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異見萌芽

發佈: 7:30am 29/10/2021

依斯邁沙比利

人權

邱穎慧

異見萌芽

公民社會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國家人權行動計劃

邱穎慧.大馬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自豪?

邱穎慧

大馬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我們該感到自豪嗎? 除非政府行使政治意願,去進行改革並避免將人權用做撈取國家利益工具,否則我們不能為之自豪。

ADVERTISEMENT

大馬近期以183票重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76屆聯合國大會是於10月14日選出包括大馬在內的18個成員國,3年任期從明年1月開始。其他通過不記名投票選出的國家尚包括芬蘭、阿根廷、貝寧、喀麥隆、厄立特里亞、岡比亞、洪都拉斯、印度、哈薩克斯坦、立陶宛、盧森堡、黑山、巴拉圭、卡塔爾、索馬里、阿聯酋和美國,一起擔任2022年至2024年度成員。

大馬已第3次入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一般每屆會有4至5個亞太國家入列,大馬上一次任期是2010年至2013年,首次擔任理事會成員則是2006年至2009年。

這席位對大馬有意義嗎?

人權理事會是聯合國系統中的政府間機構,由47個國家組成(每年改選約三分之一成員),負責在全球範圍內加強促進和保障人權工作。聯合國大會於2006年3月15日成立該理事會,以處理侵犯人權情況,並就此提出建議。

不過,人權理事會本身就是一個頗有爭議的機構,特別是當選理事會成員的國家,在國內的人權記錄表現不佳,而受批評。

大馬也面對同樣的批評。我國在國際人權公約上表現差勁,所簽署的公約數目吊車尾。

截至目前,僅簽署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兒童權利公約(CRC)、殘疾人權利公約(CRPD)。即便如此,大馬仍有所保留,沒有提供完整的人權保障。

在大馬,人權沒獲得保障,我們繼續目睹政府限制言論、集會、媒體自由,外勞和難民、原住民權利沒獲保障,也有種族歧視等。

聯大第60/251號議決成立該理事會時,促請各國在投選時“考慮候選國對促進和保障人權的貢獻”。 理事會成員必須在國內外“以最高標準維護促進和保障人權”,並“與理事會充分合作”。

儘管公民社會中仍對大馬錶現存疑,但這種認可即成為理事會成員,可作為我們繼續監督政府是否有保障人權的工具。看回國內,一些政府早前的承諾,仍未兌現。

舉例說,2018年3月1日推介的國家人權行動計劃(NHRAP)。大馬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做出的承諾中,提到有關文件,“大馬正與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密切合作,與聯合國駐馬代表處共同制定一個符合相關人權公約、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的普遍定期審議監督機制。”

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參考了聯邦憲法、世界人權宣言(UDHR)、開羅宣言及政治和社會文化等各方面,作為其核心框架。然而,它沒有表明將如何調和關於我國政治文化背景,與世界人權宣言、開羅宣言之間現有的緊張局勢和相互衝突的人權框架。

開羅宣言將人權明確地限制在伊斯蘭法規定內,僅此一點就與首相提及的說法有出入,例如使用世界人權宣言,作為保障人權指南。

我引用首相依斯邁沙比利的推文,“我們正準備發揮積極作用——成為調解與合作的推動者,和建立共識者……大馬將與聯合國成員國密切合作,推進世界人權宣言所闡明的全球人權議程……隨著我國為冠病疫情後復甦和包容性奠定基礎,人權須繼續成為努力核心。團結一致,為人服務。”

這只是我國政府作出矛盾承諾中的其中一個例子。如果我們不繼續監督,並向政府施加壓力,把他們的承諾,轉化成為大馬會更實際地承認和保障人權的願景,那麼它可能會被忽視。

大馬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我們該感到自豪嗎? 除非政府行使政治意願,去進行改革並避免將人權用做撈取國家利益工具,否則我們不能為之自豪。

Khoo Ying Hooi: Malaysia elected to UNHRC: should we be proud?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1:50pm 29/04/2025
人权报告:昌明大马政府治下人权倒退 持续打压言论自由和平集会权
人权报告:昌明大马政府治下人权倒退 持续打压言论自由和平集会权
维菈西妮:艺术不是威胁,倡议不是犯罪,批评不是煽动。(陆世敏摄)

