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的喪禮,是傳統四大家禮之一。殯葬禮儀,原是華人傳統文化之中極為重視的。重孝道,隆喪厚葬,從入殮至舉殯,都處理得鉅細靡遺。然而,在無情的冠病疫情底下,許多本該有的被省略、被簡化。
上個星期聽聞母親的親戚因冠病在加護病房過世,還是一個年輕的爸爸,上有年老的父母,下有幾名年幼的孩子。他過世的那一天,我才曉得因冠病而過世的人,家屬是不被允許領屍返家舉行喪禮的,遺體必須直接送往下葬或火化,可以說是刻不容緩。他那年邁龍鍾的父母和幾個小孩都想到火化場見他們摯愛的至親最後一面,但是交通無法妥善的安排。於是母親託我幫忙安排電召車,希望能幫他們一家大小完成這個心願。
ADVERTISEMENT
我們忙了一整個上午替他們安排交通,誰知道下午卻收到通知,火化場只允許一位親屬進去瞻仰。換言之,就算到了那裡,他們一家根本沒有機會見他最後一面。於是,我們取消了電召車的預約。他們始終沒有前往火化場,他們始終連一句好好的道別都沒有。
為往生者做些事
那一刻,我才真正瞭解喪禮的重大意義。除了表示孝敬之心、對生命的尊重,其實它對於在生者也是意義非凡的。小時候出席隆重的喪禮,我心裡總有很多疑惑,那麼壯觀的場面、那麼隆重的儀式,對往生者的意義是什麼?他真的收得到、感受得到這些心意嗎?我也曾見過親人在生時不願意常見面,之後在葬禮上卻哭哭啼啼的親屬。那時候我才10歲,對於死亡似懂非懂,因此喪禮在我心裡深深地烙印下一個問題:人死後還能不能聽見、看見我們對他所做的一切;我們的愛、我們的懺悔,他們還能夠收到嗎?
這個問題至今我還沒有解答。謝利·卡根的《死亡哲學》裡提到,死亡就是生命的徹底終結,沒有靈魂存在。我不願意接受這個答案,是因為我心裡其實也偷偷希望,人死後依然有靈魂,那麼我們還可以對過世的人彌補一些來不及彌補的事,過世的長輩也還可以收到晚輩的悼念。儘管這些事情很難用科學理據來證明,但有時候這些迷信,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如同喪禮就是在生者的慰藉一樣,這些信仰、信念,或許就是在生者重要的精神寄託。
停靈、示喪、奠禮、舉殯這些漫長的流程,可以慢慢撫平失去親人的家屬傷痛,讓他們漸漸接受親人已經離世的事實,也讓他們覺得自己還有機會為往生者做些事。聽起來不切實際,但這個寄託就如同深海中抓住的一片木板,使迷茫的他們不需要理解其背後的理據,依然願意去相信。
大疫之下,喪禮匆匆地舉行、匆匆地結束,停靈的日子減短甚至少於一天。少了這些原本可以讓家屬忙得不可開交的流程,硬生生地把家屬的精神寄託奪走,我無法想像那些失去親人的家屬,連想要忙一場喪禮都沒有機會的悲痛。沒有儀式可以成為他們內心受傷後撫平傷口的緩衝,想必會成為他們心中更難痊癒的痛。
在某些人眼裡,宗教儀式就是迷信;但有時候不把事實看得太理性,或許不是一件壞事。信仰是人存活下去的信念,現今年輕人不屑一顧的儀式,也許是很多人活下去的動力和意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