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年來,人文史地學會師生結合班級同學走入歷史的現場,訓練學生各項能力,讓學生自主參與歷史學習的過程。當師生走出課堂,穿梭義山荒郊拓碑,駐足廟宇採集資料,問疑父老鄉親,親近這片土地,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逐漸形成校園外另闢蹊徑的歷史教學。作為歷史教學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和課堂授課方式互補與結合。
ADVERTISEMENT
笨珍培群獨中是一所中型獨中,位於大馬半島柔佛州西海岸南隅。這所即將迎來百年校慶的學府正在教育路上進行探索,其中一項嘗試即是將教育結合社區與生活,引導學子對人文生活環境有所關懷。這樣的嘗試默默地在歷史教學上付諸實踐。
鑑於培群學生的特質,如何引起同學學習動機與興趣,讓學習不枯燥乏味或脫離生活,成為歷史教學的挑戰。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通常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教師與教材提供的信息。而記憶是否能構成知識,是值得加以深思。於是,培群獨中人文史地學會將鄉土化作教學的場域,引領學生走進歷史的田野,致力於口述歷史與地方研究的教學實驗。
此外,該學會每年籌辦古蹟巡禮,開放全校師生自願報名參加,組團前往新山、哥打丁宜、馬六甲、太平、怡保、林明等地進行史地的戶外教學。在從事教學實踐的老師們看來,不知其所以然的背誦,知識蒼白容易流失。歷史所習得的知識應該具有意義。它根植於自己經驗的一部分,尤其能夠融入生活,成為一種能力。
十餘年來,人文史地學會師生結合班級同學走入歷史的現場,訓練學生各項能力,讓學生自主參與歷史學習的過程。當師生走出課堂,穿梭義山荒郊拓碑,駐足廟宇採集資料,問疑父老鄉親,親近這片土地,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逐漸形成校園外另闢蹊徑的歷史教學。作為歷史教學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和課堂授課方式互補與結合。
走進田野的歷史教學,從籌備到出行,到整理資料,涉及道德、情感、溝通、書寫、組織、分析、實踐等多元能力的培養。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既增強了自信心和主動精神,而且反饋到課堂學習。他們依據自己所接觸的,去印證教材的內容,獲得各自不同的啟發。這種以自身經驗建構起來的能力與知識更具意義。
2019年,培群獨中出版《我們的方誌:走進歷史的田野》一書,集結了人文史地學會師生們撰寫的作品,為鄉鎮的歷史記載略盡綿力。這本書是人文史地學會的戶外考察成果,十幾年來教學實驗的一次總結。走進歷史田野的教學實踐,加強歷史教學的內涵,試著讓歷史饒富趣味且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熱愛鄉土的情懷,進而塑造愛國精神,符合中學人文教育的教學需求。
這項聯繫起人文鄉土的教學方式,正從歷史領域擴散到地方生活與自然生態的觀察書寫,希冀逐漸輻射其作用與意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