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
发布: 7:00am 31/10/2021

黄结游

华族舞

国家文化艺术局

黄结游

华族舞

国家文化艺术局

華族舞融合多元文化 黃結遊舞出南洋情懷

报道:李佳憓
摄影:陈敬晖、受访者提供
黃結遊專攻舞蹈系後,夢想是希望未來工作可以教舞蹈、與舞蹈共事,那是何其幸福之事,於是毅然拋下新加坡高薪工作回馬當全職舞蹈老師。

馬來西亞著名華族舞蹈家黃結遊,沉澱一年半後再出新作品,利用擅長的肢體語言來關注、紀實及陳述心靈的生命生活本質,表達對南洋故鄉的情意結。他的作品隨著時代更迭而變得豐富多樣,不變的是心中對本土民族舞蹈的那份狂熱與憧憬。

黃結遊帶領吉隆坡圖騰多層演藝舞團,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局受邀錄製《瀟灑…逰舞集 》華族舞蹈專場晚會,集合多名自由舞者完美演出13支華族舞蹈,待定11月19日透過大馬電視臺轉播,同臺的還有馬來舞團、印度舞團、沙砂舞團以及各類音樂歌唱節目,充分展現大馬豐富多元的文化色彩。

ADVERTISEMENT

曾接受印度舞芭蕾舞訓練

黃結遊自小就被戲曲、舞臺劇和舞蹈深深吸引,喜歡看雜誌和收集所有關於藝術舞蹈的東西。他先是加入福建會館青年團學舞蹈,參加了1979年第一屆全國舞蹈節。當時他只把習舞視為業餘的精神寄託,後來主動向印裔老師學舞蹈才開啟了通往舞蹈世界的大門。

黃結遊第一次正式拜師學藝是學古典印度舞,從莊嚴的拜師儀式到上課時對肢體動作的嚴格要求,重複再重複的不斷深化,練就了一身深厚的舞蹈功底和藝術造詣。後來他接受芭蕾舞的訓練,直至1985年考入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舞蹈系專修華族舞。

經過多年的揣摩,黃結遊為華族舞下了一個明確定義,那就是必須融合本土多元文化和反映真實的生活環境,特別是對充滿南洋色彩的華族舞情有獨鍾。

“就像是本土印裔舞蹈也不會跟印度舞完全一模一樣,雖然體系源自印度,但來到馬來西亞已經融合了這裡的生活、這裡的元素、這裡想法。”

黃結遊與印度古典舞蹈大師南利(Ramli Ibrahim)關係非常要好,兩人都是本地民族舞蹈界不可缺少的編舞家。 (受訪者提供)
華族舞不是中國舞

華族舞不等於中國舞蹈,這是兩種概念。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黃結游來說,海外華人的華族舞雖延伸自中國漢文化,卻結合了大馬本土的生活環境,最終發展成一套南洋化的舞蹈體系。

“一切的藝術創作都是與在地的生活、文化、厲史和民俗有關,學習其他族群的文化之後找到共通點,就有更寬廣豐富多彩的創作源頭了!”

這就好比大馬人都說“Pasar”(巴剎)而不是“菜市場”。他眼中的華族舞融合了本地各族共同語言,形成一種在南洋特別的海外華人文化。

他謹記中國指導老師的教誨,在馬來西亞發展華族舞千萬別跟著中國的路子走。“那絕對是八流九流的,因為我們永遠跟不上,若能創造出本土華人的舞蹈系統,就能媲美中國舞蹈平起平坐,而我覺得我現在已經做到了。”

黃結遊認為,華族舞不能只是跟風中國舞蹈,否則就會變成十流九流的“拿來主義”。

中國一級編舞家應鄂定也指導過黃結遊,對後者的《南方美眉愛跳舞》給予極高讚揚,稱這支舞蹈非常成熟和創新,且極具區域性與代表性。

《南方美眉愛跳舞》的服裝設計概念是以印裔格子紗麗裁剪成中國旗袍,搭配印度寶萊塢的圓紗裙子,再隨著馬來鼓、印裔鼓及中國古箏合奏的曲子翩翩起舞。

“舞蹈下半身的腳步動作源自馬來民間扎檳舞蹈(Zapin)的舞步,上半身結合了華族古典舞蹈的蘭花指和小扇子元素,兩者之間融合貫通後激發出美好的藝術化學反應,變成一種南方區域性且特殊的南洋華族舞蹈風格!”

