达的企业家拿督斯里李家发的善举所启发,本着施比受更有福的精神,18名伙伴一起成立诵善斋。
“我们18人有各自的事业,但都想为慈善献出一分力量,就把经费投放在诵善斋,因此我们所收到的捐款并不是用来支撑餐厅运作,而是由18人一起出钱出力承担。”
他认为,只要一日三餐中,有其中一餐吃素,就是对环境作出了贡献,身体也能够缓和,不至于因为食用太多荤食而感到负担,希望有朝一日家家户户的三餐中,至少有一餐是素食。
他说,他们提倡环保,多数食客都会自备饭盒,减少制造垃圾,若是新食客没带饭盒,则会提供纸盒打包。
每天派发100份素食
“我们每天派发100份素食,会视前来的人而定,曾试过一天派发200份,但目前没有开放堂食,只供打包,之前食客可选择堂食或打包回去,开放堂食时所提供的食物还包括糖水、汤等。”
他指出,餐厅内只有两张圆桌,食客必须“搭台”,目的是让他们一起分享吃素的心得,促进沟通及交流,但基于疫情影响,他们仍不敢开放堂食,毕竟请人家吃饭是出于一番好意,不想好心做坏事,打包回去吃更安全。
“我们所做的举动,得到附近的居民支持,令我们很开心,我们想让更多其他地区的人也前来享用素食,把这个概念感染更多人。”
陈东福:素食成趋势
考虑发展成连锁模式
陈东福表示,素食也是一个趋势,他们将会深入探讨素食领域,并考虑以后发展成连锁模式,就会有更多资金来进行慈善活动,但可以确定的是诵善斋的免费素食至少会维持3年。
“就算食客每天来吃免费餐,我们也无所谓,当作大家来互相鼓励吃素食,我们请他们吃饭,他们是否做慈善回馈,随他们的喜好,有些食客一次放数百令吉,有时会发现零钱或外币。”
他指出,畜牧业造成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水源污染等,只要少吃一餐肉,多吃一餐素食,就能拯救地球。
提倡吃素无关宗教
他说,很多人有个错觉,认为吃素与佛教有关,但他本身是基督徒,他们提倡吃素与宗教无关,主要是为了健康及对环境好。
“我本身也并不是全素食者,而是尽量多吃素,白天在餐厅都会吃素,我相信多元化,鼓励大家逐渐从每天一至两餐开始吃素。”
他表示,未来展望是希望成为大家的心水素食餐厅,得到大家认可,提供更健康、美味及创新的素食,尽量不要吃加工食物,该餐厅也在每逢星期二及三推出现代化素食,如日式素食饭。
他指出,自诵善斋创立逾一年以来,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食客也会加入行善行列,如每逢初一和十五会有善心人士烹煮素食过来与大家分享,也有人捐献电器、滤水机、米粮及食材等,创造更美好的社会,令他们觉得善举并不孤单。
他也说,Lake Fields居民协会的食物库计划,以诵善斋作为站点,协助包装及派发物资给有需要者,每逢星期三至五派发,一天派发30份,已经持续了好一段时间,并且将会持续下去。
大厨:不再杀生
烹煮素食脾气变好
诵善斋大厨张涢财表示,他以往是在大酒楼掌厨,煮惯大鱼大肉,因为想要作出改变,不再杀生,而改为烹煮素食及吃素,在改为煮素食后脾气及心态变得平静了,也不那么容易冲动。
他指出,这也是他首次烹煮素食,以往酒家的菜色也有斋菜,但如今他把以往煮荤食方式改为素食,菜色更千变万化。
二厨杨尊文表示,他原本是室内设计师,但对烹饪及烘焙有兴趣,而想要转行从事餐饮业,因此从新学习烹饪,煮免费素食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