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7日訊)科學、工藝及革新部長拿督斯里阿漢峇峇表示,該部對於我國所實施的政策和舉措,讓馬來西亞在2030年成為高科技國家的目標感到樂觀。
阿漢峇峇今日發表文告指出,科學、工藝及革新部對於首相拿督斯里依斯邁沙比利早前為2021年投資大馬論壇主持開幕時,宣佈馬來西亞將以科學、技術和創新為主導的經濟體中建立一個生態系統,以便馬來西亞在2030年成為高科技國家表示歡迎。
ADVERTISEMENT
“首相宣佈的目標符合2021至2030年國家科學、工藝及革新政策(DSTIN)。”
“由於各項國家政策的有效實施,馬來西亞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991年的2040億令吉迅速增長至2020年的1.34兆令吉。”
“這包括2021至2030年國家科學、工藝及革新政策,其目標是經濟發展、提高生活質量和社會福祉,以在2030年實現高科技國家目標。”
阿漢峇峇透露,2021至2030年國家科學、工藝及革新政策在主要重點之一,是加強包括研發(R&D)在內的科學、技術和創新生態系統,以實現2025年R&D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GERD)2.5%和2030年3.5%的目標。
他說,除了科學、工藝及革新部通過旗下機構(“技術商業化加速器”和“馬來西亞科學基金會”)推動本地技術開發的舉措外,這些努力也得到國家研發重點領域的支持,以專注於實驗研究,幫助我國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
制定17項技術路線圖
“科學、工藝及革新部正在制定17項技術路線圖,包括人工智能、區塊鏈、電氣和電子、先進材料、機器人和疫苗;這項計劃符合馬來西亞科學院倡議的馬來西亞科學、工藝與革新(10-10 MySTIE)工作架構中所包含的10項科技驅動因素和10項社會經濟驅動因素。”
阿漢峇峇表示,科學、工藝及革新部也制定了幾項目標,包括推動我國成為疫苗生產商,電氣和電子行業在2025年產生6000億令吉的潛在貿易回報,通過確定的領域為GDP 做出重大貢獻,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的各個領域創造就業機會,以及在 2025年實現5000家初創公司。
他說,科學、工藝及革新部也放眼在第12大馬計劃下,通過“國家技術和創新沙盒”和國家商業化計劃將500種產品或解決方案商業化,以增加國民收入。
“2016年至2020年期間,有386項成功商業化的研發產品共取得4.02億令吉的收入;由政府資助的2021至2025年知識產權和發明商業化政策,將加強知識產權和發明的商業化。”他說。
阿漢峇峇指出,科學、工藝及革新部也將著重於科學、技術和創新(STI)人才的培育以及實驗發展研究,確保我國在2025年實現每1萬名勞動力中有130名研究人員的目標。
他說,科學、工藝及革新部也致力於通過2021至2030年馬來西亞初創企業生態系統路線圖(SUPER)全面和可持續地支持初創企業生態系統,其中搖籃基金(Cradle Fund)私人有限公司也被授權作為唯一機構來管理從初創到成長階段的初創企業發展生態系統,以提高初創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併為初創企業提供支持,以實現我國2025年達到5家獨角獸企業為目標。
“搖籃基金目前還在開發‘MyStartup’平臺,旨在為初創公司協調和提供全面和包容的服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