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00pm 19/10/2021

王安石

苏轼

芥蒂

磨合

王安石

苏轼

芥蒂

磨合

【如意安详】从公已觉十年迟/何国忠

何国忠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ADVERTISEMENT

这是的〈次荆公韵四绝其三〉。骑驴沿荒坡野岭而走,渺渺山色,孑然一身。怎么说都应该趁王安石未病前拜访,时间一蹉跎,来晚了,有些歉疚。闲聊时王安石建议苏轼找三亩宅地定居于此。说的正是苏轼心中话,王安石退休那一天他们就应该结邻。一惊,10年已过。

此诗写于1084年。宋神宗下诏“人才实难,不忍终弃”,被贬黄州4年的苏轼“蒙恩量移”至河南汝州。途中他先到筠州见弟弟苏辙,同游庐山之后,绕道江宁,拜访8年前退休宰相王安石。诗提10年,取整数泛称。

1068年神宗继位。为了解决积贫积弱困境,他用王安石发动政治和经济改革,涉及领域包括农业、商业、军事、赋税及教育。梁启超于1908年出版的《王荆公》中说王安石是史上少有大政治家,管仲、子产、商君、诸葛亮等,规模都不及王安石之宏远。

王安石的视野和政见,超越同时代人,可惜在现实中却遭挫折,许多有影响力的知识精英无法认同新法,苏轼为其一。苏轼批评新法,“求治太急”、“进人太锐”。他对科举变革、青苗法、免疫法,都提反对意见。《宋史·苏轼传》说“安石不悦,命权开封府推官”,困苏轼于忙碌工作中,谁料苏轼找出时间,依然不停上书批评新法。王安石越来越不耐烦,苏轼觉得气氛不对,有感在中央无法发挥己长,又随时可能被对付,于是自请远离。苏轼最后被调到杭州担任通判。

苏轼因为立场吃亏,王安石的宰相生涯一样波澜起伏。从1070年到1076年,6年间两度任相,两度被罢,最后心灰意冷,定居江宁。神宗自觉歉疚,赐一名马,方便他出游骑乘。马死后,他以毛驴代替。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在〈马死〉一诗他说“小蹇载闲身”。蹇即驴,他清闲无事,和驴相依为命。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说王安石不耐静坐,“畜一驴,每食罢,必日一至钟山纵步山间,倦则即定林而卧睡。”

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几乎命丧黄泉,王安石虽不在朝,但是关心政治,他反感因言获罪的龌龊手段,力保苏轼。《太仓稊米集》说王安石上书神宗言“岂有盛世杀才士乎?”王安石的话神宗听进去了,最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写〈次荆公韵四绝其三〉时,苏轼已经有更多的人生体验,新法并非全无可取,他对改革有新的理解,虽知其失,却不简单地全盘否定。王安石罢相后由吕惠卿接任,吕惠卿不只打击元老旧党,即使新法同僚,不合其意者一样被排斥。他利用王安石私函,举报王安石。想到他一手提携的学生恩将仇报,不免百感交集。反倒是苏轼泱泱作风让王安石觉得可贵。

共同点比分歧点多

民间小说《曲洧旧闻》说二人见面时苏轼希望王安石不怪他“以野服见大丞相”,王安石则回答“礼岂为我辈设哉?”苏轼在江宁住了一个月,那是从来没有过的近距离交流。二人纵论古今、游山玩水、煮酒作诗。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纠缠多年,一放松,云淡风轻,萧萧然似尘外人。

“从公已觉十年迟”说了心中遗憾。二人在朝廷见面无数次,相见却不相识。苏轼感叹假如能够更早知道王安石为人,他必做其门生。苏轼不是心胸狭窄之人,王安石也一样,偶尔发小脾气是人之常情,不必追究。两年后,王安石去世,苏轼继续他起伏的政治生涯。

王安石大苏轼16岁。《西清诗话》中记载王安石给这位后辈的评价是“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苏轼读王安石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后,赞叹“此老乃野狐精也”。苏轼向王安石力荐学生秦观,后又致书找安石帮忙扶秦观一把:“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王安石认真阅读秦观作品,称赞秦观诗歌“清新似鲍、谢”。他完全认可苏轼眼光,不少议题二人共同点必比分歧点多。

抄这首诗,想到好心态的重要。历史人物经过同时代人互衬,更能凸显意义。王安石和苏轼虽是政敌,但只有君子之争,无小人之怨,人品和操守决定格局。历史中出现无数英才,无嫉妒之心的人并不常见。读王苏二人和诗,仿佛大热天遇清凉之风。人生实景并非黑白二分,人和人的相处常会出现折腾、矛盾、风雨,去掉在于自己,意想不到的会让人生少一些遗憾。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