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山者仁,近水者智這個說法,基本上我是同意的。古人喜歡寄情于山水,藉以修身養性漸而入道,為漂泊的靈魂覓得皈依之處。山水自有相逢日,而我愛山勝於愛水,也相信山中有傳說中的精靈存在,化身為樹精保護森林。
ADVERTISEMENT
天下名山何其多,唯獨富士得我心!海拔3776米的富士原是活火山,橫跨日本山梨縣和靜岡縣,曾多次爆發,最後一次是1707年,其後沉睡了近400年,偶然出現噴氣現象,不排除有隨時再噴發的隱憂。作為熱門旅遊景點,距離東京又不遠,一旦噴發,後果將比廣島原子彈爆炸嚴重百倍。
我第一次看富士山是上世紀80年代的事。當時初到日本,在東京的外語學院學習新語言。還記得當那座靈山出現在眼前時,心情有多激動。40年過去了,其間陪同親友去過不下10次富士,也上過半山腰的五合目,將河口湖、西湖、八嶽連峰等湖光山色盡收眼底。蘇軾〈題西林壁〉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並不適宜用來形容富士山,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那像倒懸扇子的圓錐狀山體都是一樣的。
看富士其實講運氣,因日本四面環海,加上地勢及冷空氣使然,山頂常被雲霧繚繞,除非碰上大晴天,否則很難看到完整的全貌。山腳下的富士五湖景觀秀麗,附近還有通稱忍野八海的8個湧泉群、青木原樹海、自然步道紅葉臺絕景,與富士山連成一體,令人想起“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等描寫大自然的詩句。
自古以來就有無數文人畫家喜用富士山為題材吟詩作畫。例如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中就收錄了多首頌詠富士山的歌謠;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富士見百圖》等作品蜚聲國際,甚至影響西方傳統藝術流派。當時的掛軸、屏風、畫卷、裝飾品等處處都有富士山的圖像,盡顯江戶時代的璀璨風華。
日本人認為登富士是最高層次的修行。一年中只有夏季開放,每年都有來自國內外的登山客爭相申請攀登,普通人需時2天2夜才能從山腳步行上山巔。然而登山非我所好,從來未曾有過征服一座山的念頭。山,用來觀賞就好。
春天的富士櫻花盛放,夏天涼風習習,秋季滿山紅葉,冬季白雪皚皚。但在美好的背後卻有個恐怖的樹海傳說。位於富士山麓的青木原樹海有許多樹齡超過300年的珍貴樹種,近50年竟有上千人選擇在這裡結束生命,給這座靈山增添魑魅魍魎旳詭異色彩。
修禪的人說生命歷程分為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這3個階段。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需要自己攀登,方能達致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超然境界。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