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9日訊)政府在2022年財政預算維持擴張,顯示政府欲強化並加速刺激經濟復甦,並看好明年經濟可取得5.5至6.5%的增長,但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前景潛存隱憂,欲達到至少5.5%的增長預期料有難度,以我國過去10年平均經濟增長推算,估計明年可增長介於5至5.2%。
ADVERTISEMENT
資深經濟學家兼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董事李興裕告訴《星洲財經》,我國過去10年的經濟增長潛能一直處於放緩姿態,所以政府若想達到至少5.5%的增長預期,得掃除幾個阻力,即需提高生產力、加速國家轉型、提升資本投資效率、加速科技化跟上數字化時代、人口老化問題等。
他表示:“大馬2011至2019年間的平均經濟潛在產出為4.9%,去年為3.3%,今年預期介於3至4%,整體經濟增長潛能處於放緩的情況。政府明年聚焦推動經濟復甦,若情況穩定相信2023年起或推出一系列稅務改革,強化收入同時緩和財政赤字。”
政府明年度繼續擴張預算案,並看好經濟有望進一步增長介於5.5至6.5%,但中總的預測仍偏保守,預期增長5.2%,原因在於全球經濟已有放緩跡象,明年出口料走軟,私人投資增長也將趨緩,另外過於依賴消費及公共投資也是風險。
李興裕認為,中國最近出爐的經濟數據明顯走緩,而從2022年經濟報告書的字裡行間,政府明顯把希望都寄託在消費者支出(內需)及公共投資(基建項目),雖然大馬 本月初開始放寬經濟活動確有助經濟復甦,但諸如零售、航空及旅遊等領域需時恢復元氣。
他補充:“這兩年的疫情(各種行管令),讓更多家庭開始有戒心,致力重建資產負債表,比起消費或傾向於儲蓄,至於公共投資方面則胥視政府的執行度。”
拉曼大學商業與金融學院副教授黃錦榮博士也認為,政府5.5%的預期有點樂觀,以過去10年平均經濟增長4.9%來看,若能有5%的增長已經是不俗的表現。
他認為:“大馬已經要全面開放經濟,故國內因素不再是主要的挑戰,反而要關注國外因素,尤其中國最近出爐的第三季經濟增長遜於市場預期,僅增長4.9%,也遠低於次季表現。❞
中國是大馬主要貿易伙伴和主要出口市場。
另外,他表示,大馬另一重要出口市場的美國,目前通貨膨脹現象嚴重,這可能導致聯儲局不單止‘縮水喉’,還可能提前升息。
談到內需的消費者支出是否能支撐國內經濟,他指出,縱然政府放寬經濟與社交活動,但經濟並不會馬上V型復甦,而家庭債務比例太高也是隱憂,國人或專注重建家庭財務多過消費。
黃錦榮表示:“這兩年的傷害太大,國人都要用自己的存款甚至動用公積金,所以明年將致力降低家庭債務槓桿率,若外圍因素穩定,相信2023年才是我國經濟強勁增長的開始,才有可能重返2019年疫情前的增長水平。”
除了國內消費表現,李興裕也點出國內失業率高企的狀況,縱然政府預期,明年有望降到至4%以下,但整體就業情況不容忽視。其他國內因素還有勞工短缺的問題恐會拖慢一些行業復甦,及通貨膨脹的壓力。
他透露:“據中總之前向商家瞭解,成本一直攀升,他們或被迫轉嫁成本予消費者,正當我們全力推動經濟復甦,除了其他潛在風險,還需面對成本與通膨壓力。縱然全國冠病疫苗接種進展良好,單日新增病例也已緩和,但還是要防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