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熱愛和平的人們,戰爭永遠是最不理性的選擇。但在一些集權國家,國內政經的動盪,往往可以演化為區域的爭端。倘若掌握了大殺傷力武器,爭端還可能無限升級,釀成難以想象的災難。
英國《金融時報》10月17日報道,中國在今年8月試射了一枚超高音速導彈。導彈在近地軌道環繞地球,然後俯衝目標。報道也指出,美國情報部門,被中國導彈科技的突飛猛進,感到驚訝。
ADVERTISEMENT
美國及其盟友,偵測出中國的試射,可以採取外交與軍事應對,未必需要在媒體發佈;選擇公開此事,用意可能如下: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第一,動員團結抗中勢力
拜登政府上臺後,雖然強調中美並不敵對,只有競爭,但顯然並沒有全面逆轉川普時期對抗中國的外交態勢。然而,相對於特朗普的摒棄盟友,拜登更多嘗試統合各國,應對中國。澳英美聯盟(AUKUS)的成立,就是這方面明顯的例子。
澳洲固然可以成為在南海制衡中國勢力的重大據點。然而,真正處在南海周邊的東南亞各國,在美中博弈中的傾向,卻呈分裂態勢。其中,馬來西亞就是相對親中。揭露中國發展高端武器,自然會強化中國軍事擴張的形象,進而能夠說服,甚至孤立那些立場搖擺的國家。
此外,投注資源與中國進行軍事制衡,在民意多元的西方民主社會,會面對國內反戰觀點的掣肘。凸顯中國軍事實力威脅,就可以凝聚更多民意,強硬應對中國。
第二,嚇阻中國暗中提升軍備
針對《金融時報》的這篇報道,中國外交部否認該國試射了上述導彈,提出試射的只是可回收型的航天器,並非導彈。
中國不願公開導彈科技,可能基於科技尚未完善。上述報道也引述消息人士,稱該導彈偏離目標20多英里。
中國原本可以讓科技成熟後,形成既成事實,令美國難以在短時間內急起直追(指進行有效的導彈防禦),進而震撼西方各國心理。試射曝光後,震懾策略,已不可期。從實戰層面,西方各國如果針對此技術,及時進行反制性研發,中國秘密投擲大量資源的優勢,也會大打折扣。
但是,西方國家嘗試讓計劃見光,而進行阻嚇的企圖,未必有效,因為決定中國軍力走勢的終極因素,還是國內政治。
第三,鞭策美國提升軍備
諸多評論提出,中國試射超高音速導彈,可成為美國的“衛星時刻”(Sputnik Moment)。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人類第一個繞地人造衛星,名為Sputnik,震撼美國。美國驚覺科技水平,大大落後於蘇聯,激起舉國奮發發展航天技術。短短11年,美國就創造歷史,成功送人登月。
公開中國導彈科技的躍升,可成為鞭策美國提升國防技術的動力。但這也可能掀起新一輪的軍備競賽。
面對日益孤立的國際形勢,中國升級武器技術,並不意外。但更令人擔憂的是,當中國具備對全球進行定點軍事攻擊的能力,武統臺灣的機率就會提高。
中國武力攻臺,面對的最大挑戰,就是美國以及其盟友的反擊。美國及其盟友,雖然不會貿然軍事介入臺海,但如果中國率先動武,參戰還是高概率的事件。
除了日本,臺海戰場都離美國及其盟友本土甚遠,不存在參戰而禍延自家國土的風險。可承載核彈頭的超高音速導彈,就可能打破這個安全感,令各國要訴諸軍事行動,都會更加的投鼠忌器。
對於熱愛和平的人們,戰爭永遠是最不理性的選擇。但在一些集權國家,國內政經的動盪,往往可以演化為區域的爭端。倘若掌握了大殺傷力武器,爭端還可能無限升級,釀成難以想象的災難。
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陣營擁有足以毀滅全人類的武器,而形成了相互制衡的“恐怖平衡”。但“恐怖平衡”畢竟還是危機四伏。各國人民與政府,是時候明確呼喚和平反戰,形成國際輿論,阻止任何國家,率先開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