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进行抗体测试,得出一个数值,只会徒增心理负担;如果真的为了图个安心而做测试,也需确保测试配套契合所接种的疫苗(因为不同公司的抗体测试很可能使用不同的“抗原”设计),但这真的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ADVERTISEMENT
“我需要做抗体测试吗?”
这里谈的不是“诊断测试”的RT-PCR分子测试(检测病毒的特定RNA),或RTK-Ag快速抗原测试(检测病毒的特定蛋白质);这两者采用的是鼻/喉拭子或唾液,来诊断受试者是否感染冠病。
“抗体测试”则是采用血液样本,来鉴定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这不能用来当诊断染疫标准,因为感染病毒后的免疫反应因人而异,也需要长达数天或数周时间来形成抗体,所以不适合用来诊断。
但市面上有许多类似“抗体测试”产品,宣称能“检查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反应效果”。有些人检测后发现抗体水平很低,就很紧张的问需不需要再去接种多一次?也有人检测结果抗体超高,到处炫耀。
我们可从抗体水平“高”和“低”的检测结果,来进一步探讨这种“浪费钱”的伪科学玩意:
(1)抗体水平高:
接种后产生很多抗体,可能意味着身体免疫力强,也可能有效预防感染或对抗病毒;但对这些新兴研发的疫苗而言,医学界其实还不知道到底抗体水平“多高”才算“够高”。今年9月,牛津大学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的研究显示,阿斯利康疫苗接种四周后所测得的抗体数量,和保护力有正向关联;关键是,“抗体水平多高才算具有保护力”─尤其是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却是目前科学家回答不了的问题。再者,此研究只针对Alpha和B.1.177(从西班牙传播到欧洲各国的)变异株,也采用欧裔受试者;面对其他各类变种病毒,或其他族群的免疫反应,我们也一样无法得知,到底多少抗体才足以抵抗病毒?
(2)抗体水平低:
某些老人家或免疫系统有问题的人接种两剂疫苗后,无法产生大量抗体;但一般接种后检测到低抗体水平,并不代表无法抵抗病毒,因为除了抗体免疫大军之外,我们还有能杀死被感染细胞的“杀手T细胞”,以及记忆T和B细胞。
首先,六亲不认的冷血杀手T细胞,只要遇到被病毒感染的其他细胞,就会杀死它们。
一般接种2至3个月后,抗体数量会慢慢减少,但抗体消失的速率因人而异;也有人抗体生成数量很少,无法抵抗病毒侵袭,然后被挟持(感染)的细胞被充作病毒繁殖工厂,使确诊为阳性;但杀手T细胞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开始发动攻击,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被感染的细胞摧毁,使病毒失去繁殖基地而慢慢被消灭,避免让病人病情恶化或死亡。
除了杀手T细胞,免疫系统也开始制造记忆T和B细胞这两种免疫记忆细胞;未来遇上病毒时,免疫系统能唤醒记忆细胞,分泌所需抗体或产生杀手T细胞,以对抗病毒。
问题是,检测T细胞或记忆细胞的方法,远比测试抗体来得繁杂,不是一般实验室能进行的。对于B型肝炎、破伤风等历史悠久的疫苗,医务人员能凭抗体水平,来鉴定病人是否应再接种相关疫苗。但之于2019冠状病毒病的各类疫苗,科学家还无法充分了解“抗体水平”和“保护力”之间的明确关联,也不清楚这些产生抗体的B细胞、记忆B、T细胞等免疫细胞之间的互动机制。
简言之,抗体测试就如瞎子摸象,只摸到大象的一小部分;比如瞎子摸到尾巴,就说大象像一条绳子。
同理,我们也不能单凭抗体水平高低,来鉴定某人是否具备免染疫的保护力。
在疫情刚开始时,许多人因担心染疫而特别照顾健康和日常作息;但接种疫苗后就开始放松,把原先的健康作息、饮食、运动等细节都忽略了,造成身体免疫系统受影响(尤其是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让病毒有机可乘。
花钱进行抗体测试,得出一个数值,只会徒增心理负担;如果真的为了图个安心而做测试,也需确保测试配套契合所接种的疫苗(因为不同公司的抗体测试很可能使用不同的“抗原”设计),但这真的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倒不如花多一点时间、花多一些心思,去照顾好自己的健康,让免疫系统随时处于巅峰状态,随时做好抗战病毒的准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