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香港娱乐事业发展迅速,港剧和粤语流行歌曲在本地大受欢迎,很多人不但喜欢看港剧、听粤语歌,对风趣诙谐的粤语歇后语、谚语、粤音诗词等,有如数家珍宝。
ADVERTISEMENT
时至今日,年轻一辈的语言养分和环境不同,很多长辈只以华语英语和孩子沟通,在有限的方言语言环境下,越来越少年轻人能把方言给说好,很难数出有哪些诙谐好笑、充满智慧的粤语俗语。
用粤语交流时,你有留意过自己在说“我”、“城市”、“天使 ”的发音吗?大腹便便、履行责任、凝固、酗酒等,这些我们经常使用的文字,你能用粤语把它们念出来?䒐䒏、齮龁、佗佻、搞窉窉,这些我们讲粤语经常会用到的词汇,究竟系咩嚟㗎?
(唔识?买份报纸来睇下喇!)
关瑞琼/粤语广播剧的流金岁月
许多人对“丽的呼声”怀有一份情怀。“丽的呼声”是一家在英国注册的Rediffusion Limited公司译名。1949年,吉隆坡丽的呼声启播,随后几年分别在槟城和怡保设台广播,一直到1997年12月31日才正式停播,维持了48年。
那时并不是家家都有电视,丽的呼声比电视便宜许多,拉条线就可以在家安装一架。清晨6点,丽的呼声准时奏唱国歌,开启一天的节目,晚上12点准时收声,一天18个小时不间断,还可以充当闹钟。
在那个资讯和娱乐事业还未蓬勃发展的年代,有不少市民都是听丽的呼声长大,有人每天追听“李大傻讲古”,有人中午边准备午餐边收听广播剧,有人喜欢歌曲点播节目,而万字迷一定会准时收听成绩报告。可以说,这个提供有线广播服务的褐色方形木箱子,曾陪伴许多人成长,也是许多人对广播剧、粤剧粤曲、广东歌的启蒙,是传播粤语娱乐文化的重要平台。
配合主题,我们访谈了几位粤语播音人,分别有演出过多部广播剧的关瑞琼、曾担任DJ的李进文,以及负责分类小广告和粤曲粤剧的冼伟国。
访问当天特别有意义,3位老同事再度相聚,一起叙旧闲话家常,仿佛进入时光隧道,除了分享粤语播音的趣事和知识,也缅怀那些年同在小黄屋的往事。冼伟国和关瑞琼太久没见面,这一见竟是相隔20多年以后,进门即哄哄一堂。
纵横广播界40年,受人敬仰
在那个娱乐不多、电视还未普及的年代,电台一天有五六个时段播放广播剧,比现在仅一个时段更加多样丰富,题材包括武侠、灵异、爱情等,无论是在工厂工作的女生,在准备午餐的家庭主妇,或是在复习作业的学生,时间一到就会在小箱子前“听古仔”。
喜爱听丽的呼声或988电台广播剧的听众,对“关瑞琼”这个名字不陌生,身形娇小的她有着清脆的嗓音,只要张口说话,许多人都会忍不住说道:“我是听她的话剧长大的。”
关瑞琼在70年代担任广播剧演员,曾在剧中饰演童星、女主角等角色,亦担任过编剧、导演、配音等职务,至今有四十多年,演出及执导的广播话剧不计其数,后期培养了无数青年广播人才,是广播界受人敬仰的导师,亦曾经录制语音节目教广府话,直至2014年左右全身而退,结束在电台的工作生涯。
她自小居住在茨厂街一带,跟身边所有的亲友邻居和同学都用广东话交谈,鲜少说华语。
“我小时候最喜欢就是听香港制作的广播剧‘夜半奇谈’,半小时左右,一个人说完整个故事。”她笑说,那时没那么多娱乐,大家听的歌看的戏,都是以广东话为主,受到香港电视剧集的影响 ,让她的广东话词汇和句子组织更加丰富。
边念剧本对白,边临场制造音效
1973年以前,本地丽的呼声播放的粤语广播剧主要由香港丽的呼声提供录音带。1973年,丽的呼声招收第一批本地广播剧演员,在吉隆坡成立粤语话剧组,前来应征的人数据闻有上千人。
凭着一口标准流利的粤语,当时19岁的关瑞琼成功被录取和接受3个月的训练,最后顺利进入丽的呼声,成为第一期话剧组组员。
当年广播剧演员除了声音演出,还得参与《欢乐星期天》节目,在戏院登台表演,因此关瑞琼入行后不但要录制广播剧,还得学习编剧、配音、唱歌、跳舞等,全是边做边学。
为什么广播剧采用粤语而不是华语或其他方言?
