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鉅變的時刻,任何過度強硬的親中和反中立場,都非明智之舉。我們常常希望國內各族之間可以相互瞭解,族群的差異尚且如此,華社之間的分裂,有何難事。雙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大馬華社和網絡出現的親中與反中分子,可以從更長遠的歷史及格局來理解。這篇文章主要是邀請反中分子來理解親中人士為何出現,以及其中的演變。
ADVERTISEMENT
由三個學術中跨時段的概念討論,足以涵蓋親中分子從以往到當今的變遷,還有親中和反中者僵局的背後原因。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第一個概念是海外華人(Oversea Chinese)。早期我們的祖先南來,帶著的是離鄉的苦難和在異鄉的淘金機會,政治上擁有雙重國籍的身分認同。海外華人的內心,依然對中國擁有很強烈的情感和政治的歸屬,雖然已經在海外落地,許多人依然遙想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或許可以重歸故土。
這是我們曾祖父曾祖母或公公婆婆的身分意識。和他們談談天,他們會告訴你中華文化的偉大。這也是為何我們的先輩如此堅持文化和語言的傳承,到了今天,你才可以看得懂中文。假設你誕生在印尼,那又是另一種故事了。
第二個概念是華人意識或華人性(Chineseness)。海外華人的異鄉已經獨立成為新的民族國家,在各族協商和妥協後,大部分人也獲得了公民權,這意味著政治上的國籍已經不再是模糊的雙重了。而且,第二、第三甚至第四代也相續誕生,他們也逐漸成為華社的生力軍。在政治上的認同屬馬來西亞,不過,依然保有強烈的華人意識,延續了華人文化和習俗,比如拜祭祖先、慶祝端午節、中秋節、中元節等等。在語言上,通過華教和華文報,也保留了華文作為日常用語的運用。
這是我們一般人的父母和本身的寫照。這個階段,中國還處於改革開放,百業待興,國力弱小的時刻。
第三個概念是華語語系或漢語圈(Sinophone)。簡單來說,它指向一個講華語的世界,大馬華裔就屬於區塊的邊緣。在那個世界中,就存在著親中和反中的大本營。陷入親中或反中,是受到了華語語系媒介跨界的影響。那大中華區充滿著難解的政治矛盾和紛爭,華社常常接觸來自中港臺的主流媒體和社媒訊息,間接被輸入了各類主要是源於各自地區的資訊,以及他們的政治預設立場之宣傳。處在邊緣的華語世界的我們,不經消化就全盤照收,才會出現如今盲目親中和反中的陣營,所反映的也是大中華區的紛亂下我們卻一廂情願站邊和沾邊。
對於所有華語世界外來的訊息,在大中華區處於政治對立,中美關係尖銳化的時刻,如果要尋找特定的立場,都需針對本地國情進行深刻反省。我的立場是,保持中立,在歷史長河中,許多事實都是在時間的推磨後露出真相的。現在發展著的,是正面抑或負面,還有許多的未知之處。
馬來西亞國立大學講師丘偉榮提出群島華人的概念,也有人提出後華人性,一個尋求和中國割捨與隔絕的華人身分立場。當然那是對處在大馬國家的政治身份認同的回應和主張。不過, 當巫統重新提出土著議程的時刻,你的華人意識又該何去何從。從這也看出,在身分認同上,感謝巫統主導的國家政策刺激下,許多人依然無法完全擺脫華人意識。語言和文化,一直以來也是華社抗爭的一部分。
因此,處於鉅變的時刻,任何過度強硬的親中和反中立場,都非明智之舉。我們常常希望國內各族之間可以相互瞭解,族群的差異尚且如此,華社之間的分裂,有何難事。雙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