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工作時,忽然嘴癢想吃麥當勞,便透過手機程式點了一套午餐。30分鐘後食物送到,我就後悔了:3個褐色紙袋,分別裝著一杯雪糕丶一杯飲料和一盒椰漿飯。把食物從袋子裡拿出,才發現裡面還有兩支湯匙和一支叉子。已經很懊惱的自己更埋怨自己點餐時,忘了寫上不要餐具(雖然我記得註明不要吸管)。這樣一個午餐,就製造了9樣垃圾。唉,早知道就拿自己的食物容器去附近的小販中心打包午餐就好了,一來不會用到任何一次性的食物容器或餐具,二來也可以增加小販的收入,尤其是在這大家都過得不容易的疫情之下。
說起環保,其實在我小的時候,媽媽就一直灌輸我們環保的意識。出外打包食物,媽媽都帶著3層鐵製飯格去裝。有時候她在學校監考,會把用來裝考卷、印有SULIT字樣的塑料袋拿回家替我們包書本(結果我的書本在老師的桌上十分容易被認出)。她也教我們利用食物殘餘來製造天然肥料,提醒我們要把紙張的兩面都寫完後才丟棄。此外,她還一直鼓勵我們參加《星星週刊》每一期都會舉辦的環保問答比賽。我們把表格填上後,會貼在硬紙皮上替代信封,再把郵票黏上就可以寄出了。每次問答比賽我們多會參加,所以幾乎不同類型的獎品我們都贏過了。
ADVERTISEMENT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喜歡上了《星洲日報》副刊裡的“零垃圾”專欄。作者鄭鳳雲總不吝分享她如何實踐她的零垃圾生活,儘管周遭的生活環境其實不便利。我很佩服她的勇氣與決心,要不顧他人異樣的眼光並不容易,況且還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製造垃圾,這才是最難的,因為在這個社會里物資來得太容易了。餓了嗎?網上點餐就好。想喝奶茶?奶茶店到處都是。吃飽喝足後,只需一秒,把餐盒和塑料杯扔到垃圾桶就好了,眼不見為淨。
不需要一步登天
當我開始覺察自己可以為地球做得更多時,除了從唸書時期養成的自帶食物容器和不用塑料袋的習慣,我開始把環保概念延伸到生活細節裡。看電影時,如果已打算購買爆米花配套,我會把我的食物袋和塑料瓶帶去,吩咐電影院員工把爆米花和可樂直接裝到食物袋和塑料瓶裡(我曾經歷過員工把已裝了爆米花的盒子放進食物袋裡)。想買珍珠奶茶時,我會特地帶塑料瓶去裝,雖然免不了異樣眼光,我其實都不在乎。
我也會把家裡的快遞紙盒和塑料瓶等拿到辦公室,只因為辦公室裡有3R回收桶。同事下午想點外賣,我都會盡量壓抑食慾,笑笑婉拒。看著同事每天打包午餐都用保麗龍餐盒,外加一個塑料湯匙和一個塑料袋,我有時忍不住對他說:“帶辦公室裡的食物容器去打包不就好了嗎?”換來的回答卻是懶惰洗容器和餐具。
衣服我也少買了。製衣業是汙染地球的元兇之一,只因其製造過程涉及很多化學染料及很高的用水量,而且人們不斷的追求時尚導致快時尚的出現,衣服不斷被生產,也不斷被丟棄。
環保其實不需要一步登天,也不需要強迫自己立刻變成達人。我們只需把環保意識慢慢植入自己的腦裡,消費前停下來思考,慢慢改變自己的思考模式,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並慢慢的影響身邊的人。這樣,其實就很足夠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