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天鹹說華人對馬來亞的重大經濟貢獻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又怎麼樣?有了經濟實力,卻不思進取政治權力為自己族群謀合理的利益,是一個錯誤。沒有紮根本土的政治權力,經濟權利也將會失去。
ADVERTISEMENT
對絕大多數大馬華人及其先輩來說,英國殖民馬來亞基本沒給他們留下殘酷又惡劣的印象。對英國人不願意移民的熱帶多雨地區,英國殖民政策以商業利益為主、政治控制為輔,其慣用的間接統治、種族間分而治之手段,似乎很少碰壁而又十分有效。然而,一旦失去商業利益或是殖民地民族主義崛起逼得不得不放手離去時,實用主義的英國人走得又是那麼大方,而且還總是安排好親英派政府接手才走。
不久前看到廣泛在大馬華人社會間流傳、一則懷念英殖民時期參政司瑞天鹹的網文。該網文引述瑞天鹹1870年代來到馬來亞,1882年當上雪蘭莪參政司,推動咖啡和菸草種植,完成吉隆坡到巴生的道路,以及擴充巴生港和錫礦業的發展等事蹟。1895年,瑞天鹹代表英國與霹靂州、雪蘭莪、森美蘭和彭亨達成協議,組成四州府並任其第一任總參政司。6年後,他調任海峽殖民地(新加坡、檳城與馬六甲)總督。從瑞天鹹的書中,他坦誠說他在任期間,十分讚賞華人的開發精神與合作態度,是建設馬來州府經濟的大功臣。的確,華人的經濟貢獻協助了馬來亞成為英國海外“生金蛋”的少有的殖民地之一,而他也給予華商諸多商機以及種植與開礦的機會。
當年華人社會擁戴瑞天鹹,純粹是以僑民的眼光看待他的開明態度。在他的管理下,但凡申請義山埋葬先人、興建華校,只要符合條件均可獲批。華社繼承了從中國帶來的“幫派自治小政府”思維,除了各自籌組互助性質的方言群、地緣群和業緣性會館和團體,也毫不例外的組織黑幫勢力,像上海灘一樣,管轄自己的“山頭地盤”,收“保護費”和經營賺錢生意來維持治安。
這種“小政府”組織的生存原則是,不跟更為強大的“大政府”對抗,願意奉公守法、樂於在英國人較為偏袒華人的殖民地政府中過活。殖民地時代的華校課本,可說全部向中國出版社採購或翻印,老師和學生一律稱孫中山為國父。帶著這種濃烈的僑民意識,華社裡出不了半個像美國華盛頓這樣的政治領導人物,為自己族群爭取大方向的本土政治利益,是不足為怪的。
就這樣,華社許多人想繼續當殖民地僑民的日子卻在二戰後不久粉碎了。基於戰後澎湃的民族獨立運動,英國決定擊敗馬共後和平移交政權,而接收政權的卻是以馬來種族主義的巫統為代表,反觀華社是那麼的缺乏準備、力量又是那麼的脆弱!
上邊說的懷念瑞天鹹的英文網文,匿名的作者似乎要傳達一個重要信息。對華人,他想借此勉勵華社,先輩作出的努力和貢獻是受到認可的,今天年輕一輩不可妄自菲薄。對馬來種族分子,他想傳遞的是,大馬今天的成就,沒有華人的辛勤奉獻是不可能取得的,做人要有良心!
但我想說的倒是,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即過去犯的過失,今後不應重犯。瑞天鹹說華人對馬來亞的重大經濟貢獻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又怎麼樣?有了經濟實力,卻不思進取政治權力為自己族群謀合理的利益,是一個錯誤。沒有紮根本土的政治權力,經濟權利也將會失去。
今天大馬華社中仍有不少老小粉紅,跟著大陸粉紅起鬨,凡事為中國政府辯護、以中國政府的是非標準為標準,包括攻擊美國白人移民美洲後屠殺印第安人的歷史。屠殺土著固然不人道,要受嚴厲譴責。但華人自己的移民史卻往往是那麼的悲壯、受盡壓迫,究其原因是什麼,有沒有反思過?瑞天鹹的親華人政策,而華社竟然一點將它轉化為自己的政治力量都沒有,為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