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歧視的問題一直都存在這現實世界裡的各個角落,並不罕見。
朋友交付了一筆不菲的學費,上了好幾個月的網課後,終於畢業。
ADVERTISEMENT
主辦方在頒發證書當日,順道也給每個學生捎去應聘通知,稱某公司有空缺,急需新人,歡迎學生們應徵。朋友得到消息後,第一時間就遞上了個人履歷,並且還附上剛從學院拿到的證書。
可是,應聘信剛才寄出,立刻就收到他們回拒的郵件。朋友在納悶下,繼續去信,問起被他們“秒拒”的原因。誰知,得到的回應是,她已經年過35歲——這是發生在我生活裡的實例。
送走朋友沒幾天,一則求職時遭遇此類“年齡歧視”的新聞又映入眼裡。
這則新聞,切確地反映了老百姓在疫情下“吃不飽”的民生問題。它像一朵蓮花一般,出現在酒精不酒精、選舉不選舉、高潮不高潮、伊刑法不伊刑法等等,所謂“吃飽沒事做”的新聞浩瀚海洋之中。
在這一片亂糟糟的新聞題材中,它十分接地氣地敘述了一個44歲的男主在面試數十次後,仍舊求職失敗的吐糟。
這位揹負著生活重擔的失業男說,應聘公司甚至直接告訴他,他的年齡是導致他不被錄取的原因。他們還補充說,不錄用40歲以上的人,因為他們一般會在健康上,或者在工作上出現情緒化的問題,並且還好心建議已經44歲的他,提早退休算了。
失業男聽後十分沮喪。他不知道自己的歲數到底是招誰惹誰了,於是找朋友發洩。殊不知就因此上了報。
其實,年齡歧視的問題一直都存在這現實世界裡的各個角落,並不罕見。
對一般的公司來說,一個人踏入了35歲,就等於踏入了“生活瑣事多”、“工作精力有限”,以及“身體健康亮紅燈”的悲慘境界。他們把這個年齡線視作“年齡紅線”。一旦跨過了這個年齡界線的人,如果身上沒有無可替代的工作能力的話,一律都將被納入“招聘不考慮,提拔靠邊站”的尷尬群體。
儘管年齡歧視的泛濫,是全球性的。但,在尊重人權的一些發達國家裡,早已立法來保障40歲以上百姓的就業機會;同時也允許了一些特殊場合的年齡限制。可,一直跑在別人後頭的馬來西亞,由於離人權以及發達這兩個名詞,尚有一段距離,所以解決這年齡歧視的問題,暫且還未能看到一絲的曙光。
話說回頭,那家公司在拒絕那位44歲應徵者時,說出了“年過40的人,會有健康上和工作時易有情緒上的問題”這樣的話,也算過分了。
肆無忌憚地以兩句話,就舉例關於年過40的人,可能會在工作上擁有的種種不足。但是,在揶揄那位44歲求職男子的時候,他們可曾想到這區區兩句話,也讓人聯想到整個龐大的政府——在那一大班擅長將與國家繁榮與文明無關的小事都化大,大事都化無的人裡,有哪一個是年輕過四十的?又有幾個不是四十的雙倍?那家公司是否將年過四十的人都一網打盡,利用言語暗指部長和高官們都有健康與情緒上問題,覺得他們實在不適宜再工作,統統都得提早退休了呢?
可能是我想多了,但想到這裡,撇開年齡歧視,還真心為那家斗膽說出如此狂言的公司,捏了一把冷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