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星洲人

|

会员文

|
发布: 1:15pm 11/11/2021

雪隆

奇门罕馆

雪隆

奇门罕馆

為下一代守護荒野之美 荒野保護協會獻力生態環境

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成立已有10年時間,主要是希望將荒野的宗旨與理念發揚光大,並引領馬來西亞大眾學習及認識荒野、體悟荒野、愛護荒野,為馬來西亞的自然環境獻一分自己的力量,也讓我們及後代子孫從刻意保留下來的荒野中,探知自然的奧妙,領悟生命的意義。

報道:陳佩莉 (照片取自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網站及臉書)

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鼓勵大眾進行觀察,及透過鏡頭記錄自然生態的一面。

這是一個由民間自發組織的環境保護團體,在立足本土及放眼全球的目標下,致力推動全民透過自然教育、生態保育與守護行動,展開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工作,為我們及下一代締造美好的自然環境。

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成立已有10年時間,主要是希望將荒野的宗旨與理念發揚光大,並引領馬來西亞大眾學習及認識荒野、體悟荒野、愛護荒野,為馬來西亞的自然環境獻一分自己的力量,也讓我們及後代子孫從刻意保留下來的荒野中,探知自然的奧妙,領悟生命的意義。

該會的理念也包括保存馬來西亞天然物種、讓野地能自然演替、推廣自然生態保育觀念、提供大眾自然生態教育的環境與機會、協助政府保育水土與維護自然資源,以及培訓自然生態保育人才。



與此同時,該會也聯同臺灣荒野保護協會締結兄弟會,希望累計大眾的力量,以自然教育、參與環境議題、保育自然棲地、社區環保、推動義工組織等方式,為保護環境做出無私的貢獻。

除了白天的活動外,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也曾組織夜間觀察活動,讓參與者親手瞭解大自然入夜後的美。
蘇添益受臺生態保育家啟發

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是於2012年成立。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現任兼創會會長蘇添益當時因工作與大自然及荒野結緣,開始走進大自然及投身更多相關的工作上,最後在各方鼓勵及要求下,成立該會。

蘇添益指出,本身是經營企業,當時因公司推出自然環保相關的公益活動,對大自然這一塊一竅不通他接觸到臺灣著名生態保育家徐仁修老師。

他說,對方開出的條件很簡單,就如每一名生態老師一樣,到每個國家都希望能去到有特色的生態環境作觀察,而對方希望能到國家公園探訪。

他說,當時他答應了對方的條件。活動結束後,當翻看回在國家公園所拍下的照片時,赫然發現大自然的奇妙及美麗,並從之後開始親自走進大自然。

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舉辦的活動獲得不少人的支持,過去的活動吸引超過300人的參與。
蘇添益在接觸大自然時是從零開始學習,而他也將自己經驗分享給參與活動的孩子,讓他們認識自然生態的同時也得到感悟。
每週帶孩子感受自然

“我在之後每個星期都會到大自然,認識大自然,也會帶孩子一起去。我在公司做了很多生態相關的東西,也分享很多照片。”

他說,一年後,他接到星洲日報的一個電話,邀請他與其他兩位生態保育老師徐仁修及李偉文擔任一個論壇的主講嘉賓。

蘇添益表示,自己當時觀察大自然已有1年,從而獲得很多感受及感悟,因此也出了一本名為《走進自然,感悟人生》的書,並在論壇上以此主題進行分享;徐仁修也未曾想過自己1年前到馬來西亞一趟能種下一棵種子並開始發芽,當時的《星洲日報》副刊主編曾毓林建議何不在馬來西亞也成立一個荒野保護協會。

成立非政府組織吃力不討好

當時,蘇添益考慮到成立非政府組織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因此拒絕這項建議。

隨著有越來越多人提出這項建議後,走進大自然進行觀察已有2年時間的蘇添益抱著試一試的念頭而答應成立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

“成立一項非政府組織並不容易。其實東馬比我們更早成立荒野保護協會,但當時他們花了6年時間才獲得政府的批准,我想著如果用6年時間慢慢籌劃及組織一個協會,應該不成問題。”

“可能是連老天爺也要讓我來做這件事情,我們的申請在一兩個月內就獲得政府的批准。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就這樣成立起來。”

他說,他在初期對該會應該做些什麼並沒有概念,唯有跟隨臺灣荒野保護協會的腳步,但該會與臺灣身為有影響力的協會並不一樣,一開始並沒有任何人給予支持。

但,他抱著不放棄並做到最好的心態,即使一開始時很難捱,在沒有任何經驗下根本不知應該如何搞好組織,帶領其他人參與會務及活動,但該會如今已邁向成立10週年。

每年固定舉辦的少年營因疫情與行管令而停辦,如今在政府宣佈開放後,也接獲不少家長的來電詢問。
除了觀察大自然的奧秘,孩子在活動中也可以學習到野外生活的技巧。
堅持辦活動推廣自然荒野

蘇添益表示,該會堅持舉辦活動,更希望通過活動讓更多人認識馬來西亞的大自然與荒野。

“很多人其實不認識馬來西亞。我常常問,世界上最古老的雨林是哪裡,大多答案是亞馬遜河或非洲,但其實答案是在馬來西亞,且不是大家所熟悉的東馬,而是位於西馬的國家公園。”

