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要再追尋勞力密集附加價值低的行業,必須勇於改革創新,積極尋求不同的生產程序和自動化。
國家經濟發展具體來說,每年製造就業機會必須
ADVERTISEMENT
1)容納所有中學和大專畢業生;
2)讓薪酬的增長高於物價增長率,和
3)提高技術要求,和相應薪酬工作。
這樣,人民生活水平才能穩健進步。
1991年馬哈迪提出2020年宏願主題,要於2020年在經濟、國民生產總值、科技、人文等達到先進國地位。具體目標之一是國民生產總值由1990年的1150億令吉提高到2020年的9200億令吉,平均每年增長率7%。這個目標,潛藏著國際競爭力排名的目標。世界銀行資料顯示當年大馬國民生產總值全球排名第46,人均排名59。
怎樣才是先進國?1990年全球只有31國達到國民生產總值人均一萬美元的指標,其中20個是工業國,5個產油國。先進國家,需要工業發達;工業要發達,必須掌握科技。掌握科技是宏願9項目標中的第6項。韓國和新加坡大力推動科技和工業發展後,邁入先進國之列,排名分別由1990年第42與27位進步到2020年第27與8位。大馬卻由第59掉到64。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土耳其和巴西分別由第49與54掉到第74與86。為什麼?無他,政治紛爭和嚴重貪汙。
中國是另一個好例子,建國後40年,實施傳統共產主義經濟政策,排名倒退了37位;改革開放生根後的20年,國民生產總值一口氣跳到第2位,人均則跳了66位到第63位!
這兩組前進和退步的國家告訴我們:好政策是前進之道;反之,政治紛爭,政府經常變動和貪汙是衰退誤國之道。
大馬5年計劃平均成長率在1960-1990年代由5%逐步增加到接近7%,宏願目標就訂在7%。制定後,1991-1997成長率將近9%超越了目標;可惜曇花一現,1998年東亞經濟風暴後,一蹶不振,20餘年來成長跌回50年代的5%左右。第12大馬計劃沒有突破方案。
偏低成長對於民生,產生了什麼不良影響?
最大影響在於勞力結構不佳,失業與就業不足率偏高。
90年代全民就業率高,失業率跌到3.1%,開始引進外勞。1995年有65萬人。2020年合法外勞有220萬,大馬僱主聯合會估計非法沒有登記的外勞是合法的2倍,也就是非法有400萬人以上!
然,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大馬有61萬人失業,170餘萬人就業不足!所謂就業不足,指的是每週工作時間少於30個鐘頭和工作性質低於資歷。其中,工作低於資歷的高達153萬人,等於勞力的10%!
大馬自70年代引進了一些電子和家電加工業,包括了晶片測試包裝和加工,吸收了很多大專科技生,也有小部分開始從事研發。然而,企業和政府聯手,大量製造的是很多低科技和技術工作,一方面需要數以百萬計的普通外勞,另一方面不能全面容納大專生,失業及就業不足的大馬人越來越多。
大馬統計局資料顯示2019年有513萬具大專資格者,扣掉84萬選擇居家(當母親等),只有412萬有工作。失業的16萬餘加上就業不足的110萬人,失業和就業不足共佔大專勞力的30.6%。這可以說是浪費了國家教育資源,也讓這些大專生沮喪。經濟、政策都嚴重失衡!
外勞氾濫的結果,是國內偏低的薪酬增長率。2010年工廠所有員工平均工資每月2254令吉,今年3396令吉,12年增加一半,平均一年長4%,勉強應對物價上漲。起薪更是裹足不前,多年徘徊在600令吉,是縱容企業利用大量外勞壓低了本地人工資和收入。當然企業非常高興,因為可以利用廉價勞力持續賺大錢。
有廉價外勞,本地工資從何漲起?最終,政府於2013年立法指令最低工資每月900令吉,並分3年提高到1200令吉。然,制定最低工資並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法。
就筆者多年從事工業和建築業經驗,大馬製造業和建築業的自動化程度偏低。有廉價外勞,誰要求變?即使勞力密集的割膠工作,中國已經開發出自動化系統,大大減低勞力的需求。有聽過哪一家膠園引進這個技術嗎?
此外,外勞工資,大部分匯回本國,不在大馬消費,失去國內不斷循環增加消費和收入的效應。由國家觀點,外勞每年匯出1000億令吉,相對大馬貨物總入口的7962億令吉,是一個很高的百分比。反之,減少外勞,提高薪酬刺激自動化,會有兩大好處:
1)1000億令吉如歸國人,對國民生產總值會產生最少3倍的刺激,相對14478億令吉的國民生產總值,這是近20%的增長。
2)提升對國內大專科技畢業生的需求。讓大學畢業生讀對科目,企業聘用,也就沒有大專生失業和就業不足的問題了。
要邁入先進國,是時候大馬政府和企業聯手轉型了!我們不要再追尋勞力密集附加價值低的行業,必須勇於改革創新,積極尋求不同的生產程序和自動化。政府需要改變外勞政策,嚴格管制並逐步減少準證,推企業加速變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