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的“一天三餐”,一般指的是早餐、午餐和晚餐,夜宵是三餐以外,晚上9時以後的加餐。
“夜宵”,又稱為宵夜、消夜,這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方乾的詩〈 冬夜泊僧舍〉之中——“無酒能消夜,隨僧早閉門”,然後是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六.除夜》:“是日,內司意思局,進呈精巧消夜果子合,合內簇諸般細果、時果、蜜煎、糖煎及市食”。
ADVERTISEMENT
爾後在各個朝代的典籍均能看到它的蹤跡,到了清朝,“消夜”一詞有時又寫為“夜消”。
到底何者為正確的稱謂?兩者又有什麼區別呢?
有人認為,夜宵是中國北方人的叫法,宵夜屬於南方人的叫法,而“宵夜”實際上指的就是上述詩句提及的“消夜”。
由於古人考慮到詞彙文雅,於是“消夜”變成“宵夜”,而《禮記》中曾有註釋:“宵之言小也”,在古代“宵”又通假“小”,因此“宵夜”是特指夜間的小吃、小食。
不過,怎麼稱呼如今已經沒有那麼講究。
無論如何,我們可以從各種資料得知,夜宵並非現代生活模式的產物,隨著時代的變遷,國際間的交流密切,夜宵的種類自然繁多,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大馬,簡直是夜貓子吃貨的天堂。
但是,在那麼多種類的夜宵當中,哪一些“有毒”?哪些才是吃得“對”?若避無可避,被動熬夜,要怎麼吃夜宵才健康呢?
報道:葉洢穎
攝影:受訪者提供
社區營養學博士、博特拉大學(UPM)社區營養學系主任陳奕繡副教授指出,如果從營養師的角度出發,其實吃夜宵是一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最主要是我們倡導三餐要定時,這三餐分別是早餐、午餐和晚餐。夜宵是晚餐後額外添加的,所以並非良好的飲食習慣。”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可是,下午茶同樣是三餐以外的加餐,在營養學家的分類中,仍屬於健康飲食的範圍,為什麼唯獨夜宵被“歧視”?
“因為白天還有活動量,需要補充一些能量。比如小朋友比較活躍,下課時間會有早茶時間,下午的活動量也很強,因此選擇較為健康的小食如水果、酸奶和堅果類作為下午茶亦無妨。”
她以睡眠時間是11時或12時來推算,最理想的晚餐時間為7時至8時,我們需要花費4小時來消耗所攝入的能量。
“我們吃完晚餐,消化後應該要入眠了,睡覺並沒有消耗能量,身體的代謝變慢。如果睡前吃夜宵,過多的能量會轉化成脂肪,導致肥胖的問題。”
當吃還是得吃 吃得對最重要
不知道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晚餐後的兩個小時,隱約感受到有些飢餓,由於各種原因糾結該不該進食,結果經過心裡兩個小人的一番拉鋸戰,餓得不行決定要吃點什麼,抬眼一看已經是深夜時分。
這裡建議你與其糾結吃不吃,不如吃得早吃得好!
