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读者观点

|
发布: 7:30am 26/10/2021

读者观点

华小

华教

友族

覃亚湾

读者观点

华小

华教

友族

覃亚湾

覃亞灣.大馬華人應調整心態

覃亚湾

我們應當主動的走出自己的華人圈子,多與馬來人打交道,多一點了解他們的想法。

ADVERTISEMENT

閱讀了2021年10月19日刊登的戴子豪律師以及黃金祥先生的文章,筆者認為應該講事實、擺道理。首先,我們必須搞清楚當年的馬來亞人口的結構。

在獨立之前,馬來人雖然是馬來亞最大的族群,他們的人口還不到50%,而非馬來人的總數卻佔了全國人口的51%。這個事實被戴律師忽略了。

三大種族合力爭取獨立的時候,馬來人與非馬來人之間的權益分配(包括公民身分、母語教育),當時的種族結構肯定是一個很大的考量。

英國的精英分子有所謂的“紳士精神”,他們不會完全把引進來的外籍勞工棄之不理。馬來人的精英則有溫和態度,國父東姑本身常以身為三大種族的首相而自豪。華人領袖高瞻遠矚,他們的努力爭取都是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

戴子豪說:“華教的持續,除了先賢的爭取,也包含了的禮讓,因為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大多數人,任憑你如何爭取,他們都會寸步不讓”。他的說話只道出一半的事實。當年的馬來人只是國內最大的族群,卻不是大多數。當年的馬來精英是務實的,他們認清自己不是大多數的這一個事實,而必須對非馬來人做出某方面的“禮讓”。

上述的情況逐漸改變了。馬來同胞以及非馬來人的生育率有明顯的差異。一對馬來夫婦生育四五個孩子是很普遍的,華人的生育率偏低是很難扭轉的。加上大馬政府的政策導致不少非馬來人移居外國,一減一增,此消彼長,我國的人口結構已經起了根本性的變化。

根據統計局的官方資料,在2021年,土著的人口占了70%,華人22%,印度人7%,其他種族1%。也就是說,非馬來人的百分比,從1957年的51%,大幅度的下降到今年的30%,成為名副其實的少數民族了。

我國的人口結構趨勢,可以說是無法逆轉的,非馬來人的比率將逐年減少。在一人一票的所謂“民主制度”之下,我們必須認清楚這個“政治事實”;閉門造車,大談“爭取”(戴律師的用詞是“偏激的捍衛”)不單是事倍功半,而且只會在族群之間製造對立及不和諧。換句話說,我們只可以智取,不可力敵。

在維護華小的課題,大體而言,筆者同意戴律師的見解。充當“華社英雄”不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對於戴律師提出的“大馬華裔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少數民族”,以及他所提出的各種“證據”(例如,富有的華人、華人部長等等),筆者則無法認同這樣的論點。

筆者贊同黃金祥君的意見:獨中生不是極端的種族分子,華小應該保留,中華文化應該發揚光大。但是,筆者也必須指出,在我們華族當中確實有不少國語不靈光,在華人社團的領導人之中,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無可否認,友族同胞的確是很難接受這樣的馬來西亞人。更糟糕的是,馬來人認為那些人帶有輕視國語的心態。

與其要求馬來人改變心態,怪責他們之中的極端主義者,或者辯說我們華人不是沙文主義者,我們應當自我反省一番。華人希望獲得他族的尊重,自己也必須尊重他族,異中求同。

華人很難做到人人三語精通(能夠精通雙語已經難能可貴了),或者個個都擁有無數的異族朋友。無論如何,至少我們應當主動的走出自己的華人圈子,多與馬來人打交道,多一點了解他們的想法。越多大馬華人調整心態,而且越早做出調整越好。那是有百利、無一弊的事情。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