关瑞琼解释道,由于丽的呼声所在地区是怡保、吉隆坡和槟城,怡保和吉隆坡以粤语听众为主,故使用粤语,随后两三年间,电台分别成立了夏语话剧组和潮语话剧组,满足不同籍贯听众的需求。
她指出,开始录制一部话剧之前,演员都会先拿剧本,消化剧本和角色。到了录制当天,大家聚在录音室里,对于哪些对白细节需要改动,想带出怎样的效果,全都会互相提议及讨论,集思广益,对稿和彩排,然后才正式录制。
广播剧演员向来给人一股神秘感,只闻其声,不见其貌。据关瑞琼的描述,演员除了看剧本念对白,还得负责临场音效,例如海浪、武打戏过招拆招、沙石、手机铃声响起、走路奔跑等等的声音,全在小小的录音室内即场制造出来,不仅要模拟逼真,音效还得掐中时间点,以合乎剧情的故事发展。
一众演员都是好戏之人,平时建立起很好的默契,每晚平均会录制两集,最高峰时,一个月下来有可能会录制多达7部广播剧。
声音要有戏,让听众听出情绪
广播剧讲究听觉效果,问话剧演员对自身粤语有什么要求,关瑞琼说:
“以话剧来说,语音一定要好,人家看不到你,因此需要靠你将这些情绪、故事发生的事表达出来,而且我们对白很多,跟电影不同,演员A出场一个生气的眼神,然后演员B呆滞的表情,整个画面故事就出来了,不需说话。但广播剧演员不能,不然观众就会以为丽的呼声坏了。”就算没说明,也要有些声音效果让听众知道剧情走向。
“声音里面要有戏。”如何利用声音演绎和表达挣扎、恐惧、愉快、生气等复杂情绪和内心戏,怎么塑造人物形象,都需要话剧演员细细揣摩。
她强调:“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想像空间。无论是编剧和演员,包括听众,听了以后要想像,你和我的想像可能有些不同,这会带给我们极大的想像空间。”没有画面,反而留下了更广阔的天地,跟随收音机里神奇的语言和声音,展开想像的翅膀,或许就是广播剧声音魅力的所在。
李进文/受香港影视歌影响,原来广东话咁好听……
“我小小个就听丽的呼声,到现在,那句‘碧海青天夜夜心’我都记得,是我诗歌朗读的启蒙。”
李进文本身是广东人,“在妈妈肚里就开始讲广东话”,自小听广播剧长大,是个“在外玩耍后会准时回家听李大傻讲古仔”的孩子,看的几乎是粤语电视戏剧。
“我印象很深的一部电影叫《大家乐》,黄霑拍的,和温拿乐队一起演出,戏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哇,原来广东话可以朗读诗词古文,原来广东话好好听,我就开始有这样的观念。后来1976年左右,许冠杰的歌就流行起来。”
和许多人一样,李进文深受香港歌神许冠杰的粤语歌曲影响,鬼马通俗且带有警世意味的歌词,往往唱出小市民的心声。
例如〈半斤八両〉:我哋呢班打工仔,通街走籴直头系坏肠胃,揾嗰些少到月底点够洗(奀过鬼) ,确系认真湿滞;另一曲〈制水歌〉:又制水真正真冇乐趣,又制水的确系无谓,又制水今晚点冲凉,成晚要干煎真撞鬼。还有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至今仍适合想学好粤语的年轻人,边听边感受歌中趣致的粤语文化。
也因为这些歌曲,让李进文学会很多广东词汇,“才知道,中文字是可以用广东话读出来的。”
广东话流利,顺利当上DJ
1987年,20出头的李进文参加丽的呼声招收DJ面试活动,因说得一口流利的广东话而被录取,在接受3个月训练后正式成为DJ。
DJ,即Disc Jockey,唱片骑师。她补充,丽的呼声是马来西亚最早用DJ称呼“节目主持人”的电台,当时DJ的主持风格和特色主要参考香港的电台。
她表示,DJ可自己挑选唱片和撰稿,在专属节目里分享自己想谈的话题,播音人只要语音标准、声音好听,展现个人特色即可。相比之下,话剧组演员需要揣摩和饰演不同角色,而负责分类小广告的同事需要字句圆润清晰、铿锵有力,DJ则拥有更大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粤语秘籍傍身,自我检讨粤语发音
