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脸书弹出回忆帖子,提醒我在某个塞车的早晨是靠夕阳武士的《风》熬过了一小时半的路程。回想这几年台语似乎又热了起来,从茄子蛋的〈浪子回头〉烟一根根的点到娃娃魏如萱的〈你啊你啊〉大玩台语;无论新起的美秀集团、柯拉琪或是成团已久的拍谢少年、闪灵,台语似乎又悄悄跑进耳朵。
文:许苏怡
ADVERTISEMENT
其实在大马俗称福建歌的闽南歌曲,在福建人占多的华人社会中,一直是华语和粤语歌以外的主流中文歌曲。大量从台湾引进来的福建歌,风靡了马来西亚。〈爱拼才会赢〉、〈酒后的心声〉、〈心事谁人知〉、〈欢喜就好〉、〈家后〉等,深深地印在许多大马华人的脑海中。
作为籍贯金门,已是第三代土生土长的巴生人,台语从小就在身边。无论是电视上的影视歌还是生活里的对话,台语一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从前的台语在认知里叫“福建话”,而所唱的“福建歌”也不是这样的音乐型态。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上世纪的马来西亚的华人深受港台文化的影响,而我所在的巴生更是一个充满“台味”的地方。家中祖辈从前是看“王宝钏”、“杨丽花”、“叶青”等录影带打发时间,现在父辈则是收看“欢喜台”的节目与闽南剧。在我家乡的圈子,洪荣宏和黄乙玲就如同周杰伦和蔡依玲一样;时至今日参加亲戚喜宴,仍然会听到长辈上台唱〈一只小雨伞〉。
闽南剧和选秀风潮
步入了千禧年时,Astro把闽南剧带进马来西亚;引入闽南剧不确定是不是Astro的首创,但能确定的是首部《意难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我天真地相信那是一个历史性的文化输入,因为那往后的几年,至少在我所处的巴生市,大街小巷以及百货公司你都能听见孩童在唱闽南剧主题曲。
“福建戏”逐渐从一个时段,变成多个时段播放;电视台也打造一个专属的频道,引进台湾多个综艺节目或是打造本土以“福建话”为媒介语的节目。其中,一档以唱福建歌的歌唱比赛“欢喜来卡拉”,更是掀起大马人唱“福建歌”的热潮。当时江蕙、黄乙玲、陈雷、蔡小虎等歌手的作品频频流传,本地台语系歌手小凤凤、黄一飞亦人气高升。
这场比赛不分年龄和种族,所以时不时也能看见印度同胞唱着〈追追追〉参加选拔。比赛从小乡村比到大城镇,再延伸到海外有全球版的“全球欢喜来卡拉”。当时大量的福建歌、闽南歌曲被传唱,也再度把消沉下去的台语歌手捧起来,这场选秀风风火火至少办了九年。
长大后的自己转移听歌类型,不知道那股“台风“是如何消失,不过近年的歌单越来越多令人惊喜的台语歌,不知这股”台风“会不会随时又悄然而至?
合作伙伴 | 台湾东协造音行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