陳奕繡雖然不鼓勵吃夜宵,但在這段時間裡,如若感覺到飢餓,她也不贊同餓著肚皮入睡。
“肚子餓就該吃東西,最重要是吃得對。”
她說,如果真的需要吃夜宵,那麼進食的時間應該在睡前的兩個小時,要避免高糖分高熱量的食物例如Roti Canai,最好的夜宵餐單是一杯熱牛奶,若一杯熱牛奶無法帶來飽足感的話,可以加一片全麥麵包。
因為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以及麵包是碳水化合物,兩者結合起來能讓人產生飽足感。思及沒有喝牛奶習慣或者喝牛奶會腹瀉的人群,她建議用酸奶、奶酪取而代之。
“倘若覺得(天天)這麼吃會覺得沒意思的話,可以選擇一些堅果類比如核桃,或是麵包抹花生醬也是很好的選擇,花生醬有利於睡眠。”
“有時可能要熬夜加班、開夜車複習,即便是熬夜到2點,你要考慮到你大部分時間只是坐著,很難消耗體力。就算是需要吃麵,可選擇少量的麵湯並加了蔬菜和蛋在裡頭”。
當然,上述的建議適用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作息比較穩定的人們,那些因輪班制工作導致日夜顛倒的群體則另當別論。
生活作息不穩,睡前3小時勿進食
陳奕繡提到,有的人從事輪班制的工作,需要晝伏夜出,他們的生理時鐘已經混亂,尤其是一週日班、一週夜班,生活作息不穩定的狀態,造成身體健康有一定程度的隱患。
“根據研究顯示,此類工作者是罹患糖尿病、心臟病、血脂異常等嚴重疾病的高風險人群,這是由於他們的生理時鐘和消化系統混亂了。”
對於這一組別的群體,她會建議遵守一個原則:睡前三小時就不要進食,可飲用一杯熱牛奶助眠,即使想吃亦是吃有助於入眠的食物。
欸?這與生活作息正常的人們有何不同?
有的,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三餐的進食時間也隨著他們的作息產生變化。
她指出,人體會自行調整,比如這一週是夜班,早上是睡眠時間,身體的狀態會如同一般人夜間睡前的一樣,因此值完夜班的人們,早上入睡前三個小時切勿吃得太飽。
這意味著,“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這一條養生之道並不適合他們,因為早餐之於他們實際上可能是“夜宵”。
“這一組類別的人,也要視乎值夜班時的活動量,若只是坐在電腦前工作的話,儘量不要吃過多,這是鑑於他們的生理時鐘已經混亂不定,讓他們罹患嚴重疾病的幾率會更高。”
不過,修路工人等體力勞動者不能一概而論,他們依然需要照常飲食,以應付龐大的活動量。
控制體重不難:管好嘴巴,吃得均衡
疫情改變我們的生活,當中也包括我們的工作模式。許多人從2020年3月開始,就已經居家工作,活動的範圍可能從停車場到辦公室變成睡房到書房,走動的步數瞬間從每日上千降到數百。
既然活動量下降,那是否意味著我們的飲食習慣亦要進行相應的調整?
陳奕繡表示,她們曾經對此做過兩次調查和研究,欲觀察國人的生活習慣有什麼變化,發現兩次的結果相差甚遠。
“第一次調查是在去年的3月至5月,當時人們有很多健康飲食的觀念,開始運動、控制體重以增強免疫力,隱隱有一種健康醒覺的趨勢。”
“但是今年的第二次調查,時隔整整一年,同樣的一群人,肥胖的問題卻增加了,飲食習慣故態復萌,運動量也減少了。”
她說,大家已經適應居家工作,工作量和壓力水平越來越高,運動次數越來越少,加上學會點外賣,外賣多半又以快餐、西餐為主,種種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肥胖問題增加。
“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很鼓勵大家在家裡自己煮,至少可以自行控制油鹽,還能自覺地加入蔬菜和水果。一般外賣或外食的食物很少有蔬菜,除非你具備額外準備蔬菜的意識,否則是直接吃了就在電腦前開工。”
她提供了一個“輕鬆”,又不需花錢買昂貴的營養補助品控制體重的方法:
三餐要定時且營養均衡,遵循“健康飲食餐盤”(Suku-suku-separuh),意即一個餐盤分成3部分,蔬菜和水果佔一半,另外蛋白質(肉類、豆腐)、碳水化合物(米飯、麵食)各佔四分之一即可。
“有的人只要戒掉含糖的飲料,就已經非常見效。”
另外,無需特意去健身房運動,只要提醒自己要動起來,哪怕只是在公寓的後樓梯上下走動,或是住宅區的馬路溜達散步,已經是運動的一部分。
體重控制,是終身的事業,無論是為了美觀抑或是健康,大家動起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