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法由來已久,是一門延續自天文學、計算週期的學問,也是人類最早的應用科學之一。一般相信,曆法是應農業的需求而誕生,因為農業活動深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如果沒有準確掌握就會影響收成。依靠長期的生活觀察,古人留意到氣候循環的定律,於是就記錄並形成曆法,依循曆法決定播種與收成的日子。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中國的傳統曆法,我們一般稱之為農曆,明確點出這個曆法和農民之間的關係。在曆法的屬性上,“農曆是在陰曆(夏曆)基礎上融合了陽曆成分的一種陰陽合曆”(百度百科),因此兼具陰曆和陽曆的演算法。簡單的說,陰曆考慮的是月球的週期,陽曆考慮的是太陽的週期,而我們日常慣用的公曆(Gregorian calendar),則是陽曆的一種。
ADVERTISEMENT
世上究竟有多少種傳統曆法,恐怕難有準確的統計數字。曆法因地制宜,也受到族群文化或信仰文化的影響,可以想像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歷法應當是數量龐大的。有些曆法或許正在或已經消失,幸運的話會留下文字記錄。
馬蘭諾族曆法,與漁業息息相關
兩年前有幸受砂拉越旅遊局邀約,到沐膠參加馬蘭諾族的祭海節,並在馬蘭諾文化腹地迪廉河住了三天兩夜。馬蘭諾族僅佔砂拉越人口不到6%,然而在歷史上據說曾經建立過馬蘭諾王朝。世代居住在沿海地帶的馬蘭諾族,很早就與外來文化有所接觸,造就這支民族在文化上有其獨特之處。漁業和農耕(碩莪),是馬蘭諾族的傳統行業。
在參觀迪廉河一棟民辦的小型博物館時,就發現馬蘭諾族有其本身的歷法。傳統上,馬蘭諾人的宇宙觀是多層次的概念,而且強調尊重與平衡,遵從時節變化的規律,無論捕魚、耕種、建房造屋或婚姻嫁娶,都以曆法為指南。馬蘭諾曆法同樣有12個月,每個月30天,並以當月將發生的現象命名。
舉辦傳統祭海節的月份,稱為Pengejin,正是曆法上的正月,稱為“神明的月份”(month of spirits)。此時,由於季候風的關係,漁民無法出海捕魚,魚群也會躲藏起來,馬蘭諾人就整修各種工具,也自我淨化,並透過舉辦祭海節,感謝海神、天空之神、森林之神、農業之神等。對比一下,Pengejin大概是公曆的3月份。
再看看馬蘭諾曆法裡面的2月和3月,也是很有趣。2月是Pengelawah Umik,意即“濁水之月”(Month of cloudy water),大海會轉為綠色以召喚所有的魚群入海,馬蘭諾漁夫重新開始捕魚作業;3月則是Pengelawah Ayeng,即“清水之月”(Month of clear water),此時大海變得清澈,而且漁獲量到達高峰。由此可以看到,曆法為馬蘭諾漁民提供了相當清楚的指引。
接下來的第四個月份Paka Umik,則是農民該注意的了。此時昴宿星團,又稱七姊妹星團將出現,天上出現小星星,馬蘭諾人進入森林開始農務。然而到了第五個月Paka Ayeng,因為有強風的關係,農民和漁民的活動又要暫歇。第六個月Pelepa,海上回歸平靜,漁業活動又重新活躍。
有趣的是,第七個月Pegalan相當於公曆9月,是嚴禁嫁娶的月份,聽說若執意在此時結婚,往後的日子會過得非常艱辛。第八個月份Suwah是最後一個捕魚季節,也是開始種植水稻、碩莪和其他作物的時候,是作物最好的生長期。
縱觀整個馬蘭諾族的歷法,特別關注季候風和海潮的情況,相信是因為捕魚是馬蘭諾族最為重要的經濟活動,而且漁業活動艱辛又具有風險。
伊班族的農耕曆法
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一份伊班族(Iban)的歷法,這個族群又稱為海達雅族(Sea Dayak),以種植稻米為生。根據這份曆法,較之公曆快一個月,也就是曆法上的第一個月Bulan Pangka Di Labu相等於公曆12月,這是伊班族重新啟動稻作活動的時候。到了第三個月Bulan Emperaga/Empikap,則是稻米收成的時候了。第八個月Bulan Belanggang Reban是乾旱的季節;第九個月Bulan Kelebun即公曆8月,則從事燒芭和點種。第十一個月份Bulan Gantung Senduk,大多數人已經完成處理稻穀和大米等農事。
我們可以想像傳統曆法在教育未能普及的年代,對捕魚農耕等經濟活動所產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因為它是宇宙的規律,是自然之神的指示,唯有跟著曆法的指導做事,才能掌握生存之道,或者才不會冒犯神靈,引起神靈不悅。
延伸閱讀:
蔡羽/峇哥,砂拉越最早的國家公園
蔡羽/毛姆的木麻黃樹和阿金
蔡羽/70年前老地圖上的浮羅岸
蔡羽/二戰前的日本情報網
蔡羽/足跡斑斑的千里邊界線
蔡羽/消失在城市裡的大園丘
蔡羽/被遺忘的河流老故事
蔡羽/砂拉越的採礦記錄
蔡羽/金色石隆門的苦難和淚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