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带你看世界

发布: 6:30pm 01/11/2021

游击队

叛乱

游击队

叛乱

數十年戰鬥 菲主要叛軍首領喪命

看世界/数十年战斗 菲律宾主要叛军首领丧命

在亞洲其中一場為時最長的叛亂中,菲律賓軍隊近日剿殺了新人民軍游擊隊一名將領,軍方稱此次襲擊是對該國偏遠南部地區的一次大膽突襲,惟游擊隊領袖指稱這是一場伏擊。

ADVERTISEMENT

綽號為“Ka Oris”的馬德洛斯數十年來一直是菲南山區腹地共產主義戰士的領軍人物和發言人。

國防部長洛倫扎納週一表示,政府軍上週六在布基農省剿殺了馬德洛斯,成為新人民軍游擊隊的重大打擊。

地區軍事指揮官布勞納少將說,村民向軍方透露了大約30名叛亂分子的形蹤,而他們正與因帕蘇貢鎮附近某村莊居民商議。在執行地面攻擊之前,政府軍出動戰機向叛軍陣地發射火箭,軍方稱這些陣地有地雷屏護。

布勞納說,在為時不到1小時的槍戰後,部隊發現了72歲的馬德洛斯和其醫療助手的屍首、突擊步槍及彈藥。

然而,游擊隊在與該組織鏈接的網站發表聲明稱,長期患病的馬德洛斯與一名叛軍軍醫共騎摩托車前往治療途中,遭政府軍槍殺。而當時他們均無攜帶武器,亦沒發生軍事空襲或槍戰。

軍方指責馬德洛斯和部隊多年來持續對安全部隊發動致命襲擊,並襲擊礦業公司和農業種植園以勒索錢財,或強徵所謂的“革命稅”。(美聯社照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pm 20/03/2025
【在野地系列】触动人心的蕨/海凡(寄自新加坡)

在山里我们不时要给雨林草木命名,通常都是很直观,突显实际效用的,比如,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被称做“石猪肝”“山白菜”“山萝卜”等。出于生性喜爱草木,回来后我补课,通过各个途径,希望能把它们的本名,最好连学名也找出来。

这个学习过程,常常伴有惊喜。当年那些土得掉渣的称呼,有些竟然有着触动人心的,美丽的名字。“观音座莲蕨”就是。

观音座莲蕨,学名Angiopteris。是多年生常绿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1至3公尺。属于合囊蕨科。是一种可追溯到侏罗纪时期,也就是恐龙时代的古老的蕨类。常见于低山河谷、溪沟沼泽、灌木丛下。喜好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蕨类没有花、果实和种子;一般也没有明显的树干,在繁衍上较为弱势。因此发展出粗壮的叶柄,有的甚至长至二三公尺。它的叶片簇生,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羽片多达10对以上。呈现披针形或倒卵形,通常做扇状展开,以此承接丛林里透过蓊郁林木落下的阳光。几乎所有的蕨类植物都有一个奇特处,就是初生幼叶呈拳卷状,称为拳卷叶。虽然形态各异,优雅的几何美却都尽显造物的神奇。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带着佛教色彩的,庄严的名称?原来观音座莲的叶片在初初萌发时,会有两片肉质的托叶保护着幼叶成长,一直到叶片枯萎掉落后,托叶仍留在块状的根茎上。这些有着凹洞的肉质托叶,外形像一个个马蹄,因此它也被称为马蹄蕨。许多个“马蹄”聚合一起,看似寺庙中观音菩萨盘坐的莲花座,名字由此而生。

我曾经在植物园多处看见过它,在架起的木栈道边,它们聚集生长在树丛底下,尽管没有充分的日照,依然长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也有沿途栽种在行人道旁,二三公尺长肉质的叶柄向道路伸展,亭亭的羽状复叶,绿云般款款轻拂,阳光滤过,清韵缭绕的阴凉扑面而来。

后来我更在自然公园,在郊野多次遇见。在靠近奶牛场自然公园的华莱士小径,它们长在走道旁的灌木丛中,小叶棕竹,大王粉黛叶,假蒟等混杂相伴。看得出来,是公园局特意的栽培,使得热带雨林的原生态更显得繁复多样,野性勃发。

观音座莲不但根茎的外型特殊,它的叶片还具有特殊的“升降”功能,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调节,或挺起或垂下。它叶柄上有一个被称为“叶枕”的构造,即叶片的羽轴基部膨胀,形如强壮的关节,由它控制叶片水分的进出多寡:当阳光强烈,或环境干旱缺水时,叶枕细胞萎缩,使得叶片下垂,少晒阳光,减少水分的蒸发。

雨林里容易找到的“救济粮”

观音座莲属是公认的现存蕨类植物中古老的孑遗之一,物种演化速率低,导致了进化迟滞,很多种属尚未研究清楚;它又缺乏高效的繁育手段,导致野生资源被直接采挖。科学家担心这些物种还没来得及认识,就面临灭绝的危险。因此中国已把它全部的种属,都列为国家第二级保护植物。

羽状复叶成扇面展开,承接透过蓊郁林木落下的阳光。
一株观音座莲蕨的根状茎,能提供二三十公斤的“薯粮”。

其中有一类观音座莲蕨,在粮食匮乏时期,曾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独龙族的重要代粮植物,从根状茎中提取蕨粉,磨成粉浆做成“粑粑”,充当“救济粮”度过饥荒日子。

这立即让我联想起,在游击岁月里,遭受封锁的突击队,以及缺乏粮食的长途行军途中,它也曾是我们填饱肚子的野薯。尽管它的营养非常有限,味道苦涩,还有小毒,但在雨林里容易找到,并且量多,一株大的观音座莲蕨甚至可挖得二三十公斤,成为我们米粮的代用品。挖回来后,清洗,剁碎,用大煲加清水猛火烹煮,经过三次焯水,煮成绵烂的粥状,再加入一点盐巴,象油,或咖哩粉,兽肉,就是日常的餐食了。有的队伍依靠它度过艰难险阻,坚持了下来,彼此以“石猪肝战友”相称。

是的,观音座莲蕨在大山里,就被我们叫做“石猪肝”,因为它坚硬的根状茎,颜色如猪肝一般暗紫红色。知道它原名观音座莲蕨,想到无论对独龙族,还是游击队,它都曾慈悲地奉献,救助困厄的生命,不禁心有戚戚焉。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