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新教育】訪問劉德華,此劉德華非演藝圈那位劉德華,而是從事道路安全研究的博特拉大學副教授Law Teik Hua博士。
劉博士早年轉換跑道進入工程學領域,從那時候開始從事道路安全研究。道路安不安全除了會影響交通和地區的發展,更關乎道路使用者的性命,所以不管怎麼看,道路安全研究都非常有意義,跟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ADVERTISEMENT
博特拉大學有一個道路安全研究中心(Road Safety Research Centre,簡稱RSRC),顧名思義就是研究各種跟道路安全有關的課題,包括從工程學角度研究道路應該怎樣設計才算安全。
交通規劃實則是一門龐大複雜的學問,若要細分可以分成幾個不同專業。博大道路安全中心主任劉德華博士舉例,比如運輸工程(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和交通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雖然字面意思相近,但其實是兩個不同領域,運輸工程比較宏觀,因為運輸包括陸路、航空、鐵路、水上等交通,而交通工程則聚焦陸路交通。
他以布城為例子,當政府要發展一個地區,最先登場的是運輸工程師,由運輸工程師負責規劃交通,例如怎樣把布城各個地區連接起來,以及如何銜接高速大道。接著,交通工程師負責設計道路,比如決定要建造多少個交通燈、需不需要交通圈。另外,建造道路還涉及路基路面工程(Pavement Engineering),例如路面排水設計、擋土牆設計等。道路建好後,事情還沒完結,因為如果路上常發生車禍,這時候就由道路安全工程師(Road Safety Engineer)檢視到底是不是規劃或設計出了問題,以及研究如何跟其他部門合作以減少車禍。
除此之外,還有高速公路工程(Highway Engineering),這個專業更專注於高速公路的規劃設計與修建,而前述提到的這些工程學專業,都屬於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的分支。
開發智能交通系統
雖然建造道路屬於工程學的範疇,但是道路安全問題錯綜複雜,其中還牽涉法律、交通工具的設計以及人性問題。因此,博大道路安全研究中心的團隊不只有工程系的人,還包括工程系以外的其他領域人才。
博大道路安全研究中心於1980年代創立,跟馬來西亞道路安全研究所(MIROS)關係密切,如今做的研究不只著眼於交通意外,也嘗試開發智能交通系統,比如跟外國公司合作開發智能交通燈,按實時交通流量調節燈號,既可紓緩交通堵塞問題,也有望減少道路使用者闖紅燈的情況發生。
另外,博大道路安全研究中心還有一項正在進行的研究也是運用大數據建立資料庫,一旦哪裡交通異常堵塞,系統就會分析可能的肇因和情況,然後通知有關單位採取行動,縮短民眾等候救援的時間。
做研究“好玩”還能救人
會走上工程系這條路,劉德華形容是“陰差陽錯”,因為他的本科其實是數學與統計系,畢業後在教授的引薦下跟隨工程系的拿督拉丁烏瑪教授做研究,才輾轉跨入工程學領域,之後還到倫敦帝國學院修讀博士學位。
已故拉丁烏瑪教授是博大道路安全研究中心創辦人,曾擔任博大校長。劉德華視他為啟蒙老師和伯樂,對他非常敬重,每回經過他位於博大校園的墓地時都會打一聲招呼,或每當有重要事情都會向他報告。
從1991年就讀本科,到現在身為工程學院副教授,劉德華大半人生都是在博大度過。他孜孜不倦做研究到現在,因為他覺得做研究很好玩,“所謂好玩是可以自己決定要做什麼研究。”更重要一點是,他做的研究跟道路使用者有關,若因為他的研究而能夠挽救人命,那是多麼有意義的事。
他強調,我們不能太依賴外國做的研究,因為每個國家情境不同,外國的研究成果未必能夠套用在馬來西亞。比方說,我國很多道路都是按照英國的標準來設計和修建,問題是英國的摩托車數量不像我國這麼多,所以英國的標準未必適用於馬來西亞,“我們應該要做自己的研究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交通圈不適用於擁擠城市
此外,做研究必須與時並進,因為經過時代變化,有些道路設計準則如今看來已不適用,交通圈就是一個例子。他說,交通圈固然有其好處,例如維修成本低和能夠迫使車輛減速,但其實交通圈不適合出現在擁擠的城市,因為第一,交通圈佔據不小空間;第二,如果交通流量很高,交通圈反而會加劇交通打結的情況,所以近代的城市規劃已經越來越少納入交通圈,道路安全的研究也必須考量不同時代的不同需求。
大馬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作為道路安全專家,請劉德華談談在本地的開車經驗,他的評語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他這麼認為是因為馬來西亞不像越南和柬埔寨這些國家有那麼多摩托車,他如果到這些國家他不敢開車,但是同樣的,他的外國朋友來到馬來西亞也不敢開車,因為這裡的摩托車實際上也不少。
道路安全關乎生命,有太多課題可以研究,其中一個他不解的問題是,車禍彷彿也有好發季節,比如多年前曾有一段時間,巴士車禍接二連三發生,為什麼會這樣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問題是,每次發生這種情形,各個部門都知道問題很嚴重,但是往往過了一段時間後,事情就會不了了之,我們有從中學會教訓嗎?其實沒有。”
雖然不管再怎樣努力做研究,車禍還是經常發生,但這沒有打擊他從事研究的熱忱,因為相信每個問題總有解決方法,此路不通就另覓途徑,有時候得用創新方法來解決問題。比如說,本地長巴司機經常被認為危險駕駛,如果要加強司機的素質,我們可以考慮辦一個巴士公司安全排行榜,巴士公司為了保護形象也許就會嚴管司機素質,從而減少長巴的車禍發生率。
呼籲更多新血加入行列
年輕人如果想要往道路工程這方面發展,他認為工作機會不少,比如在政府領域,修建道路屬於公共工程局的工作,而在私人領域,也有一些公司專門做道路安全審計工作(Road Safety Audit),比如某條路常常發生車禍,政府會委託這些公司去研究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誠如他所說,每個國家的道路使用狀況和交通問題都不太一樣,我國應該要做自己的研究來解決自己的問題,不能太依賴外國。這也是為什麼他說,“我還是很鼓勵優秀生從事研究,畢竟馬來西亞在研究這方面做得還不是很夠,我們需要新血。”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