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报道】 美国总统大选 最新动态留守星洲点看最新消息
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
发布: 7:00am 31/10/2021

黄结游

华族舞

国家文化艺术局

黄结游

华族舞

国家文化艺术局

华族舞融合多元文化 黄结游舞出南洋情怀

报道:李佳憓
摄影:陈敬晖、受访者提供
黄结游专攻舞蹈系后,梦想是希望未来工作可以教舞蹈、与舞蹈共事,那是何其幸福之事,于是毅然抛下新加坡高薪工作回马当全职舞蹈老师。

马来西亚著名蹈家,沉淀一年半后再出新作品,利用擅长的肢体语言来关注、纪实及陈述心灵的生命生活本质,表达对南洋故乡的情意结。他的作品随着时代更迭而变得丰富多样,不变的是心中对本土民族舞蹈的那份狂热与憧憬。

黄结游带领吉隆坡图腾多层演艺舞团,获得受邀录制《潇洒…逰舞集 》华族舞蹈专场晚会,集合多名自由舞者完美演出13支华族舞蹈,待定11月19日透过大马电视台转播,同台的还有马来舞团、印度舞团、沙砂舞团以及各类音乐歌唱节目,充分展现大马丰富多元的文化色彩。

ADVERTISEMENT

曾接受印度舞芭蕾舞训练

黄结游自小就被戏曲、舞台剧和舞蹈深深吸引,喜欢看杂志和收集所有关于艺术舞蹈的东西。他先是加入福建会馆青年团学舞蹈,参加了1979年第一届全国舞蹈节。当时他只把习舞视为业余的精神寄托,后来主动向印裔老师学舞蹈才开启了通往舞蹈世界的大门。

黄结游第一次正式拜师学艺是学古典印度舞,从庄严的拜师仪式到上课时对肢体动作的严格要求,重复再重复的不断深化,练就了一身深厚的舞蹈功底和艺术造诣。后来他接受芭蕾舞的训练,直至1985年考入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舞蹈系专修华族舞。

经过多年的揣摩,黄结游为华族舞下了一个明确定义,那就是必须融合本土多元文化和反映真实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对充满南洋色彩的华族舞情有独钟。

“就像是本土印裔舞蹈也不会跟印度舞完全一模一样,虽然体系源自印度,但来到马来西亚已经融合了这里的生活、这里的元素、这里想法。”

黄结游与印度古典舞蹈大师南利(Ramli Ibrahim)关系非常要好,两人都是本地民族舞蹈界不可缺少的编舞家。 (受访者提供)
华族舞不是中国舞

华族舞不等于中国舞蹈,这是两种概念。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黄结游来说,海外华人的华族舞虽延伸自中国汉文化,却结合了大马本土的生活环境,最终发展成一套南洋化的舞蹈体系。

“一切的艺术创作都是与在地的生活、文化、厉史和民俗有关,学习其他族群的文化之后找到共通点,就有更宽广丰富多彩的创作源头了!”

这就好比大马人都说“Pasar”(巴刹)而不是“菜市场”。他眼中的华族舞融合了本地各族共同语言,形成一种在南洋特别的海外华人文化。

他谨记中国指导老师的教诲,在马来西亚发展华族舞千万别跟着中国的路子走。“那绝对是八流九流的,因为我们永远跟不上,若能创造出本土华人的舞蹈系统,就能媲美中国舞蹈平起平坐,而我觉得我现在已经做到了。”

黄结游认为,华族舞不能只是跟风中国舞蹈,否则就会变成十流九流的“拿来主义”。

中国一级编舞家应鄂定也指导过黄结游,对后者的《南方美眉爱跳舞》给予极高赞扬,称这支舞蹈非常成熟和创新,且极具区域性与代表性。

《南方美眉爱跳舞》的服装设计概念是以印裔格子纱丽裁剪成中国旗袍,搭配印度宝莱坞的圆纱裙子,再随着马来鼓、印裔鼓及中国古筝合奏的曲子翩翩起舞。

“舞蹈下半身的脚步动作源自马来民间扎槟舞蹈(Zapin)的舞步,上半身结合了华族古典舞蹈的兰花指和小扇子元素,两者之间融合贯通后激发出美好的艺术化学反应,变成一种南方区域性且特殊的南洋华族舞蹈风格!”

