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我們都希望找到最有公信力的文獻和相關研究成果,讀新聞也一樣,必找有公信力的新聞媒體,尤其正派經營的新聞機構,這是方法之一。
ADVERTISEMENT
我愛讀歷史,喜歡聽人們訴說對歷史的看法,之後會找一些文獻探一探這些看法與史實的距離,更喜歡人們對歷史的推測和研究,在安靜的時刻,沉思歷史的那些事。
然後呢?然後當然無法升職加薪,能得到的是個人心智成長,它與功利完全無關,只是得個活在當下的爽字而己。人體需要運動,大腦如是。
讀新聞讀歷史,我依然是一樣的心情,只是新聞容易求證,而歷史的真相難尋,因為太久遠,遺失的資料不復可追,有時只能看歷史劇過把癮,但新聞卻有很多蛛絲馬跡可以找到源頭,覓得與真實比較接近的部分。
判讀新聞,人證物證還可能找到,尤其當事人目擊者口述求證,且科技發達資料搜尋如浩瀚大海,日據時代的生活面貌或是國際對慰安婦的關注都是還能找到的聲音,但隨著這些聲音的遠去,受難後人無不擔憂,紛紛希望留下更多證據。
日前我看了一段冠病遺族的訪談,心中哀慟,當活著的人懷念著親人生前一起吃的最後早餐,我黯然淚下;當思念因冠病死去的父親,這名女兒承認再也找不到活下去的動力,我擔憂;當她每日寫下自己要做的事,確保自己還有效率的過著日子,我欣慰;當她還沒放下失去親人的哀傷卻仍想辦法釐清一團糟的生活,她的積極感化了我。
有位從冠病挺過來的朋友告訴我,死亡的陰影不知何時才能從生活中抹去,一如失去親人的家屬不知何時才能度過傷痛,但在梳理自己的想法時,他允許自己痛苦,不過還是告訴自己好好的生活,以此紀念逝去的親人。
眼淚過後心中更多是清晰的看待自己,直面生活,即使冠病來襲讓他撕心裂肺,這麼靠近的死亡已讓他哭不出來。
今日我們已開放經濟活動,明天還是要繼續,但我們並沒有走出冠病的哀傷和陰影,它存在於我們的昨日今日,也將存在我們以後的每個明天,冠病死者的家人將走過一段漫長的黑暗行程。
讀歷史我們都希望找到最有公信力的文獻和相關研究成果,讀新聞也一樣,必找有公信力的新聞媒體,尤其正派經營的新聞機構,這是方法之一。另一種方法是打開眼界心胸,真相其實就藏在生活中,也找到可問之人。
由於目擊者和資料還在,新聞真相看似易得,但恰恰也在於資料和噪音很多,真假事件多如牛毛,加上網絡助威,使人目盲,然而真相是經得起考驗的!
至今常常被我找回來的都是過去我的老師,歷史老師、班主任、輔導老師、華文老師、英文老師等等,一日為師終身不渝,他們都是我知識的烙印,用這輩子都讀不完、學不盡。
現實生活中,師生是一種很特別的關係,我的學生找我,我找我的老師,但我卻發現學生漸漸成長,可以教我的東西越來越多,但我可以教學生的東西越來越少,但無論誰主誰從,知識的交流心中是快樂的、心智是長進的。
我們從新聞中找到一些真相,然後呢?還是一句,讀史讀新聞獲“心智的成長”。
你所相信的,決定了你的人生;知道沒有力量,相信才有力量,這是新聞的那些事留在我心中的寫照。
鄭和下西洋為何能開啟航海偉業?冠病遺族如何走過低谷?新聞與歷史彷彿有共通處,他們踏向未知的同時,也走向茫茫的大海,但也將遇上各種可能和風景。這些書寫事件的人,他們的出身、才華、思想、意志、信念和遭遇,讓我忍不住想去知道。
新聞與歷史總會讓人找到重新站起來的理由,唯有心存感恩才能在混亂中看到訊息的精華,發現人性高亮的角落。
雖也有人建議,不幸的事不要再談,越談越哀傷,越說越憂鬱,其實不然;討論我們曾遭遇的光榮或不幸,讓我們有兩條路可選擇,一條是不停的埋怨、八卦、是非流言,散播仇恨、不安和互相歧視,沉淪無法自拔;另一條路則是強大自我,繼續前進,就像鄭和下西洋,發現很多不曾見過的世界,但間中絕不會一帆風順。
你會發現,讀史讀新聞將帶給你一個多樣而感嘆不已的世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