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5日讯)“我很幸运,我可以过着不用担心下一餐要吃什么的生活,然而对于这些急需帮助的群体而言,三餐的温饱对他们来说或许都是奢侈。”
ADVERTISEMENT
这是PanDANAmic慈善援助企划团队成员在深入偏乡派送援助物资后,直接而深刻的体会。
PanDANAmic团队的主要核心成员是年龄30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部分正在就读学院或大学,只有小部分是上班族,他们都是首次统筹大型的慈善援助企划。
PanDANAmic这名字是Pandemic(全球大流行) 和Dāna善巧的结合,在梵文和巴利文中,Dāna有着布施的意思,而这也是PanDANAmic慈善援助企划背后的精髓。
温子瑄:5佛青团体联办
PanDANAmic团队的核心成员温子瑄(19岁,学生)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表示, PanDANAmic主要是由5个佛教青年团体一起携手举办的慈善援助企划。
温子瑄坦言,一开始,团队成员对于整个慈善援助是蛮模糊的,因为实际情况和想象的不一样。
“我们起初还觉得蛮容易的,就筹钱,买东西,然后帮助人。但真正去做的时候,并不一样,是需要有很详细的计划。”
对于团队而言,首个挑战就是财务方面,如何呼吁民众捐款,如何让捐款者对PanDANAmic有信心。
一开始设筹款目标5000
温子瑄表示,PanDANAmic是在7月24日启动,当时的目标是筹集5000令吉。
她坦言,由于团队都是首次参与这类的慈善援助,因此也不敢设下太高的数额。
通过kitajaga.co寻受惠者
在设下了筹款目标后,PanDANAmic团队接下来就是要寻找受惠者。他们最终选择通过 kitajaga.co 等类似的网站,寻找合适的受惠者。
在确认了受惠者群体后,以及筹获了5000令吉后,PanDANAmic团队开始备妥援助物资,并在7月31日起,陆续将物资送到受惠者的手中。
温子瑄坦言,当时觉得很辛苦,可是当团队成员在派送援助物资期间,发现需要获得援助的人数是那么的多,这让他们觉得,必须继续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援助。
她说,在数个星期内,善款也达到了5万8000令吉。
善款持续增 助更多人
温子瑄表示,一开始启动这个慈善援助企划的目的,就只是希望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一丝丝的帮助,然而,在经过了数次的物资派发后,受惠者的一句谢谢,成为了他们继续此慈善援助企划的动力。
“说实话,之前是想要达到5000令吉的善款,然而不久后,所筹得的善款持续增加,这也让我们可以购买物资,帮助更多的人。
“看到受惠者收到援助物资的开心表情,我们也感到很有满足感。”
陈学仁:善款是对团队信任
PanDANAmic慈善援助企划团队核心成员陈学仁(20岁,学生)认为,所筹获的善款也是大众对该团队成员的一个信任,因此,即使再累再苦,也要确保这笔钱用于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他说,目前有超过700个家庭在PanDANAmic下受惠,当中包括了难民家庭和外劳群体,提供的物资包括了基本必需品,如米,盐、糖及洗漱用品等等。
体会珍惜知足
陈学仁表示,在参与PanDANAmic慈善援助企划的过程,让他深刻体会到珍惜、知足的重要。
他分享派送物资的经历,亲眼目睹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依然有一群不幸的人,吃一餐算一餐,连下一餐吃什么都存在问题。
至今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深入偏乡地区派送物资,该地区的许多居民因为疫情而失去了工作,以致一天三餐都成问题。
村民围绕要物资 印象深刻
“当时我进入那个村子派发物资给名单上的受惠者后,正要离开时,我的车就被其他的村民围绕着,因为他们都想拿到那份帮助,让他们渡过难关的物资。”
陈学仁表示,可是很遗憾,那时候没有多余的物资可以提供给他们,所以只能很困难,很扎心的拒绝他们。
“我很幸运,我可以过着不用担心下一餐要吃什么的生活,可是他们真的是连下一餐吃什么都存在问题。”
PanDANAmic团队的核心成员还包括了黄政瑜(21岁)、陈立铭(19岁)和李子文(18岁)等等。
他们都是学生,虽然忙于课业,但想到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企划,因此毅然加入,希望作为一名学生,也能在这疫情期间,为社会作出一丝丝的贡献。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