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申28日訊)王順聖為慈善“奔跑”!獨自環繞西馬半島,展開2200公里長跑之旅。
來自馬六甲,44歲的王順聖指出,當初是為了國家動物園因疫情陷入經濟困境,因而在2月份發動虛擬跑籌款活動,併成功籌獲2萬令吉的款項,但自己當時卻沒有“下場”,如今趁著疫情緩解後重新起航,為慈善而跑,也為自己而跑。
他說,這次的環繞西馬半島的長跑之旅,是一項意義重大的壯舉,不僅是為了慈善,更是為自己在2021年的“奔跑生涯”拉下完美帷幕。
料1個月完成壯舉
王順聖是於10月25日(週日)早上7時30分從吉隆坡獨立廣場出發,途中經過摩立(Morib)、丹絨士拔(Tanjung Sepat),再取道波德申、寧宜往馬六甲前進,按照預定計劃,每日奔跑80公里,大約會在1個月內完成2200公里壯舉。
從1992年首次參加半馬拉松賽事,直到4年後的1996年才正式加入全馬拉松行列的王順聖,在2014年才奔赴人生中首場“超級馬拉松”賽事,他在2018年的知知公路超級馬拉松(Titi Ultra 2018)競賽中,以31小時完成250公里路程創下全國紀錄,迄今仍是紀錄保持者。
從小熱愛長跑
“虛擬跑的規則是以組隊及接力完成賽事,但我沒有組隊,而是選擇單獨挑戰,一人完成全長逾2200公里,由於當時候疫情嚴峻,沒法跨州,其他的參賽者均已接力方式完成挑戰,而我卻在籌款活動結束了大半年之後,終於成功踏上旅程。”
他認為,這次的西馬半島長跑之旅,也是希望能夠完成自己的第三部曲。
從小就熱愛長跑運動的王順聖,而這一跑就跑了數十年光景,熱情從未退減,在展開這次的西馬環島壯舉之前,他在2020年分別完成了西馬半島從北到南1000公里長跑;隨後再飛往東馬,從砂拉越到沙巴,完成了1500公里的長跑紀錄。
除了跑步 沒其他技能助慈善
王順聖坦言,在過去的行管令期間也想為社會作出貢獻,為慈善獻一分力,奈何自己沒有人脈,認識的人也不多,無法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去發動籌款。
“我也想為慈善出力,但我除了跑步就沒別的技能,後來靈機一動,不如就將跑步結合慈善,這樣我不僅能跑步,還能幫助慈善組織。”
途經跑友家獲招待
王順聖獨自一人從獨立廣場出發,沒有任何支援,只有途經的“跑步愛好者”會適時陪他跑上一段距離,雖然其他跑步愛好者無法時刻相隨,但他每經過一個地區,就會接到當地跑步愛好者的盛情邀約,短暫相聚,提供一些食品、飲料支援。
“以前挑戰1000公里,偶爾會有熱愛跑步的朋友接力陪跑,不過現在疫情嚴重關係,大家都特別謹慎,途經朋友的所在地區,他們會主動找我相聚,這樣的方式也不錯。”
行管令期 在停車場或家中訓練
王順聖指出,為了確保自己隨時準備好展開2200公里的奔跑,在行管令期間雖然不能在公路跑步作培訓,他唯有將“跑步道”設在公寓停車場或家中,以便可以無時無刻都在訓練自己奔跑。
他形容“這次的2200公里挑戰,我已經等太久了。”
“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這句形容詞,用來形容王順聖的長跑之旅最貼切不過了,雖然在出發前已做好路線計劃,不過,所有的變化往往都是在途中產生,但對他而言,每一次挑戰及障礙,都讓下一次的路程更加完善。
在第一次的1000公里西馬半島長跑,王順聖就已“涉足”過波德申的跑步路線,原以為一切都很順利,偏偏就在前往波德申途中,發生了意外,導致進度比原定計劃拖慢了2小時,傍晚時分本該抵達瓜拉寧宜的王順聖,卻只到達海濱路8英里。
“原本從丹絨士拔乘坐擺渡船過河,苦等了2小時卻沒有看到船家,所幸最後還是來了,否則我只能繞路,多走數十公里的路程。”
他坦言,跑步過程難免會走“冤枉路”,耽誤時間更消耗體力,不過,這也是跑步的樂趣,因為在跑的過程中,無法預料下段路是死衚衕還是“康莊大道”。
最具挑戰是走入油棕園
王順聖分享經驗道,在跑步過程最具挑戰的是走入油棕園,主要擔心安全問題,再來園內有太多分岔路,若判斷錯誤就會越走越遠,需要及時回頭。
“跑步和人生都是一樣的道理,有時候選錯了路,就要及時回頭,別以為可將錯就錯,因為這條路再走下去就是死衚衕。”
背7公斤行囊跑步 考毅力
在跑步時,除了面對體力、身體機能消耗、還要面對氣候的挑戰,揹著7公斤行囊跑步,跑者所具備的堅毅非一般人可想象,但王順聖艱難的長跑之旅才剛開始,儘管過程再苦再累,他仍堅持走到底。
入夜後,奔跑了長達12小時的王順聖,在重新規劃路線之餘也計劃著下一場長跑挑戰,對於熱愛跑步的他,這2200公里的行程不會是最後的挑戰。
盼明年征服蒂蒂旺沙山脈
“我準備明年8月征服蒂蒂旺沙山脈,為我的奔跑生涯再添輝煌的一筆。”
如果你此刻在沿海一帶,發現一名揹著行囊,帶著鴨舌帽、墨鏡行走或奔跑的男子,別忘了為他喊一聲“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