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諾貝爾獎得主,我們總會認為像他們這么傑出的人,必定從小就很優秀,求學這種事肯定難不倒他們。然而,199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伊格納羅(Louis J. Ignarro)顛覆了這種印象,他小時候因為英語不好,以致小學成績不太理想,有過一段苦苦掙扎的求學歲月。
在他往後做研究的路上,同樣也遭遇過不少挫折,但他有科學家鍥而不捨的精神,憑著發現一氧化氮對血管擴張的影響而獲得諾貝爾獎,且因為一氧化氮與壯陽藥物偉哥有莫大關係而被冠上“偉哥之父”的稱號。
ADVERTISEMENT
伊格納羅(Louis J. Ignarro)是移民之子,雙親早年從意大利移居美國,在紐約布魯克林相識並生下了他。那年代的教育不像現在這麼普及,他的父母都不曾上學,而且即使在美國成家了,他們仍然不太會說英語,所以伊格納羅初上小學時就遇到很大麻煩。
他說:“就讀小學的頭幾年,我真的很掙扎,直到我把英語學好了情況才好轉。由於父母沒受過教育,無法在課業上幫助我,因此凡事必須靠自己。”
儘管父母對學業幫不上忙,但他們帶他去看的一場煙火表演卻啟發了他對化學的興趣。那時候他約莫八九歲,看過煙火表演後,心想自己也許可以自制煙花爆竹,因此請求父母送他一個化學實驗箱。然而,他媽媽認為他一個小孩子準幹不出什麼好事,所以起初一口拒絕,後來經受不住他的再三請求,才終於給他買了一個化學實驗箱。不過,事情正如他媽媽所預料的那樣,他的實驗對他們紐約的家確實造成了不小的破壞。
一切從化學實驗箱開始
“我媽媽當時非常懊惱,抱怨‘我早就說過不要給他買化學實驗箱了’。但我爸爸頗為讚賞,因為他認為我正在做一些他們從來沒有做過而且不瞭解的事,如果我繼續好好利用這個化學實驗箱,說不定有一天我會走向化學領域,幹出一番有意義的事。”
這麼一個化學實驗箱,為他童年開啟了對科學的探索。當時他不只對化學很有興趣,對生物學也有旺盛的好奇心,常常會問老師很多問題,例如眼睛是怎麼看見東西的?耳朵是如何聽到聲音的?為什麼我們能夠嚐到各種味道?由於對化學和生物學皆感興趣,特別是好奇化學藥品對人體會有什麼作用,因此往後的學術之路,他漸漸走向了藥理學。
做研究需有創意,別一味跟隨前人腳步
1998年,在他年屆57歲之際,他和其他兩位科學家——佛施格特(Robert F. Furchgott)與穆拉德(Ferid Murad),因為發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對血管擴張的影響而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在那之前,一氧化氮常被認為是汙染環境的氣體,但他們的研究確定了一氧化氮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意義,從此之後一氧化氮彷彿成了明星分子,被應用來研發治療血管疾病的藥物,其中最有名的例子是壯陽藥物偉哥(Viagra),伊格納羅還因此被稱為“偉哥之父”。
像他這麼出類拔萃的科學家,一路走來其實也難免經歷不少挫折。比如他在美國國家衛生院做博士後研究時,原本以為自己能夠像之前攻讀博士時那樣發表多篇論文,結果事與願違,主管分派給他的研究任務根本不可能在兩年內完成,所以那段時期他覺得很挫敗,許多年後才終於釋懷。
需能承受不斷的失敗
直到現在,他仍然覺得做醫學的基礎研究是件很困難的事,大部分實驗都是失敗告終,只有少數實驗會有結果。“那過程就像坐過山車,有高有低,你一定要很堅定和守住那股幹勁。很多人包括我的一些朋友,他們的基礎研究做不下去,因為他們承受不住那些起起落落,最終選擇離開。”
這也是為什麼,他認為如果要成為優秀的科學家,比天資聰穎更重要的條件是熱忱還有毅力。他說,“過去40年,我都告訴我的學生,如果你覺得自己走在正確的軌道上,而且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將來會很重要,那麼你就不應該放棄,別讓任何東西妨礙你實現終極目標。如果你放棄,那麼一切就完了。”
除此之外,他認為做研究還需要有創意,別墨守成規和一味追隨前人的腳步,“因為如果只是重複別人做過的事情,或試圖跟隨別人的腳步,那麼你也許會做很有趣的實驗,但我不認為你會有重大突破。”
一氧化氮仍有謎底待科學家解開
伊格納羅除了第一份工作是在製藥公司做研究之外,其餘大部分歲月都是在大學任教和做研究,退休前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醫學院教授。如今雖然已經退休,但他仍然筆耕不輟,只不過不是寫學術論文,而是寫一般人都看得懂的書。
他的自傳《Dr.NO》目前在亞馬遜等網站公開預售,書名中的“NO”指的就是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廣泛應用於醫藥、保健等各個方面,最新研究甚至指吸入一氧化氮可預防冠病患者的肺部病情惡化。
自從他和其他科學家發現一氧化氮對維持血管張力及調節血壓起著重要作用,許多科學家前仆後繼研究一氧化氮。不過,一氧化氮至今還有很多未解之謎,例如科學家尚未了解為什麼腦部會比其他器官有更多的一氧化氮。他預言,未來如果有科學家能夠解答這個問題,那個人勢必會是學界的大明星。
在他明年即將面市的自傳中,他也會分享養生之道,點出兩個讓身體產生一氧化氮的最好方法是保持健康飲食和運動。
這次專訪雖然是視訊訪問,但隔著屏幕仍能看出他的身體比實際年齡更硬朗。事實上,他以前總是埋首做研究,直到64歲才開始跑馬拉松,他笑說那是他人生中做過最困難的事,“比我做過的任何實驗都還要困難”
他鍥而不捨的精神不只體現在科學研究,在運動方面亦是如此。他前前後後跑了十多次馬拉松,一直到大約68歲時,他的膝蓋發出抗議,他才不得已放棄馬拉松,改為騎腳踏車,平均每週騎上12至15個小時。
想做科普
接下來,他還打算寫一本科普書,向普羅大眾解釋何謂科學。他說:“我不清楚馬來西亞的情況怎樣,但我可以告訴你在美國這邊,許多人不瞭解科學也不相信科學……如果人人都相信科學,我們無論是要立法,要對抗氣候暖化,要勸告大家接種疫苗,或是要對抗冠病和流感,事情都會變得容易多了。”
從諾貝爾殿堂裡的科學家,到從事科普面向大眾,他做的每件事無非是證明科學的價值,以及在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中指引一條明路。雖然普羅大眾未必能瞭解什么是一氧化氮,但只要大家都重視科學精神,對身為科學家的他來說已是老懷安慰。
伊格納羅簡介
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藥劑學學士、明尼蘇達大學藥理學博士
經歷: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杜蘭大學醫學院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榮譽退休教授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