《南方美眉爱跳舞》展现本土南洋风情,舞者跟随马来鼓、印度鼓和中华古筝的合奏曲翩翩起舞。
黄结游指导学生在南利的丝绸露天剧场(Amphi Sutra Theatre )户外表演《南方美眉爱跳舞》,将舞蹈与大自然景观结合。(受访者提供)

大马是取之不尽宝藏

“我真的要感谢老天爷赏我一口饭吃,给我无限的能量、智慧与想象。”

发扬本土特色民族舞蹈多年,黄结游形容马来西亚这片土地就像挖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宝藏,其多样性和丰富性都能激发人们思考,并在自然生活和语言环境中寻找新的文化独特性。

“我国不缺资源,这里的生活太丰富太好玩了!就是缺少了眼睛和创意。”他说,舞蹈动作源自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而一个好的编舞作品需要有清晰的个人主张,将舞蹈与自身环境紧密结合。

“我们这里没有蒙古人或苗族人,你去跳他族舞蹈就是九不搭八,但你如果跳马来舞、印度舞、华族舞等,这些都跟你生活息息相关,很快就进入状况。”

印裔舞者维妮塔(Vinitha Balrama)跟着黄结游习舞3年,目前就读马大舞蹈系一年级,此次参与《花漾》的华族舞演出。
5名巫裔舞者共同呈现《手绢舞》,以热情奔放、开朗活泼等特点感染观众,其乐融融。

在等待节目录制预演前,黄结游站起身一边摆划:“华族舞的核心是画圆,要平衡;印裔舞则是三角形;马来舞是懒洋洋软绵绵的,慢而优雅;卡达山的舞蹈有山林和大地的灵性,模仿犀鸟的神态;沙巴民族舞则像一只在天空盘旋的鸟……”

有一次,他叫舞蹈系实习生重新编译本身民族的舞蹈带到课堂。其中一名学生找回快失传的卡达山杜顺族舞(Kadazan-Dusun),内容是在丰收日筛谷时,主要以“蹭米壳”的踩踏和画圆为脚步动作,而用脚蹭米就是该族生活中的舞蹈。

黄结游从小就爱模仿舞台上的戏曲家、唱黄梅调和江山美人,如今也会把记忆中的文艺歌曲与音乐加入舞蹈编曲中。
从舞者编舞到舞蹈教育

只要聊到舞蹈,黄结游脸上就会瞬间充满喜悦,滔滔不绝地分享自己在编舞作品中的理念,访谈中也忍不住哼唱几句黄梅调和戏曲,仿佛自己就正站在舞台上。

“我年轻的时候表演欲很强,喜欢展示给大家看,后来渐渐发现跳舞已经不能满足我,于是开始编舞,告诉大家我内在的想法和主张。”

“第三个层次就是教育,从小学舞蹈艺术的孩子思想会更加开阔,还有培养他们欣赏美的能力,人生也会变得更加丰富。”

黄结游除了是大马各族艺术工作者,也是非常优秀的儿童舞蹈教育家,全国巡回演出的舞台作品多不胜数,包括《团团转》、《直筒沙笼》、《丰收乐》、《耍童玩》等舞蹈都好评如潮。

他早期赴新加坡艺术学院念舞蹈系,毕业后留在海外从事文职工作,每月薪资大约3000至4000新币,对比当时的薪资水平已经是非常高,但他为了理想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在1988年回到大马发展本地舞蹈,领着每月250令吉的微薄收入。

