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马来亚大学经济教授Rajah Rasiah于2011年发表《马来西亚是否面临去工业化?》以来,愈来愈多学者警告马来西亚正身陷“过早去工业化”(premature deindustrialization),但政府始终不愿公开承认并正视问题,依然自我感觉良好。
ADVERTISEMENT
朝野一团和气,耗资4000亿令吉的第12大马计划在国会无修正下通过,共有106名国会议员参与辩论,课题主要围绕在后疫情下的经济复苏、公共卫生和医疗、贫富差距、教育和东马发展等。
事实上,打从首相依斯迈在国会议事厅提呈第12大马计划的第一天,就有不少国会议员反映计划内容和过去的大马计划并无显著差异,正如民主行动党白沙罗国会议员潘俭伟在参与辩论时调侃,若仔细比对第9、第10和第11的大马计划内容,可能有80%至90%都是老调重谈。
没错,几乎每一份大马计划,都离不开“促进经济增长”、“消除贫穷和缩小贫富差距”、“振兴土著议程”、“推动东马和落后地区发展”等核心议题,一再重复。问题是,花了上千亿令吉,政府是否有曾检讨和反省这些年来落实的计划?
例如,2015年,由前首相纳吉提呈的第11大马计划,订下年度人均收入在2020年达到5万4100令吉、每月人均家庭收入在2020年达到1万零540令吉。实际上,2020年年度人均收入为4万2503令吉,而每月人均家庭收入仅7160令吉,皆远远落后目标。可悲的是,不曾有人觉得有问题,也没有人因此感到羞耻,愿负起政治责任。
纳吉是继国会反对党领袖安华之后,第二位参与辩论第12大马计划者。安华获得100分钟发言时间,纳吉也获45分钟优待发言时间,其他议员则只有12分钟。但是,纳吉并没有告诉大家,为何之前第11大马计划订下的目标没有实现。当然,纳吉也可把责任推卸给后来执政的希盟政府,但他却选择在辩论中大篇幅捍卫其个人政治遗产——消费税(GST)和高铁计划。
如今,首相依斯迈在第12大马计划又订下年度人均收入要在2025年达到5万7882令吉,以及每月人均家庭收入达到1万65令吉。这和第11大马计划订下的目标其实相差不远,意味过去五年我们仿佛虚度光阴。
如果政府缺乏执行意志,恐怕到了2025年时也会偏离目标,4000亿令吉一样打水漂。当周遭其他邻国都在向前冲,为何我国发展却停滞不前?
自马来亚大学经济教授Rajah Rasiah于2011年发表《马来西亚是否面临去工业化?》以来,愈来愈多学者警告马来西亚正身陷“过早去工业化”(premature deindustrialization),但政府始终不愿公开承认并正视问题,依然自我感觉良好。
“过早去工业化”是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人均收入尚未追赶至发达国家水平时,制造业却出现提早衰退或萎缩现象——正如我国制造业对国家整体经济贡献逐渐下降,关键领域如电子和电子零件、机械、纺织业停滞不前、甚至呈现负成长,因外资和代工订单撤离导致国内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的参与度下滑,以及国内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缓慢,难以嵌入更高附加价值的跨过生产链。
这些讯号皆显示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已来到了瓶颈,并正丧失在国际分工的优势地位。这才是我国当前最大的经济危机,我们不能一再重抄和沿用过去第9、第10和第11大马计划的套路,因为过去单靠低劳力和低技术的经济追赶模式已经不适用。政府必须集思广益,甄别问题症结,对症下药,特别是在教育和科技方面,才是重中之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