(吉隆坡29日讯)据《2024-25世界人权状况》年度报告揭示,马来西亚的公民空间持续收紧,政府在数项关键人权议题上呈现倒退趋势。

报告指出,全球打压人权的现象愈加严重,各国政府不断压制言论与和平集会自由,大马也不例外。

国际特赦组织马来西亚分会临时执行董事维菈西妮说,尽管昌明大马政府曾承诺推动改革,但2024年当局不仅未能扭转长久以来的言论限制,反而进一步加剧对言论自由的威胁。

“尽管被判死刑的人数有所减少,为人权进展带来一丝曙光,但其他方面却出现明显倒退。

“2024年,政府持续打压言论自由与和平集会权利,在警察问责机制方面也退步,并未有效保障寻求庇护者、难民与移民的基本人权。”

她今日在报告发布会上指出,政府至今仍未废除1948年煽动法令、1998年通讯及多媒体法令、1984年印刷和出版法令等具高压性质的法律,这些法律依旧被当作打压工具使用。

“艺术工作者、行动者与发表政见的人士持续遭受骚扰、逮捕与调查。人权维护者穆克敏因捍卫巴瑶族群体权益,而遭调查涉嫌煽动;政治漫画家法米惹扎也因一幅讽刺政治人物的作品被逮捕。”

她强调,艺术不是威胁,倡议不是犯罪,批评不是煽动。

“我国人民必须能够自由表达,包括言语、写作、电影、绘画,乃至在网上发贴,而无需担心审查、骚扰或被捕。”

她也批评,政府在未经充分协商下强行修订通讯及多媒体法令,扩大控制社交媒体内容的权限,并引入社媒执照规定,权力过大且缺乏透明度。

“政府还仓促通过网络安全法,名义上是打击网络霸凌,实则赋予政府更大权力控制网络言论,缺乏监督机制。”

另外,维菈西妮说,当局去年仍频频援引《2012年和平集会法令》及其他法律对和平示威者进行打压,连在沙巴争取水源权利的巴瑶族无国籍儿童亦被逮捕,显示政府正动用国家权力打压最弱势群体。

“当局的行为不仅打压抗议,也向年轻人释放出一个寒心的信息——他们的声音不受欢迎。”

她说,尽管首相拿督斯里安华2月宣布将修订和平集会法,率先废除要求获得场所有主同意的第11条文,但政府尚未说明是否会进行更广泛和具有实质性的修订。

“我们敦促政府在修法过程中,广泛征询公民社会的意见,确保所有修订符合国际人权标准。”

同时,报告对大马对待难民、移工与在押人士的方式表示关注,维菈西妮指出,当局持续实施无限期拘留、剥夺法律保障、拘留中心内普遍存在虐待等现象。

“在2022年至2024年中,至少有24宗在押死亡案件。尽管政府声称将由独立警察行为委员会负责调查,但透明度与追责至今始终缺失。“

她说,尽管2024年被判死刑人数显著下降,但法庭仍继续对部分毒品案件判处死刑,违反国际法趋势,也削弱政府自称“改革”的可信度。

“真正的改革必须正视体制性不公,在彻底废除死刑前,生命权依然受到威胁。”

维菈西妮促请政府停止打压言论与集会自由、全面废除死刑、终止无限期羁押移民及非法驱逐行为,并确保所有羁押期间死亡案件获得独立调查与问责。

“在全球人权标准遭遇威胁之际,马来西亚不应步入专制的歧路,而应成为尊重人权、保障尊严的典范。“

她强调,在威权主义抬头的时代,言论与集会自由是确保其他人权得以实现的基础。

“若连表达意见与和平集会的权利都无法保障,人民就无法监督政府,也无法为边缘群体争取权益。

“人权遭侵蚀的当下,沉默不是选项。越是在危机时刻,我们的声音越要响亮。”

《2024-25世界人权状况》报告涵盖150个国家,展示全球专制主义加剧与压迫升级的严峻情况,包括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内的一些强权政府,继续破坏国际秩序,妨碍维护和平、正义与人权的努力。

报告指出,一些国家通过审查、压制、大规模监控和暴力手段,把异议逐步刑事化。

“这些国家不断动用法律,打压持有不同意见者,包括人权维护者、记者、气候行动者,甚至是抗议以色列在加沙种族灭绝行为的示威者,指他们为‘极端分子’或‘国家安全威胁’。”

 
你也可能感興趣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