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這個名詞原本是很高尚的,古人說是上帝的右手,幫忙拯救人們。
ADVERTISEMENT
我們這一行,真的是一輩子都在啃書,因為醫療界還在無止境摸索著,我們也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我中學畢業17歲就開始深造,從印度醫學院畢業回馬那年是26歲,算一算也花了9年才成為實習醫生,再實習兩年進入了自己想要的部門。這還沒完呢,我們得繼續好好學習,可以選擇工作兩年後申請到大學再進修,花個三四年拿到專科執照。
聽起來完了嗎?還沒有哦,我們還可以進修專科裡的特定部門。所以完成時或許你已經接近40歲,快的話就早個幾年。讀書考試是醫生生活的一部分,已經成為像是每天需要洗澡吃飯一樣的日常了。我曾有朋友說,以為醫生讀完醫學院就不用讀書考試了,但對我們來說,成為了醫生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因為必須兼顧生活和事業。
除了忙醫院裡的病人,我們幾乎時時刻刻接到身邊親朋戚友的問診要求——幾乎每一天!很多人認為,他們問我們時是“順便”“隨口問問”“就想知道一下”,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我們的回答從來就不是“隨便”,或是隨口回答一下。我們還是必須動用腦袋,憑著讀了9年書的知識,用專業的角度回答你。除了自己的家人,對於我們沒有看診過的病人,或是還不知道詳細病情的親戚朋友,我們通常建議有問題應該直接安排去診所或醫院看診,或是詢問他們自己的醫生。
這當然不是託辭,大家必須明白這一點。舉個例子,某人爸爸胸口痛,他通過電話問了一個醫生朋友,那醫生朋友說是普通肌肉拉傷,因為某人爸爸剛運動回家,沒有其他症狀。透過電話他好心說該這樣該那樣,結果某人爸爸心臟病發作,當晚猝死在家。那個人應不應該怪他的朋友不是一名好醫生、斷錯症呢?
當你的醫生朋友不亂亂給你們問診,請你們諒解。也問問自己,如果你朋友的意見不正確,你會怎麼看待呢?朋友之間問問意見是可以的,但要深入的問診,我建議還是到診所醫院,有個正式的方法。說實在話,我們自己詢問其他醫生的意見,也是很慎重地在詢問的,從不當作順便或是隨口問問。
我們這一行,是你所謂的“問問意見”也必須好好用知識回答你的,就因為你會用一句 “我那個醫生朋友說……”看待。我們身負重任。這篇文章,是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看待我們的專業。
【星雲】長期稿約/我們這一行
電郵:[email protected]
來稿請註明:我們這一行
•文長勿超過1000字,可附上相關照片。
•請於稿末註明中英文姓名、身分證號、聯絡地址、銀行戶頭、電郵等作者資料,否則恕不錄用。
•文章經錄用,除了在平面媒體刊載,本報也擁有作品上網、錄影、錄音、改編等其他使用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