《南方美眉愛跳舞》展現本土南洋風情,舞者跟隨馬來鼓、印度鼓和中華古箏的合奏曲翩翩起舞。
黃結遊指導學生在南利的絲綢露天劇場(Amphi Sutra Theatre )戶外表演《南方美眉愛跳舞》,將舞蹈與大自然景觀結合。(受訪者提供)

大馬是取之不盡寶藏

“我真的要感謝老天爺賞我一口飯吃,給我無限的能量、智慧與想象。”

發揚本土特色民族舞蹈多年,黃結遊形容馬來西亞這片土地就像挖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寶藏,其多樣性和豐富性都能激發人們思考,並在自然生活和語言環境中尋找新的文化獨特性。

“我國不缺資源,這裡的生活太豐富太好玩了!就是缺少了眼睛和創意。”他說,舞蹈動作源自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而一個好的編舞作品需要有清晰的個人主張,將舞蹈與自身環境緊密結合。

“我們這裡沒有蒙古人或苗族人,你去跳他族舞蹈就是九不搭八,但你如果跳馬來舞、印度舞、華族舞等,這些都跟你生活息息相關,很快就進入狀況。”

印裔舞者維妮塔(Vinitha Balrama)跟著黃結遊習舞3年,目前就讀馬大舞蹈系一年級,此次參與《花漾》的華族舞演出。
5名巫裔舞者共同呈現《手絹舞》,以熱情奔放、開朗活潑等特點感染觀眾,其樂融融。

在等待節目錄制預演前,黃結遊站起身一邊擺劃:“華族舞的核心是畫圓,要平衡;印裔舞則是三角形;馬來舞是懶洋洋軟綿綿的,慢而優雅;卡達山的舞蹈有山林和大地的靈性,模仿犀鳥的神態;沙巴民族舞則像一隻在天空盤旋的鳥……”

有一次,他叫舞蹈系實習生重新編譯本身民族的舞蹈帶到課堂。其中一名學生找回快失傳的卡達山杜順族舞(Kadazan-Dusun),內容是在豐收日篩谷時,主要以“蹭米殼”的踩踏和畫圓為腳步動作,而用腳蹭米就是該族生活中的舞蹈。

黃結遊從小就愛模仿舞臺上的戲曲家、唱黃梅調和江山美人,如今也會把記憶中的文藝歌曲與音樂加入舞蹈編曲中。
從舞者編舞到舞蹈教育

只要聊到舞蹈,黃結遊臉上就會瞬間充滿喜悅,滔滔不絕地分享自己在編舞作品中的理念,訪談中也忍不住哼唱幾句黃梅調和戲曲,彷彿自己就正站在舞臺上。

“我年輕的時候表演慾很強,喜歡展示給大家看,後來漸漸發現跳舞已經不能滿足我,於是開始編舞,告訴大家我內在的想法和主張。”

“第三個層次就是教育,從小學舞蹈藝術的孩子思想會更加開闊,還有培養他們欣賞美的能力,人生也會變得更加豐富。”

黃結遊除了是大馬各族藝術工作者,也是非常優秀的兒童舞蹈教育家,全國巡迴演出的舞臺作品多不勝數,包括《團團轉》、《直筒沙籠》、《豐收樂》、《耍童玩》等舞蹈都好評如潮。

他早期赴新加坡藝術學院念舞蹈系,畢業後留在海外從事文職工作,每月薪資大約3000至4000新幣,對比當時的薪資水平已經是非常高,但他為了理想毅然辭去高薪工作,在1988年回到大馬發展本地舞蹈,領著每月250令吉的微薄收入。

