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大年17日訊)中國德州學院義淨研究所榮譽會長拿督吳恆燦說,在吉打雙溪峇都(Sungai Batu)發掘的其中一個歷史遺址,被多國考古學者鑑定為“舍利塔”,但以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為主的考古隊卻指遺址大門朝向日萊峰,敬拜山神樹神屬於多神論(Animisme),而錯誤的定論可能改寫古吉打“印度佛教國”的歷史!
歷史書承認是印度佛教國
“我們的歷史教科書承認古吉打是印度佛教國,但如果我們的考古學者將之(歷史遺址)錯誤定論為‘多神論’,若立案,那歷史教科書的內容很可能被修改。”
ADVERTISEMENT
也是馬來西亞翻譯與創作協會會長、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主席的吳恆燦今午在《尋思探究之旅》之六——“探究義淨在古吉打的蹤影”線上講座會上,特別提到吉打布秧谷的“舍利塔”之爭。
多國學者駁斥多神論
“大馬考古學者的多神論遭到多國考古學者的駁斥。我們需要據理力爭,望能通過理性辯論,將錯誤的定論在未影響史書內容之前給糾正過來。”
他說,在1978年,政府為了展示與收藏出土文物,在布秧谷遺址所在地的馬莫設立布秧谷考古博物館。該博物館中的大量文物皆與印度佛教有關。
“其中一尊用當地陶土製成的佛像,經科技測年,其年代不晚於公元3世紀,應是東南亞已知年代最早的佛像。”
“2015-2016年,我們與USM(理大)考古研究中心合作進行田野考察,在遺址區發現大量鐵礦與制鐵窯爐遺蹟。當地遺址在古代極有可能篤信佛教,而布秧谷的地理位置與義淨的記載也吻合。歷史不容篡改。”
主持人是馬來西亞佛教學術研究學會主席拿督洪祖豐。同時,邀請到德州學院義淨研究所所長黃益參與。
義淨著作中“羯荼”是指吉打
吳恆燦說,義淨在公元672年赴印取經途中,到過馬來半島羯荼(即吉打布秧谷),當時逗留了5個月。686年,義淨從印度回到羯荼,逗留11個月左右,才出發前往末羅瑜(Melayu)。義淨是最早有文字記載來馬的唐山藏。
“羯荼一名,僅見於義淨著作中。近代在吉打州發現不少梵文碑銘及其它文物,時間最早屬於公元四、五世紀,證明這一區在古代曾經是南海交通的重要過往地。種種文獻文物說明,羯荼俱指當今的吉打。”
他說,義淨的歷史定位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求法先行者、古代東南亞文獻記載第一人、將馬來半島歷史提前的中國人,以及受東南亞及南亞主流社會尊敬的中國古代人物。
義淨三次赴南洋弘法
大多數人都知道玄奘三藏法師往天竺取經,歷盡艱辛危難,取回大批佛經,對中國佛教貢獻極大。另一位唐三藏往天竺取經,返國後譯經,就是義淨法師。
義淨三次赴南洋弘法,所譯五十萬頌佛經,對後世有巨大影響。武則天女皇帝敬重佛法,在義淨返國那年,親自駕臨東門外十里,恭迎法師,盛況空前。
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七,義淨在大薦福寺翻經院內過世,終年79歲。
(義淨法師背景:來源《金剛菩提海》、維基百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