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星洲人

|

会员文

|
发布: 1:07pm 11/11/2021

假新闻

不实讯息

网络分享

假新闻

不实讯息

网络分享

分享不实讯息,只因“如果是真的”

根据一个法国团队进行的实验,发现人们之所以会分享,是因为这些人认为“如果是真的,那就太有趣了”的因素。

一般人分享资讯的主要动机是为了社交,不是为了提供讯息,因此“准确度”并不是最重要。(图片:Pexels)

分享不实讯息,那是因为“如果是真的,那就太有趣了”!──这是法国一个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得出的结果。

网络的便利促使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分享各种讯息,即使听起来都知道不靠谱的资讯,也随手就在手机或电脑上按键转发分享。因此,很多研究团队一直都想知道,人们之所以会分享不实讯息的原因。

法国尚尼柯德研究中心(Institut Jean Nicod)研究员萨沙.阿尔塔伊、艾玛.德.阿劳霍和雨果.梅西尔,提出 了“如果是真的,那就太有趣”(interestingness-if-true)的假设:当人们认为一则新闻或讯息“如果是真的,那就太有趣”时,即使知道讯息不是百分之百正确,仍会按下“分享”键。

他们针对“如果是真的,那就太有趣”这一假设的质量进行研究,并测试它如何与其他因素(如对新闻或讯息的感知准确性)联系起来,这些因素有助于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在网上分享所看到的新闻或讯息,不论真假。

根据在《数字新闻》(Digital Journalism)网站发布的研究报告,萨沙.阿尔塔伊、艾玛.德.阿劳霍和雨果.梅西尔团队在美国进行了三个实验。在每个实验中,近九百名参与者可以随机看到10则以“脸书贴文”形式呈献的冠病新闻(5则是真的,5则是假的),并被要求对其准确性及“如果是真的”的有趣性进行评分。此外,他们还被要求表明愿意分享这些故事的程度。

如果有一则冠病新闻被认为是真实的,它的趣味性及“如果是真的,那就太有趣”假设──倘若是真实的──就会趋于一致──由于对新闻故事的准确性有信心,两者都被认为相对较强。

相比之下,如果一则冠病新闻被认为不可信,它的趣味性就会受到影响(因为它是假的,这使得它的整体相关性降低),即使它的“如果是真的,那就太有趣”可能更高。

实验得出的一个好消息是:在所有三个实验中,参与者认为假的新闻比真的新闻更不准确。这证实了以前的研究结果,也就是一般人大都能够区分及真实的东西。此外,在所有三个实验中,参与者更愿意分享真实的新闻,以及他们认为更准确的新闻。

与此同时,各项研究的参与者也发现假新闻比真新闻更有趣。这结果也许并不令人惊讶;毕竟,如果“比尔.盖茨将使用微晶片植入来对抗冠病病毒”(就如实验中使用的一则假新闻故事所暗示的那样)是真的,那就相当有趣了。

萨沙.阿尔塔伊、艾玛.德.阿劳霍和雨果.梅西尔团队也试图通过研究捕捉到在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个人分享新闻或讯息的动机是什么。尽管人们更愿意分享他们认为是准确的讯息,但他们也明显愿意分享那些有趣的故事,如果是真的。

因此,即使假新闻被参与者认为不如真新闻准确(在某种程度上不那么相关及值得分享),可,“有趣,如果是真的”的因素使分享的计算变得复杂,并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不打算分享假新闻比分享真新闻少得多”。

部分参与者也在实验中被问及对主流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的信任度。在交叉比对之下,越相信主流媒体的参与者,分辨假新闻的能力也越高。

研究的结论是:人们不一定总是分享他们误以为是真实的可疑新闻或讯息;相反的,也许他们在转发分享之前,就已经决定一个故事的有趣程度(如果是真实的),超过他们对准确性的任何担忧。

报告指出,实际上,某些假新闻或讯息可能具有“弥补(其)潜在不准确的品质,例如如果是真的,那就太有趣”。

研究发现,在分享资讯之前,人们对决定所欲转发讯息的有趣程度超过他们对准确性的任何担忧。(图片:Pexels)

社交是分享讯息主要动机

根据研究结果,假新闻或讯息最多只占人们“求知欲”的1%,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新闻消费者仍然相当依赖主流媒体。不过,就如作者所指出,要如何解释实验的参与者表示“乐于分享不实讯息的意愿,几乎不逊于分享真实讯息的意愿”?

萨沙.阿尔塔伊针对其研究在推布发文说,由于一般人不是媒体工作者,他们分享资讯的主要动机是为了社交,不是为了提供讯息,因此“准确度”并不是最重要。

“人们分享假新闻不一定是因为上当,而是这则新闻有足以让人‘忽视其不准确的因素’。”

无论如何,萨沙.阿尔塔伊与团队的研究结果,呼应美国普渡大学和哈佛大学学者在一份于2020年公开的“年龄与分享假新闻行为”的研究报告。根据有关研究,虽然年长者比年轻人更能辨识出不实讯息,但他们却更常分享错误资讯,问题出在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人际互动,不是追求准确度。研究结果指出会导致人们忽视不实讯息的许多心理因素。

针对萨沙.阿尔塔伊、艾玛.德.阿劳霍和雨果.梅西尔团队的研究,美国的华盛顿与李大学新闻学教授马克.柯丁顿和俄勒冈大学新闻学教授赛斯.李维认为,还需要对人们想分享讯息的因素与动机进行更多研究,以对实验结果做出解释。

他们在尼曼实验室(NiemanLab)网站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在在这个研究中,“如果是真的,那就太有趣”可能是推动人们决定“要看什么”、“要相信什么”以及“要分享什么”的因素之一。

他们也认为,人们在接受讯息时,高品质、严谨与真实性等新闻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怎么影响人们的认知,都值得进一步思考。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