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疫下预算案,民众不能再抱持“我有什么好处”的心态。预算案不能只是着眼于小恩小惠,必须着重整个复苏大方向。
ADVERTISEMENT
将在本周五提呈的2022年财政预算案,是冠病疫情下以及财长东姑赛夫鲁公布的第二个预算案,也是首相依斯迈任相后的第一个预算案。
之前,国盟政府面对重重政治压力,预算案表决一度被视为是对首相的变相信任动议。目前看来,依斯迈已暂时化解不利因素,在政治动荡警报解除下,民众更可以专注预算案的实质内容。
本次的预算案以4R为主轴,即“复苏”(Recovery)、“韧力”(Resilience)、“改革”(Reform)与“重建”(Restructuring)。
在长达两年的抗疫与反复封锁中,不少行业已千疮百孔。虽然政府已允许跨州,但很多企业距离恢复元气仍有一段距离。因此,加速复苏将是本次预算案的重中之重。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政府将继续祭出扩张式预算案刺激内需,提高法定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至65%。整体发展开销料增至625亿令,惠及建筑及基建发展。
而饱受疫情重创的旅游与航空业,预料将会获得各类税务减免以及奖掖。
在“现金为王”的年代,中小微型企业需要现金流维持营运。因此,政府计划额外拨款450亿令吉给冠病基金。企业预计将持续获得援助金、薪金津贴以及各类资助配套。
不过,一味丢钱资助也非长久之计。疫情让不少行业意识到数字转型的重要性。
因此,财长早前也指出,2022年财政预算案将协助企业加速数字化与自动化进程,强化商业韧力与可持续性。
当然,要加速数字化,首先必须提升网络设施与覆盖率,并且加速推进5G。
去年的预算案中,B40获得多轮援助,如今钱也应该花光了。因此,本次预算案,现金援助料不会缺席。
惟政府必须思索,除了派钱解燃眉之急外,如何能为这些群体提供就业机会,才能一劳永逸。
M40无法期待有钱入袋,最大期望的是能获得更高税务回扣,或其他税务减免。
政府既然打开水龙头,那“水源”从何而来?
许多人关注政府会否征收新税。不过,传闻中的暴利税、消费税、资本利得税及碳税等,预料不会这么快落实。
不过,如果没推行新税,那其实也很难寄望政府会降低其他税务,如公司税。
要提振经济,加速复苏,亦不能只靠国内“水源”,除了提振国内投资(DDI)外,政府也必须推专注吸引外来直接投资(FDI),加速经济重组,推动科技、自动化、数字化和创新进程。
总归而言,对于疫下预算案,民众不能再抱持“我有什么好处”的心态。预算案不能只是着眼于小恩小惠,必须着重整个复苏大方向。
只有经济政策走在正确方向,放眼永续发展,百业才能走出疫情阴霾,迈向兴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