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株巴轄鐵山的鐵礦場,在百年前是由日本公司創設經營,二戰時700名華裔礦工為了抵制日本侵略中國及切斷日本兵工廠的鐵苗供應,曾不顧生計及安危發動“罷工抗日”行動,寫下一段悲壯的血淚史。
免日軍用來製造軍火
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本期的〈這些人那些事〉來到位於峇株巴轄與永平之間的鐵山,回顧1937年一群熱血礦工拒絕為日本人開採鉄礦,以免日軍用來製造軍火殺害中國人的往事。
根據史料記載,日本人經營的石原公司(又稱南洋礦業公司)1921年開始在鐵山開採鐵礦,今年適逢100週年。
鐵山礦場曾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大型礦場,直到70年代才逐步停產關閉,如今則發展成著名的柔佛州植物園,當年礦工罷工抗日的義舉漸漸被後人遺忘。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在英殖民時代,鐵山的鐵苗產量豐富,石原公司僱用這裡的各族居民採礦,帶來繁榮景象;到了30年代,礦場已有近2000名礦工。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後,日軍開始入侵中國,當時日本人仍在鐵山開採鉄礦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日本製造軍火武器,激起了鐵山華裔礦工的抗日情緒。
當年麻坡和峇株巴轄的華社領袖張開川、鄭文炳、趙麗生等人,以及時任鐵山漳德學校校長的劉子英,曾一同策劃和鼓動鐵山礦工罷工離職。
劉子英等人向礦工宣傳愛國思想
劉子英當時也是峇株巴轄南區籌賑會委員,他與籌賑會志士暗中到礦區活動,向礦工宣傳愛國思想,以拒絕為日本人開採鐵礦來屠殺中國人,並策劃罷工和破壞礦山機器的活動。
礦山工人原本策劃於1937年10月展開罷工,但由於準備不足,籌備不周,籌賑會領袖見時機不成熟,因此勸工人暫停罷工。
接著,籌賑會開始籌募款項,擬定妥善安頓罷工工人的計劃,並秘密會見鐵山工頭唐明美、程金、蔡興、李福、陳紹林等。
爆發工潮生產癱瘓
礦山工頭都深明大義並支持罷工,最終礦場於1937年11月8日爆發工潮,導致礦山生產工作癱瘓。
當時華裔礦工都決定棄職離開,堅持不再為日本人工作,700名華裔礦工成群結隊,帶妻抱兒離開礦場,場面悲壯,社會人士也深受感動,紛紛前往贈物慰問。
工潮結束後,1938年1月3日晚上,鐵山礦場機器房又發生炸彈爆炸事件,礦區內還發現10枚未爆炸的炸彈。
每月5萬公噸減至1.5萬公噸
鐵苗出口數量銳減
在華裔礦工罷工離去後,鐵山礦場的鐵苗出口數量銳減,從馬來亞運往日本的鐵苗從高峰期的每月5萬公噸(6輪船),減至每月僅有1萬5000公噸(2輪船)。
由於日本一直以來都缺乏銅鐵資源,必須仰賴馬來亞供應的鐵苗,所以當時礦工的工資待遇不俗,但鐵山華裔礦工寧願失去工作及另謀出路,也不願再為日本人生產鐵苗。
1942年日軍佔領麻坡和峇株巴轄後,日軍將領“馬來亞之虎”山下奉文、少將陀美浩和鐵山礦場東主石原廣一郎,對鼓動鐵山工潮的華社領袖秋後算帳。
劉子英全家慘遭日軍屠殺
當時劉子英遭日軍逮捕後押往永平,最後在烏水港慘遭日軍毒手,他全家人也慘遭日軍屠殺,包括90歲的老父、妻子及幼齡的兒子都無一倖免。
據說,山下奉文也是鐵山礦場的股東之一,因此非常痛恨麻坡和峇株巴轄的華社領袖,還在1942年3月親臨峇株巴轄,指揮屠殺麻坡和峇株巴轄籌賑會32名領袖的行動。
林奕用:日軍入侵展開報復
鐵山成居民避難“安全區”
鐵山中華學校董事長林奕用透露,當年日軍入侵後雖一度展開報復行動,但由於鐵山礦場是由日本人經營,所以鐵山也逃過被日軍轟炸的厄運,成為周邊居民紛紛湧入避難的“安全區”。
他說,我國獨立後的第一任鐵山區州議員陳振昌是新加坡人,後者當時出任鐵山礦場的董事經理,至今鐵山仍有一條“陳振昌路”,這條路也是當地惟一以華裔先賢名字命名的道路。
“當年陳振昌見到鐵山市鎮常常淹水,派人運載礦場的泥沙去填高爛泥地及道路,只向居民收取每車50仙的象徵式收費,對地方發展貢獻良多。”
曾立盛:戰後取代日公司開採
馬新合資聯營馬來亞礦務
馬來亞礦務有限公司前職員曾立盛指出,在戰後的1953年,由馬新兩地商家合資聯營的馬來亞礦務有限公司,取代日本公司進行開採工程。
“到了1967年,由於鐵礦越挖越深,已經距離地面300尺以下,當時的政府擔心會發生崩塌造成人命傷亡,因此禁止繼續開採鐵礦,後來馬來亞礦務有限公司的準證也不獲更新,公司被迫停止業務。”
他透露,已故云頂集團創辦人林梧桐,當時也是馬來亞礦務有限公司的董事之一,據說曾在鐵山礦場停業後將重型機器運往首都去開發雲頂高原。
鄭昭賢:鐵山礦場東主石原廣一郎
乃日本“南進政策”急先鋒
資深報人兼文史工作者鄭昭賢表示,鐵山礦場東主石原廣一郎是日本“南進政策”的急先鋒,也是“南進論”的權威,繪製了地圖及蒐集了情報提供給日軍,對日軍快速攻佔馬來亞貢獻極大。
他說,石原廣一郎於1916年從日本下南洋,在峇株巴轄買下20畝樹膠園,到了1920年9月創立礦業公司,從1921年起就在鐵山進行採礦工作。
“在1926年,石原廣一郎的礦業公司也在登嘉樓州的甘馬挽開始採礦。到了1937年,鐵山礦場及甘馬挽礦場都同樣發生礦工抗日工潮。”
他指出,日軍佔領馬來亞後,石原廣一郎對麻坡和峇株巴轄的籌賑會活躍分子報復,導致多人被殺害,到了1945年,石原廣一郎成為甲級戰犯嫌疑犯,被關在東京巢鴨監獄,但卻在3年後獲釋。
侵略戰爭被美化為建立“大東亞共榮圈”
鄭昭賢指出,日軍是根據“南進論”及“人口公平論”等理論,來發動侵略南洋的計劃,並聲稱要達到各地資源公平分配的目標,將侵略戰爭美化為建立“大東亞共榮圈”。
“日本人認為上天的安排對他們不公平,日本人優秀,南洋人懶散,但日本的土地及資源少,又人口過剩,反觀南洋一帶卻是地廣人稀,資源豐富。”
他指出,日本人因此認為移民行動是神聖的,而日本移民都是正義的聖戰鬥士,因為國際人口要公平分佈,資源也要公平分配。
“時至今日,日本人還相信這套發動侵略戰爭的理論,而當年日本人看中的其中一個南洋移民地點,就是柔佛州的麻坡及峇株巴轄一帶,所以才會來這裡投資建設礦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