回馬3年後,黃結遊發起了《Kik Kik Kok Kok》兒童舞展專場,透過兒童的肢體語言和自然坦率的天性跳出多支兒童舞蹈,許多家長和兒童觀眾為之動容,也奠定了黃結遊在兒童民族舞蹈界的地位。

以馬來民歌配樂的《噢!沙籠》令人印象深刻,背景是一群孩子對五顏六色的沙籠感到好奇,把它當成玩具甩來甩去,還穿在身上,舞蹈動作氣氛歡樂,充滿趣味性和本土性。

他指著照片說:“這是《歡欣起舞》,舞衣主要是藉馬來沙龍的直筒裙和印裔紗麗結紮而成,頭上頂著蘿和華人喜愛的紅色布條在跳舞,非常色彩斑斕,我特別喜歡。”

《噢!沙籠》透過一群孩子對沙籠的好奇,呈現出兒童自然坦率的天性,讓人看得津津樂道。(受訪者提供)
《歡欣起舞》的舞衣設計是藉馬來沙龍的直筒裙和印裔紗麗結紮而成,頭上頂著蘿和華人喜愛的紅色布條在跳舞,極具本土多元色彩。(受訪者提供)

靈感源自敏銳觀察與感應

30載的舞蹈歲月裡,黃結遊創作了300多部作品,洋溢著獨具個人風格特徵和現代劇場的思潮,吸引國內外舞蹈研究者撰文譽為馬來西亞最有代表性的華族舞蹈專家之一。

“你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視覺和感應,在捕捉到傳統和多元之間發現兩者的共性和新東西,然後挖掘和放大細膩之處,就很容易讓藝術靈感源源不絕,再加入本土原創特色,這就是創新。”

創作總會遇到瓶頸,當他不夠時間去消化和思考問題時,就會外出旅行重新整理思緒。在冠病疫情衝擊無法出遊的這2年,他選擇閱讀大量書籍來沉澱自己,累積了很多能量。他笑著形容,創意就像在他腦袋裡火花四射,僅需短短的3堂課、6個小時就成功編出了2支全新舞蹈《君子蘭》和《紅扇》。

《淡淡的月下》是一首多愁善感的情歌,黃結遊形容,舞者就像迷霧月光下的荷花,美麗而安詳。
打破禁忌創造可能性

詢及自己心中是否有代表作?黃結游回答,自己不想永遠被“代表作”框死自己,而是讓思維更加開放,去創造更多可能性。

“藝術的可貴就是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創意性往往跟整個社會是牴觸的,一開始很多人會抗拒,要等到5至10年才慢慢接受。”

1995年創作的《祭禮》就是最好的例子。黃結遊將大寶森節的習俗融入作品,舞者以滿頭雞蛋花來代替印裔教徒臉上的刺,嘴裡咬著白花,男生則掛戴一串串的桔子檸檬,手抓一把香,全神貫注。

“雞蛋花對華人來說是死人花,而在巫術裡的酸性是用來辟邪的,當時就嚇到很多人,因為他們對巫術比較抗拒,但不少學者就非常喜歡《祭禮》。”

1995年的作品《祭禮》運用了當時人們避諱的雞蛋花和辟邪用的檸檬,不少觀眾對此表達抗拒,卻深受學者們的欣賞。(受訪者提供)

黃結遊創作細膩而大膽,就連政治議題也涵括在內,就像《滿城盡是黃花雨》的婆婆拿著菊花舞動,最終花瓣散落一地,這背景取自民眾上街示威的歷史事件。

“我沒有說一定要成為舞蹈家,單純是喜歡做這件事,舞蹈動作變成了一個我抒發個人感情、想法和主張的平臺,再與多名藝術家交流的過程中激發了更多可能性,造就了現在的我,慶幸各族同胞看到我的付出和努力,也得到了各族藝術同行的認可與愛戴。”

獨舞講究高深的肢體技巧,黃結遊更喜歡設計群舞,利用空間的移動創造更多新意和可能性。圖為群舞《紅燈籠》。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