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10:00am 16/10/2021

林金城

VIP独享

知食份子

岁月饼屑

林金城

VIP独享

知食份子

岁月饼屑

林金城|歲月餅屑:落番薩其馬

薩其馬源自滿族食品,滿清入關後策騎南下,風行廣東一帶,再換馬坐船南渡到新馬,完成從草原到熱帶雨林的落番故事。

網上搜尋薩其馬,果真成千上萬匹馬兒奔馳其上。猶如瀏覽一頁頁的關外風景,當知道這些“馬仔”源自滿族食品後,不禁對其“草原個性”產生無限好奇。

薩其馬,在歷史草原上有時也寫成沙其馬、沙琪瑪、薩騎馬、殺騎馬、薩琪瑪、薩齊瑪、賽利馬……三聲“ma”個不停。根據“官方”說法,薩其馬是種源自滿州的餑餑(北京方言,糕點的意思),滿清入關後,開始在北京流行,成為冠婚喪祭不可或缺的食品。幾百年下來,薩其馬已從北方騎馬傳遍全中國,尤其南方廣東一帶更為風行,甚至換馬坐船南渡“番邦”,流行於我們馬新一帶。

尋根溯源,當然還得從塵封古籍中一探究竟。清人富察敦祟寫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的《燕京歲時記》裡,就有這段記載:“薩齊瑪乃滿州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麵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爐烤熟,遂成方塊,甜膩可食。”文中說明當年的薩其馬是用冰糖、奶油和白麵粉製成,與現在的蛋味版本顯然不同,由爐烤變為油炸,經歷百年變化,馬兒不斷往前奔跑,已無法想像當年是何種味道了。

倒是薩騎馬一名,隱約已道出“原味”。小時候我就曾拿著包裝紙四處追問:殺騎馬是否與騎馬有關?騎馬的為何會被殺呢?騎馬人被殺後馬又跑去了哪裡?外婆不勝其煩,大聲回答:殺你嘅頭!細路仔食嘢咪問咁多!(殺你的頭!小孩子吃東西別問那麼多!)結果便終止了我那脫韁式的想像,恰恰與馬蹄聲擦身而過。

直到多年後到臺灣唸書時,一次在圖書館翻閱廣東食物資料,才發現這麼一則有關薩其馬的“傳說”:話說清朝時候,有位駐廣東的滿族將軍姓薩,喜愛騎馬打獵,每次打獵回來都要求家廚準備一款創新點心,並以殺頭相逼。有次將軍發怒,埋怨點心不夠新意,廚師一陣心慌,技窮無助,慌忙中將碎麵皮炸成餅塊,再沾上蜜糖壓成方塊端上,完成後不禁低咒一聲:殺那個騎馬的!

結果,就像中外許多飲食起源傳說那樣,將軍吃後大為讚賞,問點心名稱,廚師慌忙得脫口而出:“殺騎馬”!所幸薩將軍聽後誤以為廚師借物形容自己的騎馬英姿,高興不已,自此將這種點心稱為“薩騎馬”。

明眼人一看,這傳說杜撰琢痕處處,只供食趣笑談,多少看出薩其馬從北京傳到廣東後的“本土化”歷程。此外,另一傳說也明顯貼上南方標籤,說薩其馬是由一位老翁從廣東“蛋散”中得到靈感而創造出來。起初老翁並沒為這點心命名,便迫不及待的拿到市場販賣,卻剛好遇上大雨,只好躲到一大宅門口避雨。不料那戶人家的主人騎馬回來,將老翁放在地上盛點心的籮筐給踢到路中央,於是當老翁正式推出這食品時,有人問起這點心名稱,老翁便靈機一動取名為“殺騎馬”,後人才將名字給雅化成“薩其馬”。

網上 傳說 “引人入勝”

當然,如果逐一瀏覽網上資料,肯定還有許許多多“引人入勝”的傳說。其中比較確實且公認的說法,就是薩其馬是滿州語“薩其非瑪拉本壁”的縮寫。在滿語中,“薩其非”是切塊的意思, “瑪拉本壁”則表示碼放(整齊疊放),而薩其馬的製作程序,都要經過切塊和碼放這兩個環節;也正因為是個音譯名字,所以才會出現許多不同寫法。

回到現實,這裡熱帶雨林遍佈,少有草原讓馬仔快樂奔馳。所以,什麼滿州、燕京、將軍、老翁都似乎離我們太過遙遠。當我們在吃著“落番”薩其馬時,想到的當然不是草原奔馬,而是“理所當然”的將薩其馬與美羅、金寶、怡保、文冬等城鎮給連接一塊,成為該地土產手信的圖騰。

薩其馬在香港又稱為馬仔,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香港人流行賭馬,俗稱賭馬仔;因此迷信者對“馬仔”總是情有獨鍾,認為吃“馬仔”可贏馬仔!

此文刊出後,如果本地薩其馬突然銷量有增,那才不關我的事!

2009年4月1日完稿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