虽说DJ可以用舒服的语气腔调,跟听众分享贴近日常和生活的话题,但不代表可以胡乱读错字音声调。向来做事认真的李进文经常会自我检讨,即便是从小听到大的粤语,也会不断地研究和向人请教某些字词的正确发音。
访问那天,李进文手上就带着几本用了二三十年的“粤语秘籍”——《广州话普通话口语词对译手册》、易读错字词的手抄笔记等。在她看来:“语言就是我的工具,当然要磨利。”
比如:子欲养而亲不在,应要读成子欲养(‘让’粤音)而亲不在;敬业乐业,要读成敬业乐(‘肴’粤音)业。她意味深长说道:“动词和名词,古音是不同的,它有讲究。”
说罢又举出人们常常读错的几个粤语词汇:保持缄(gaam1)默 ,回馈(gwai6 )等,念出来是几乎让人不敢相信:难道大家看了多年的TVB戏剧也念错了?
“香港人有可能未必是对的,查字典求证,问一些有研究的老师,稳阵啲 。”
冼伟国/本地粤语点解少咗一个声调?
说起来,冼伟国算得上是李进文口中那位“有研究的老师”,入行后的李进文经常向他请教字音问题。
冼伟国70年代加入丽的呼声,负责分类小广告,即电台广告。当时的电台广告一天内会分3个时段播出,每次播报十多则小广告,有如现在的新闻播报。李进文特别记得一则广告,“塞塞塞,通通通,喉塞揾喉通,厕所塞,水喉漏…….”。
同样使用粤语,但表现方式不同。广播员念分类小广告,粒粒字都要很清晰,要朗朗上口,中气要足,不需要很花俏,但念起来要传神,声音亮得来会让人觉得很舒服,让别人听了会对该产品有良好印象。
除了负责分类小广告,冼伟国也录制粤曲粤剧,工作的同时,他也自己研究学习语音,经常书写关于本地方言语音的文章,以“冼星航”笔名投稿报刊上。在他看来,语言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用得广和不广而已。
令人敬佩的是,他在年过半百之时远赴广州暨南大学修读汉语言文字学,钻研语言文化。
粤语同等于广东话?
问粤语同等于广东话吗?
冼伟国答道,“严格来说,粤语是以广州话作为代表。广义来说,广东话包括广府话、客家话、潮州话,以前尚包括海南话,狭义来说就是指广州话。在中国一带,有的人会称粤语为白话,即通俗易听的意思。”
粤语有九声六调,解释起来或许有点复杂,其实有不少有趣通俗的发音口诀,例如“三碗细牛腩面一百碟”。
语言是活的,会随着时代环境的转变而变化,研究语言发展轨迹的趣味恰恰在此。冼伟国指出,虽然香港文化影响本地粤语甚深,但本地粤语受客家话的影响也不小。
以他观察,近百年来,本地粤语其实已没有阳上声(本地阳上声字已和阴去声字合流),比广州粤语的9个声调少了一个,这是因为早期吉隆坡以客家人居多,本地广东话多受客家话影响,比如一次两次的“次”,有人会说一“摆”两“摆”,这里的“摆”其实是客家话;粤语“狗熊”,很多人读成“狗溶”。
年轻人说粤语懒音重
3人指出,如今年轻一辈所处的粤语环境有限 ,年轻人虽然口说华语,但很多时候他们是用华语来说粤语,比如“等埋我啦”、“你吃先”,两者参杂起来,结果华语粤语都说不好。
再者是“懒音”现象,许多人往往将“我”念成“o3”(广州香港依然念o5),“你”念成“李”,“如果”念成“如个”。
也是一名语言实践工作者的李进文表示,虽说本地大杂烩的语言环境由来已久,但在稍微正式的场合环境,还需以正式的语言去表达沟通。身为广播人或声音工作者,如果连自身都没办法展现何谓标准粤语或华语,那就是自己的责任。
对于很多人认为“能沟通就好,不需要说得那么标准”的想法,她直接抨击道:“这种不是自满吗?我们从小不是学过谦受益满招损吗?”她说道,本地人往往为了自己不愿意努力,而合理化某一些很荒谬的论调——把语言说得标准,难道就不接地气?
