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城乡大桌

|
发布: 7:10am 21/10/2021

丁杰隆

城乡大桌

纳吉

国会议员

第12大马计划

首相依斯迈

人均家庭收入

丁傑隆.馬來西亞真正的經濟危機

丁杰隆

自馬來亞大學經濟教授Rajah Rasiah於2011年發表《馬來西亞是否面臨去工業化?》以來,愈來愈多學者警告馬來西亞正身陷“過早去工業化”(premature deindustrialization),但政府始終不願公開承認並正視問題,依然自我感覺良好。

ADVERTISEMENT

朝野一團和氣,耗資4000億令吉的第12大馬計劃在國會無修正下通過,共有106名國會議員參與辯論,課題主要圍繞在後疫情下的經濟復甦、公共衛生和醫療、貧富差距、教育和東馬發展等。

事實上,打從首相依斯邁在國會議事廳提呈第12大馬計劃的第一天,就有不少國會議員反映計劃內容和過去的大馬計劃並無顯著差異,正如民主行動黨白沙羅國會議員潘儉偉在參與辯論時調侃,若仔細比對第9、第10和第11的大馬計劃內容,可能有80%至90%都是老調重談。

沒錯,幾乎每一份大馬計劃,都離不開“促進經濟增長”、“消除貧窮和縮小貧富差距”、“振興土著議程”、“推動東馬和落後地區發展”等核心議題,一再重複。問題是,花了上千億令吉,政府是否有曾檢討和反省這些年來落實的計劃?

例如,2015年,由前首相納吉提呈的第11大馬計劃,訂下年度人均收入在2020年達到5萬4100令吉、每月在2020年達到1萬零540令吉。實際上,2020年年度人均收入為4萬2503令吉,而每月人均家庭收入僅7160令吉,皆遠遠落後目標。可悲的是,不曾有人覺得有問題,也沒有人因此感到羞恥,願負起政治責任。

納吉是繼國會反對黨領袖安華之後,第二位參與辯論第12大馬計劃者。安華獲得100分鐘發言時間,納吉也獲45分鐘優待發言時間,其他議員則只有12分鐘。但是,納吉並沒有告訴大家,為何之前第11大馬計劃訂下的目標沒有實現。當然,納吉也可把責任推卸給後來執政的希盟政府,但他卻選擇在辯論中大篇幅捍衛其個人政治遺產——消費稅(GST)和高鐵計劃。

如今,首相依斯邁在第12大馬計劃又訂下年度人均收入要在2025年達到5萬7882令吉,以及每月人均家庭收入達到1萬65令吉。這和第11大馬計劃訂下的目標其實相差不遠,意味過去五年我們彷彿虛度光陰。

如果政府缺乏執行意志,恐怕到了2025年時也會偏離目標,4000億令吉一樣打水漂。當週遭其他鄰國都在向前衝,為何我國發展卻停滯不前?

自馬來亞大學經濟教授Rajah Rasiah於2011年發表《馬來西亞是否面臨去工業化?》以來,愈來愈多學者警告馬來西亞正身陷“過早去工業化”(premature deindustrialization),但政府始終不願公開承認並正視問題,依然自我感覺良好。

“過早去工業化”是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國民人均收入尚未追趕至發達國家水平時,製造業卻出現提早衰退或萎縮現象——正如我國製造業對國家整體經濟貢獻逐漸下降,關鍵領域如電子和電子零件、機械、紡織業停滯不前、甚至呈現負成長,因外資和代工訂單撤離導致國內製造業在全球生產網絡的參與度下滑,以及國內製造業實現產業升級和轉型緩慢,難以嵌入更高附加價值的跨過生產鏈。

這些訊號皆顯示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已來到了瓶頸,並正喪失在國際分工的優勢地位。這才是我國當前最大的經濟危機,我們不能一再重抄和沿用過去第9、第10和第11大馬計劃的套路,因為過去單靠低勞力和低技術的經濟追趕模式已經不適用。政府必須集思廣益,甄別問題癥結,對症下藥,特別是在教育和科技方面,才是重中之重。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