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4日訊)一班好朋友以推廣吃素為初衷,成立一間免費素食餐廳,希望鼓勵大家吃素救地球,讓下一代有更好的居住環境。
位於吉隆坡新街場Lake Fields的誦善齋,是一間免費素食餐廳,一班好友共18人從去年1月開始構思,並於去年7月15日開始成立,每逢星期二至六,早上8時至下午2時30分,免費派發素食早午餐。
他們並不是因為行管令,才開始免費派飯計劃,早在疫情之前就有了此計劃,初衷是提倡吃素保護地球,但剛好遇上行管令,而延誤至去年7月才落實。
其中2名聯合創辦人李偉俊及陳東福接受《大都會》社區報專訪時表示,他們目前是想帶動吃素的風氣,大家一邊吃素也可以一邊做慈善,食客可隨意選擇是否捐款,所收到的善款將全數捐獻至馬來西亞社會企業家基金。
“感恩及還願,是我們贈食的衷心,每個人都想得到更多,我們願意帶動為社會付出的舉動,希望讓更多的人知道,為社會付出的人並不孤單。”
同鄉企業家善舉啟發
18夥伴聯設誦善齋
李偉俊表示,他們是受到同鄉柔佛州利民達的企業家拿督斯里李家發的善舉所啟發,本著施比受更有福的精神,18名夥伴一起成立誦善齋。
“我們18人有各自的事業,但都想為慈善獻出一分力量,就把經費投放在誦善齋,因此我們所收到的捐款並不是用來支撐餐廳運作,而是由18人一起出錢出力承擔。”
他認為,只要一日三餐中,有其中一餐吃素,就是對環境作出了貢獻,身體也能夠緩和,不至於因為食用太多葷食而感到負擔,希望有朝一日家家戶戶的三餐中,至少有一餐是素食。
他說,他們提倡環保,多數食客都會自備飯盒,減少製造垃圾,若是新食客沒帶飯盒,則會提供紙盒打包。
每天派發100份素食
“我們每天派發100份素食,會視前來的人而定,曾試過一天派發200份,但目前沒有開放堂食,只供打包,之前食客可選擇堂食或打包回去,開放堂食時所提供的食物還包括糖水、湯等。”
他指出,餐廳內只有兩張圓桌,食客必須“搭臺”,目的是讓他們一起分享吃素的心得,促進溝通及交流,但基於疫情影響,他們仍不敢開放堂食,畢竟請人家吃飯是出於一番好意,不想好心做壞事,打包回去吃更安全。
“我們所做的舉動,得到附近的居民支持,令我們很開心,我們想讓更多其他地區的人也前來享用素食,把這個概念感染更多人。”
陳東福:素食成趨勢
考慮發展成連鎖模式
陳東福表示,素食也是一個趨勢,他們將會深入探討素食領域,並考慮以後發展成連鎖模式,就會有更多資金來進行慈善活動,但可以確定的是誦善齋的免費素食至少會維持3年。
“就算食客每天來吃免費餐,我們也無所謂,當作大家來互相鼓勵吃素食,我們請他們吃飯,他們是否做慈善回饋,隨他們的喜好,有些食客一次放數百令吉,有時會發現零錢或外幣。”
他指出,畜牧業造成環境汙染,包括空氣、水源汙染等,只要少吃一餐肉,多吃一餐素食,就能拯救地球。
提倡吃素無關宗教
他說,很多人有個錯覺,認為吃素與佛教有關,但他本身是基督徒,他們提倡吃素與宗教無關,主要是為了健康及對環境好。
“我本身也並不是全素食者,而是儘量多吃素,白天在餐廳都會吃素,我相信多元化,鼓勵大家逐漸從每天一至兩餐開始吃素。”
他表示,未來展望是希望成為大家的心水素食餐廳,得到大家認可,提供更健康、美味及創新的素食,儘量不要吃加工食物,該餐廳也在每逢星期二及三推出現代化素食,如日式素食飯。
他指出,自誦善齋創立逾一年以來,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食客也會加入行善行列,如每逢初一和十五會有善心人士烹煮素食過來與大家分享,也有人捐獻電器、濾水機、米糧及食材等,創造更美好的社會,令他們覺得善舉並不孤單。
他也說,Lake Fields居民協會的食物庫計劃,以誦善齋作為站點,協助包裝及派發物資給有需要者,每逢星期三至五派發,一天派發30份,已經持續了好一段時間,並且將會持續下去。
大廚:不再殺生
烹煮素食脾氣變好
誦善齋大廚張溳財表示,他以往是在大酒樓掌廚,煮慣大魚大肉,因為想要作出改變,不再殺生,而改為烹煮素食及吃素,在改為煮素食後脾氣及心態變得平靜了,也不那麼容易衝動。
他指出,這也是他首次烹煮素食,以往酒家的菜色也有齋菜,但如今他把以往煮葷食方式改為素食,菜色更千變萬化。
二廚楊尊文表示,他原本是室內設計師,但對烹飪及烘焙有興趣,而想要轉行從事餐飲業,因此從新學習烹飪,煮免費素食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