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挑起事端的人可能還在沾沾自喜,卻不知道一次又一次的舉動其實在傷害馬來西亞,讓多元美麗的國家成了隨時可以被亂扣帽子的無常理國度。
ADVERTISEMENT
要說一下聽過的育兒經。一對父母帶著孩子逛購物商場,孩子想要購買一個玩具,但父母不同意。孩子隨之大聲哭鬧,父母仍舊搖頭。孩子之後變本加厲,開始在地上打滾,周邊的人停足圍觀。父母仍舊不因此而滿足孩子,做父親地蹲在孩子身旁說:“我就在這裡等著。”孩子見父母沒有屈服,終於擦乾眼淚站起來。
聽過不少類似的育兒經,說的都是父母堅持不因孩子吵鬧而退讓,讓孩子明白不是哭鬧就能為所欲為的。如果屈服在孩子的哭鬧和淚水中,他們下一回就知道哭鬧這個招數可以為他討得所要的東西,這樣成長的孩子,未來會讓父母很頭痛。
看到Timah國產威士忌名稱風波時,心裡想到以上的育兒經,兩者之間有點相似,但Timah事件不僅只是令人頭痛,更令人看不到國家未來。國產威士忌得獎原該是件開心事,但最後卻因為有心人物發表扭曲言論而鬧出風波,最後演變成政府基於“大馬一家”而插手,酒商同意商討換名和易圖的結果。我們在這塊土地上,逐漸走向一切匪夷所思都是日常的方向。
Timah不是第一個被迫改名的商品。只要有人做出像哭鬧孩子般的動作就能取得成果,所以這些年來一直有人重複同樣的行為。不管再荒誕,只要最後能炒作成輿論壓力,逼迫政府讓步就是成功。政府與商家就像在育兒路上沒有堅持的父母,每一次的退讓都讓無理取鬧者更加肆無忌憚。更可悲的是,政府有時就是無理取鬧者的同夥或採取主動的一方。
人權律師茜蒂卡欣發文指一些宗教人士愚弄人民、邊加蘭區國會議員阿莎麗娜認為必須教育人民邏輯思考。可惜,這些言論都沒有獲正視;財政部第二副部長雅馬尼哈菲茲在國會上回應Timah名稱時指衛生部批准該名字,政府無法控制大眾的看法,可見名字原就不成問題,但政府最終屈服在一部分人的莫名看法之下。政府,一次次對“熊孩子”退讓,放任他們沒邏輯思考地“長大”。
環境部長端依布拉欣指內閣決定不允許任何製造商生產任何可能引起爭議的品牌。怎樣謂之可能引起爭議,是指有人蓄意挑起事端?有人刻意與大眾看法相左?那些挑起事端的人可能還在沾沾自喜,卻不知道一次又一次的舉動其實在傷害馬來西亞,讓多元美麗的國家成了隨時可以被亂扣帽子的無常理國度。
不知道哪一天,我們的政府能不為選票或討任何人的歡心無止境退讓,像個懂得教育的父母般秉持正確教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