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3:26pm 12/11/2021

周刊专题

VIP独享

副刊专题

趣味人生

黑胶情怀

周刊专题

VIP独享

副刊专题

趣味人生

黑胶情怀

玩黑胶——一场音乐美学的解谜旅程

星洲副刊【迷你相馆】专栏作者Frank Wong形容,听黑胶音乐像一座大山。“买唱片是一回事,买多少唱片是一回事,开始注意录音师、混音师是谁又是另一个层次,这样一层一层往上……”

一如品酒、品茗,并非液体流过舌头滑进食道的吞咽过程,而是流经齿颊,停留在舌尖、舌根、喉咙等细微感受,是深入的品味。Frank Wong听黑胶,不为情怀,而是享受比较不同载体的音质、补缺数位音乐的不足、欣赏封面设计美学,还有发现曾被忽略的好音乐。

ADVERTISEMENT

玩黑胶音乐还有一个迷思:音响唱盘唱片加起来,这笔投资不小吧?在Frank Wong眼里,这要看怎么玩、怎么想……

报道:白慧琪
图:受访者提供

Frank Wong的音乐书籍和唱片。

玩黑胶的心态百百种,有人收了一整屋的黑胶唱片从来只听那几片,一张张专辑当海报收藏;有人视之为父辈留下来的宝藏,不丢弃也不玩赏,真的就摆着;有人被黑胶“玩”,迷信标价最高的那张,用最贵的唱针播放,而非音乐流经耳朵、心里的真正感受。

音乐载体从黑胶跨越到现在数位串流,黑胶占据了1950到1980年代,让它天生散发浓浓的复古情怀。可是对70年代出生的Frank Wong而言,黑胶是新事物。父母没听黑胶,等他长大有消费能力时,已是卡带的时代。他在第一次全国行动管制时才开始入手唱盘听黑胶音乐,但又不算新手。

20多年前,他在商场阴差阳错踏进音响专卖店,听了半首歌就着了迷,从此踏进音响世界。这么多年来接触音响系统的资讯或短片,一定会提到黑胶唱片和唱盘。又,他喜欢古典乐和爵士乐,一直以来都收藏CD,“听爵士乐到一个地步,闪不开黑胶这条路,而我闪了很多年。”

Frank Wong的黑胶唱片以爵士乐和古典乐为主。

有时在网络上寻到由黑胶翻录而来的曲子,觉得音场很大,他心里有数CD做不到。一回和朋友讨论Nina Simone(1933-2003)的〈Nobody Knows You When You’re Down and Out〉,都觉得是属于黑胶的声音。

又好比John Coltrane(1926-1967)的 〈The Drum Thing〉,CD版他听到好似鼓的响弦被共鸣震动出小小回音。这是CD灌录时的瑕疵吗?黑胶版本会不会没有?他去买来一张AAA(全程Analog类比复刻)的黑胶唱片比对一番,竟也听到,想来是母带就有了。他很享受“解谜”的乐趣,好似当侦探,地毯式比较细微的音质不同,有时是一开始录音不好,有时与不同师傅复刻(Remaster)的手法关系。

Frank Wong自知是一旦开始就会非常投入的人,行管令给了关在家里的正当理由,此时不开始玩黑胶,更待何时?

黑胶世界里,体会”发现“的乐趣

前面提到“音场”,是指乐队或乐团透过音响呈现出来的位置和效果。“黑胶的音场很宽,天空比较高,声音有种浮在空中的感觉。”Frank Wong补充,当然也要看黑胶的品质而定。

好的黑胶配上不错的音响系统,可以让人感受到不同乐器、人声的方向、位置,音乐立体有层次。闭上眼,就能感受到主唱就站在这儿,以及钢琴、小号、鼓各自的位置。MP3等压缩的数位音档,音质是扁平单薄的。

听黑胶能补缺数位下载和串流音乐的不足。Frank Wong觉得黑胶临场感强,从母带印刻出来的尤其传真。CD也是数位音讯,但音质也不差,力度比较冲,他追求听的是细节和清晰度。

有些人进入黑胶世界就把CD全都卖掉,他没那么极端,反而喜欢比较同一张专辑在黑胶和CD的音质表现。若起兴致,坐下来反复听CD和黑胶,一个晚上就这样过去了,非常“烧时间”。