这几年,李进文深深体会到越来越少人能把粤语给说好。“像我们的电台,你有时会听到他们的广东话不正,少了第五声,怎样听都好像欠了一些东西。比如‘城市’,会念成城‘试’(粤语发音),读成高音了,比如‘天使’,原本是高音的,就说成‘史’(粤语发音),音不准,也没有那种韵味。”
30年后,还有多少人会说广东话?
“看到广州和香港的情况及政治因素,我突然感叹,30年后,说广东话的人可能会很少很少。大概4年前,只要学生说要学广东话,我就立刻说,教,顶硬上我都教。”
虽然自身没太多的经验,但她积极搜集相关资料,附加一两堂粤语语音课程,让学生从声母、韵母、用词等学起,懂得粤语发音,用粤语朗读文稿或对话、简单采访之类,以便日后能够运用于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算是为鼓励年轻一辈讲好粤语尽一份绵力。
她不忘强调,语言应该从小学习。“语言不是说有老师教就可以,还要有那个环境。13岁之前学语言是最好的,那是吸收阶段,小朋友听到就是手到拿来,一听就会,事半功倍。”希望家长能及早正视,多用方言与孩子交流,将丰富有趣的粤语文化和精髓保存下去。
(一)念一念
用粤语念出以下文字:
01.夜观星宿(秀)
02.一去不复返(埠)
03.仙乐飘飘(岳)
04.彳亍前行(斥速)
05.侃侃而谈(罕)
06.造诣甚深(醋艺)
07.一帧图片(征)
08.蓬头垢面(救)
09.吭声而歌(杭)
10.有条不紊(敏)
(二)说一说
粤语急口令:
01.将张相镶在墙上。
02.入紧急室扲紧急掣。
03.张厂长经常想见常厂长。
04.黐线蜘蛛条蜘蛛丝黐住枝树枝 。
05.去街市买鱼肠,见到姨丈,放低鱼肠,问候姨丈,执翻鱼肠,拜拜姨丈。
06.一蚊一只龟,七蚊一只鸡,他话龟贵过鸡,我话鸡贵过龟,究竟龟贵过鸡定系鸡贵过龟?
(三)谚语:
粤语谚语与歇后语多不胜数,题材丰富且取贴近日常生活,蕴藏着祖先宝贵的生活智慧。
01.无声狗,咬死人:比喻凶狠阴险
02.宁欺白须公,莫欺鼻涕虫/少年穷:后生可畏
03.朝朝一碗粥,饿死医生一屋:吃粥有益健康
04.上屋搬下屋,唔见一箩谷:搬家会有所损失
05.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财富就像鸡蛋一样易碎,要抛开金钱的诱惑负担,人就会平安喜乐。
(四)歇后语:
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句一般是形象的比喻,后半句则是说明解释,如同谜面和谜底的结合体,一语双关,非常㜺鬼。
01.床下底破柴,撞板
02.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03.潮州音乐,自己顾自己
04.和尚担遮,无法无天
05.单眼佬睇老婆,一眼睇晒
06.寿星公吊颈,嫌命长
07.风扇底倾偈,讲风凉话
08.无耳茶壶,得把口
09.笼里鸡作反,自己人打自己人
10.吉他无线/湿水棉花,无得弹
(五)粤语熟语:
01.牛唔饮水唔揿得牛头低:强摘的瓜不甜
02.手指拗出唔拗入:形容帮外人不帮自己人。
03.呃鬼食豆腐:夸大不实。
04.手板眼见工夫:比喻工作范围小,一眼可见
05.光棍佬遇着冇皮柴:想敲诈勒索却遇着穷光蛋
06.耍手兼拧头:又摇手又摇头,表示坚决不同意干某事。
07.咁大只蛤乸随街跳:没有那么便宜的事。
08.生安白造:捏造,无中生有
09.好人好姐:好端端的人
10.甩绳马骝:脱缰野马。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