他說,該會一直積極辦活動,更有至少3年時間不曾停辦自然生態觀察,但初期的反應並不熱烈,預期30人的活動卻只有14人參與,甚至當中有一半都是自己人。

他補充,該會從中檢討及作了很多改變,包括增辦親子活動及少年營,也接受星洲日報副刊的邀請撰寫專欄長達半年,漸漸地也獲得大眾的注意,而他們的活動也吸引越來越多人的參與及支持。

他也說,他們的活動成功獲得超過300人參與,甚至有多場活動都在一推出就被“秒殺”。

家長與孩子通過親子活動,一同觀察大自然之美。
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積極推動自然教育,相信孩子們在從小教育下,長大後能為保護大自然的工作帶來影響。

行管期進行線上分享

他指出,該會每個星期都會舉行自然觀察活動,每年也會舉辦兩次少年營,一直持續到去年落實行管令為止,也讓該會被迫停止所有活動將近2年,改為在線上辦活動進行分享。

“在政府宣佈開放後,我們也接到很多電話詢問什麼時候會重新辦活動。但由於疫情並不穩定,我們暫時還沒辦法在現階段開放活動,唯有等到疫情穩定時才重新辦活動。”

在疫情之下,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也轉到線上舉辦活動如分享荒野的各項講座。

國外演講等因疫情暫擱置

馬來西亞荒野協會在冠病疫情的施虐,以及政府落實行管令的情況下,打亂多項計劃及活動。

蘇添益表示,該會原本在2019年時計劃與國外的相關組織進行交流,包括到國外展開演講等活動,但一場疫情下唯有暫時擱置。

他也說,如今在疫情不穩定下,以及出入境的條件嚴格下,這項計劃相信至少2年後才能重啟。

他也說,受到疫情及新常態的限制,或許該會先在國內開始舉辦短期培訓,再慢慢依據情況恢復舉辦各項活動,繼續通過活動讓大眾體驗及推廣自然教育。

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過去也與國外交流,包括參與中國國綠色營《自然導師培訓》。

通過教育將概念延續

蘇添益表示,很多人對於非政府組織的概念是對特定事物作出捍衛及抗議,但該會並不做類似的工作,反而是推動自然教育這塊,認為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將保護荒野的概念延續至後代。

他認為,從小開始進行教育,在長大後將會帶來很大的影響,這也是該會舉辦親子活動及少年營的原因。

“我們不能小看教育,雖然現在看不到,但不代表以後不會有成果。只要種下了種子,始終都會有發芽的一天。”

他也說,這些年的活動所種下的種子也已開始發芽,並舉例表示曾有一對姐妹在參加該會的大自然觀察活動時,將觀察海龜生蛋的自然生態製作成繪本,最後更對外展出及被政府出版作為教材。

此外,蘇添益也鼓勵更多年輕人參與在然生態及荒野保護工作,包括過去曾參加少年營的孩子都也長大成青年,如今又回來參與活動擔任義工。

當然,他說,該會也同樣面對需要新血加入的挑戰,包括他本身長達10年仍無人接管這個位子。

“我們在尋找短期義工上並不難,常常在舉辦活動上都獲得很多人踴躍參與,但若要找願意擔起責任帶領組織的還是比較難。”

星洲副刊刊登專欄集結出書

由於積極推動自然教育,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這些年來也出了不少有關大自然之美的書籍,包括也將早前在星洲日報副刊所刊登的專欄集結出書,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大馬的荒野及大自然,同時也將這些美麗的生態環境能繼續傳承給後代。

蘇添益說,他們每次在大自然觀察中都會拍照,主要是將之記錄下,也希望能夠讓更多人或組織,包括政府或國外看到,進而協助進行規劃。

須規劃自然生態發展

“我們不執著於自然生態的發展,但必須有規劃性的。”

他也提到,金馬倫也是生長萊佛士花(又稱大王花)之地,該會也曾與當地原住民合作,以人頭收費方式帶人去進入觀察。

“只要他們(原住民)有收入,才會去保護這片土地及生態。”

可惜的是,當地有部分已被開放,也有其他團體為了賺錢而破壞他們與原住民的協定,這些都需要政府抽手管理才獲解決。

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在疫情前曾受邀到小學演講,分享荒野與大自然的美麗。
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也曾舉辦講座,通過嘉賓分享有關大自然的照片及故事。

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聯繫方式

地址2-26 Jalan Puteri 4/8, Bandar Puteri, 47100 Puchong, Selangor, Malaysia.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017-621 8003
臉書SOWM 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https://www.facebook.com/sowmorg/
網址http://www.sowm.com.my
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這些年來也出了不少有關大自然之美的書籍,包括計劃在明年推出新的一本書,希望這些美麗的生態環境記錄下來,並傳承給後代。
馬來西亞荒野保護協會這些年來也出了不少有關大自然之美的書籍,包括計劃在明年推出新的一本書,希望這些美麗的生態環境記錄下來,並傳承給後代。
馬來西亞保護荒野協會在疫情前定期舉辦大自然觀察活動,更藉此分享多個大馬觀察大自然的地點。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