比较CD和黑胶唱片的音质是其一乐趣。

黑胶在音乐载体中面积最大,封面设计也比卡带、CD或者电脑界面来得震撼。打开封套、封底都是设计和资讯空间,可以边听音乐边细读曲目、乐手介绍。他读懂日文,日版爵士唱片会详写乐队各乐器的独奏段落、小节。“日本是爵士大国,欣赏爵士乐有一套方式,可以从中比较日本和西方解读音乐的不同。”

细节繁多的封面若缩小成CD大小,会显得拥挤。

玩黑胶还有一种“发现”的乐趣。二手市场里许多人追求“名盘”,Frank Wong偶有意外发现,有时是名气不大的乐手,有些因CD封面太小而没留意过,都也是很棒的音乐。听串流音乐受演算法影响,有时还真接触不到不常听的音乐。

玩黑胶烧时间,耗精神,他常常劝退那些仅止于喜欢音乐的人。有时一张唱片不好听,换了唱盘,甚至一枚小小的唱针,效果就不同了。“这样就很忙了,当你更新器材,会不会好奇之前难听的唱片比较好听,然后一盘一盘试?”照这种玩法,要真的投入才玩得下去,而很多人很快就放弃了。

小心呵护,黑胶可耐久

所以,听黑胶音乐,Frank Wong认为入门条件首先是时间、精力,最后才是金钱。他有个朋友喜欢音乐,每年花很多钱买CD、下载数位音乐,也看很多相关书籍,就是没有一套立体环绕的音响系统。

“音响不是要二万多块才可以玩的吗?”和很多人一样,这位朋友以为音响门槛很高。Frank Wong告诉他,其实5000令吉左右就够了,和他手上的苹果手机差不多。朋友后来下定决心添购一套音响系统,收获迟来的悸动,听了从未听过的好效果。

黑胶年纪大,常被当作古董,让人觉得它得小心呵护,碰撞不得。Frank Wong觉得不必将之神圣化,黑胶说白了是一块可清洗的塑料,只要小心别刮损,以免破坏音轨。他年仅5岁的小孩跟着听,有时还会自己放碟,“他都可以做,大人在担心什么呢?”

Frank Wong认为,听音乐玩音响,便宜有便宜的玩法。他把时间花在钻研黑胶的品质,在日本找到好的二手黑胶,一张20至40令吉不等,也买过1美元的。例如他找到中岛美雪1976年的唱片,二十多令吉,再加上邮费也比CD便宜。

20令吉,你会拿来做什么?享受一份咖啡馆早午餐?那就是个人价值观、需求与满足的问题了。

黑胶是古董一定很贵?只要花时间心思搜寻,也能找到性价比超高的唱片。
日本创作歌手中岛美雪,华语乐坛许多好歌都翻唱于她,例如〈容易受伤的女人〉。
听古典乐要听CD

不过,Frank Wong并非黑胶至上主义者。他不认为每片黑胶一定都好听,有时还真的遇到不怎么样的。那和压制、复刻过程有关,甚至是母带的先天问题。他不否定其他音乐载体,认为各有长短和用途。他听串流,用来广泛搜寻各种类型的音乐;至今他仍买CD,尤其是古典乐。

古典乐曲目长,乐章多,若是马勒的交响曲这类庞大作品,一面黑胶播到一半就被打断了。黑胶难以避免有炒豆声,古典乐又有很多安静的时刻,总是被劈里啪啦打扰。他觉得交响乐团庞大,有些高潮的细节唱针处理不来,需要CD这类解析度高的载体,整体音乐表现较好。若是四重奏、五重奏或室内乐,乐队人数和爵士乐差不多,听黑胶倒无妨。

每个人经济能力不同 ,每双耳朵更是独特的。若听不出黑胶和串流音乐的分别,那玩黑胶有什么意义?还有那不受控制的手指,不管在听CD或串流,都会忍不住按下快转或跳播,黑胶就要人安分些,乖乖听完。

黑胶与CD最大之别在于前者是类比音讯,后者是数位音讯。Frank Wong觉得两者各有千秋,不是投资在哪种载体上越多,就非得维护它的好。理想中的声音是一回事,追求又是一回事,就都试试看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