回马3年后,黄结游发起了《Kik Kik Kok Kok》儿童舞展专场,透过儿童的肢体语言和自然坦率的天性跳出多支儿童舞蹈,许多家长和儿童观众为之动容,也奠定了黄结游在儿童民族舞蹈界的地位。

以马来民歌配乐的《噢!沙笼》令人印象深刻,背景是一群孩子对五颜六色的沙笼感到好奇,把它当成玩具甩来甩去,还穿在身上,舞蹈动作气氛欢乐,充满趣味性和本土性。

他指着照片说:“这是《欢欣起舞》,舞衣主要是藉马来沙龙的直筒裙和印裔纱丽结扎而成,头上顶着萝和华人喜爱的红色布条在跳舞,非常色彩斑斓,我特别喜欢。”

《噢!沙笼》透过一群孩子对沙笼的好奇,呈现出儿童自然坦率的天性,让人看得津津乐道。(受访者提供)
《欢欣起舞》的舞衣设计是藉马来沙龙的直筒裙和印裔纱丽结扎而成,头上顶着萝和华人喜爱的红色布条在跳舞,极具本土多元色彩。(受访者提供)

灵感源自敏锐观察与感应

30载的舞蹈岁月里,黄结游创作了300多部作品,洋溢着独具个人风格特征和现代剧场的思潮,吸引国内外舞蹈研究者撰文誉为马来西亚最有代表性的华族舞蹈专家之一。

“你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视觉和感应,在捕捉到传统和多元之间发现两者的共性和新东西,然后挖掘和放大细腻之处,就很容易让艺术灵感源源不绝,再加入本土原创特色,这就是创新。”

创作总会遇到瓶颈,当他不够时间去消化和思考问题时,就会外出旅行重新整理思绪。在冠病疫情冲击无法出游的这2年,他选择阅读大量书籍来沉淀自己,累积了很多能量。他笑着形容,创意就像在他脑袋里火花四射,仅需短短的3堂课、6个小时就成功编出了2支全新舞蹈《君子兰》和《红扇》。

《淡淡的月下》是一首多愁善感的情歌,黄结游形容,舞者就像迷雾月光下的荷花,美丽而安详。
打破禁忌创造可能性

询及自己心中是否有代表作?黄结游回答,自己不想永远被“代表作”框死自己,而是让思维更加开放,去创造更多可能性。

“艺术的可贵就是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创意性往往跟整个社会是抵触的,一开始很多人会抗拒,要等到5至10年才慢慢接受。”

1995年创作的《祭礼》就是最好的例子。黄结游将大宝森节的习俗融入作品,舞者以满头鸡蛋花来代替印裔教徒脸上的刺,嘴里咬着白花,男生则挂戴一串串的桔子柠檬,手抓一把香,全神贯注。

“鸡蛋花对华人来说是死人花,而在巫术里的酸性是用来辟邪的,当时就吓到很多人,因为他们对巫术比较抗拒,但不少学者就非常喜欢《祭礼》。”

1995年的作品《祭礼》运用了当时人们避讳的鸡蛋花和辟邪用的柠檬,不少观众对此表达抗拒,却深受学者们的欣赏。(受访者提供)

黄结游创作细腻而大胆,就连政治议题也涵括在内,就像《满城尽是黄花雨》的婆婆拿着菊花舞动,最终花瓣散落一地,这背景取自民众上街示威的历史事件。

“我没有说一定要成为舞蹈家,单纯是喜欢做这件事,舞蹈动作变成了一个我抒发个人感情、想法和主张的平台,再与多名艺术家交流的过程中激发了更多可能性,造就了现在的我,庆幸各族同胞看到我的付出和努力,也得到了各族艺术同行的认可与爱戴。”

独舞讲究高深的肢体技巧,黄结游更喜欢设计群舞,利用空间的移动创造更多新意和可能性。图为群舞《红灯笼》。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