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按照自己方式來維護華小,我不想當華社英雄。因為我知道,華教不是一兩個人說了算,維護方式也不一定只有悲情牌和咄咄逼人的網絡攻擊。
ADVERTISEMENT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有那麼一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
來自1935年電影《風雲兒女》這一句的意義重大,結合了當代中華民族的思維和品德,不侵略、不霸佔、忍耐度極高,吃得苦中苦等等。這一句的主要關鍵詞有兩個,即是“最危險”和“最後的吼聲”。一個“最”字連續在兩句用了兩次。
華夏的歷史,直到明朝,來侵犯的多為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而這四方敵人,北狄為首,自周朝至明朝,勞師動眾修建萬里長城,由石頭到磚塊,為的是“防禦”北方民族的襲擊。即便如此,蒙古忽必烈和旗人皇太極也成功攻破,分別在華夏地區建立了大元朝和大清朝。
東夷日本是在八國聯軍侵華後期,發動中日甲午戰爭,導致清朝割讓了遼東半島、臺灣、澎湖以及賠償。後來日本在30年代大舉入侵中華民國,接駁了二戰。這時候,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怒吼“起來”,聯合美英法,站穩了大後方,美國在廣島和長崎丟下兩顆原子彈,結束了對日戰爭。
明朝的鄭和率領著幾萬人,上百艘的“寶船”艦隊,幾次由福建一路開帆至天方阿拉伯,甚至有歷史記載,到了非洲,沒有侵略任何一塊土地,只有建立邦交和貿易。
中華民族是喜愛和平的民族,迎合了儒家思想的中庸、君子之道。熟讀《論語》的人都知曉,儒家提倡“禮”。所以現在,大中華的漢族皆以禮儀之邦自居。禮,包括了禮節、禮儀、不乏禮貌和禮讓。
很多時候,我們在擁護中華文化、華教的時候,可否記得,中華民族的本性和文化精髓?
我前幾天看到某穆斯林宗教司在社交媒體說到“非穆斯林對伊斯蘭的評價不是通過可蘭經,而是穆斯林本身的行為和態度”。我非常贊同。
同樣一句話,換到我們身上,非華裔對華人的評價,不是通過四書五經;孔孟思想,而是華裔本身的行為和態度。換個角度,還是符合。
友族同胞大多數是不會中文。捍衛華教;中華文化,對我而言,是要通過禮,入鄉隨俗,中庸之道來達成。有些看過我國語視頻的人會知道,我是以輕鬆愉快的方式,來保護華小。我在視頻和文章,從來沒有為了符合粉絲,而說出要關閉華小之類的話。
反之,我在視頻後段都會教導友族同胞說“華語”,以積極正面的方式促進友族對於華文的喜愛。我還特地做了視頻,讓幾位通曉中文的友族同胞上我節目,推廣華小。
此外,越來越多粉絲都會私信,甚至回覆帖文說,會送孩子到華小,因為了解了華小的好處。如果越來越多友族同胞對華小有好感,那麼由誰執政都好,都會很樂意的提升華小。
但是,我清楚知道,每次有人要在中文圈子當英雄,用了一些比較偏激的“捍衛”詞句,很容易在華社圈子產生共鳴,被華社封為華教英雄,但是,一旦翻譯成國語,就會立刻惹怒很多友族同胞,達到“捍衛”的反效果。
新加坡、印尼、泰國的華教,遠遠不及馬來西亞。美國澳洲英國,根本沒華教。當地華人對華教只是能說漢語即可。我們每次都說這是在獨立的時候“爭取”回來的。向誰爭取?英國還是土著?爭取的人是誰?有沒有為了爭取而流血?馬來人是否有在獨立時期,對華教做出讓步?
我們將心比心,研究“獨立”相關歷史的時候,也一併從馬來亞華人以外的角度進行研究,拿本國的情況和他國對比。稍微研究,就會發覺,華教的持續,除了先賢們的爭取,也包含了友族的禮讓。因為,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大多數人,任憑你如何“爭取”,他們都會寸步不讓。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除了“溫水煮青蛙”的假象,我們整個民族還不至於危險,更別說“最危險”。我們在“爭取”的時候,是否顧及了中華文化的“禮”和“儀”?我們要當的是“英雄”還是“君子”?
我按照自己方式來維護華小,我不想當華社英雄。因為我知道,華教不是一兩個人說了算,維護方式也不一定只有悲情牌和咄咄逼人的網絡攻擊。屈原說過“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也就是說,愛國詩人三閭大夫屈原隔了兩千年告訴我,全部人都說你錯,你未必是錯的。
我只要對得起天地良心,秉持中庸禮讓,入鄉隨俗,銘記大學孟子論語中庸四書的教誨,我就是朝著“君子”的方向前進。英雄讓其他人來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