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2日訊)受抗疫行管措施影響,5大領域生產值全線下滑,以建築業跌幅最重,拖累大馬第三季經濟萎縮4.5%,跌幅比市場預期的2.6%來得大,更在區域經濟體中吊車尾。
ADVERTISEMENT
5大領域生產值全線下滑
國家銀行今日公佈第三季經濟數據,7至9月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分別按年下跌7.6%、4.7%和1.1%,當中7月是今年迄今常年跌幅最大的月份。
按季論,第三季GDP實際萎縮3.6%。
第三季5大領域生產總值均告跌,以建築業跌勢最重,跌幅達20.6%,主要是因為建築活動營運及人力受限影響;服務業和採礦業也各挫4.9%和3.6%;農業和製造業跌勢較輕,走低1.9%和0.8%。
此外,政府落實的行管措施也衝擊私人開銷及投資活動,第三季私人開銷下跌4.2%,私人投資則萎縮4.8%。公共投資及淨出口分別大跌28.9%及37.5%。
諾珊霞:全年仍可增長3至4%
縱然我國第三季GDP在區域經濟體中僅優於越南(萎縮6.2%),但國行總裁拿督諾珊霞仍看好末季增長將續走強,隨著我國逐步放寬抗疫管制、國內經濟活動重開、持續寬鬆貨幣政策支持、外圍需求走強續帶動出口增長,全年經濟仍可取得3至4%增長。
諾珊霞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另外,經濟活動重開加上勞動市場前景轉佳,國內政策及外圍需求利好,疫苗接種計劃進展良好,加上遵守防疫標準作業程序(SOP)及慎防冠病變種病毒爆發,將會繼續引領我國明年經濟增長,有望取得5.5至6%增幅。”
大馬未面臨滯脹
雖然國內外經濟前景趨向好轉,但她提醒,冠病仍是關乎經濟復甦最大的威脅,並讓各行各業及社區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此必須加速結構轉型促進經濟活力,重建緩衝能力藉以維持更持久的增長。”
目前,全球正遭遇通貨膨脹壓力,詢及這是否會影響我國經濟增長步伐,或是已有類似的通膨現象時,諾珊霞直言,很多人都認為大馬陷入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事實上我國並未面對任何滯脹的情況。
“誠如我先前說的,明年的經濟將加速增長,有望取得5.5至6%增幅,同時我們也未面對物價衝高的壓力,預期明年整體通膨可維持溫和。縱使部份商家選擇調整價格並祭出誘人薪資配套吸引員工,但隨著人們開始花費,代表經濟及就業前景有好轉跡象,並不至於構成需求拉動型通膨。”
她補充,還有其他影響通膨前景的因素,諸如全球原產品價格走向、長久供應中斷引起的危機等,但國行將繼續緊密監督走勢,必要時將調整貨幣政策應對;國行上週三(3日)今年內最後一次議息,維持隔夜政策利率(OPR)在1.75%。
我國整體通膨率在第三季走緩至2.2%,主要是燃料價格的基數效應消退及政府推行3個月電費折扣所致,核心通膨率則持穩在0.7%。
經濟重啟 商品走高
馬幣可獲扶持
諾珊霞表示,馬幣兌美元10月以來已升值0.9%,大致上符合區域經濟體貨幣走勢。
她補充,在經濟重啟和商品走高之下,馬幣將可從中獲得扶持。
“展望未來,由於全球流動性調整和冠病變化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預計金融和外匯市場將受到週期性波動的影響。”
她指出,7至9月期間馬幣兌美元貶值0.8%,這主要是反映了聯儲局更加明確表示可能會在年底前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計劃後,美元普遍走強的趨勢。
本月初,國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在今年最後一次議息會議上決定將隔夜政策利率(OPR)保持1.75%,延續去年7月以來的做法。
經濟學家認為,國行至少在明年中前都不會調整指標利率。
中小企可求助國行
諾珊霞指出,中小企業可以尋求國行協助,以獲得銀行貸款。
她解釋說,雖然有意見認為銀行更加嚴格評估貸款條件,但根據廣泛的統計數據,銀行貸款發放已達到冠病爆發前水平。
國行數據顯示,今年首9個月,零售和中小企業的貸款發放額增長13.1%左右,接近冠病爆發前水平。
“由於有人認為部分遭拒絕的貸款項目不合理,因此國行鼓勵他們前來洽商,以相應評估每個問題。”
不過,她強調,銀行是否批准任何貸款申請,仍將取決於他們對貸款人支付能力的評估而定。
“為個人和企業提供融資是銀行的核心業務,由於銀行在經濟繁榮時期採取謹慎做法,因此仍然能夠在我國經歷冠病時期為個人和企業提供融資需求。”
國行週五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第三季私人界淨融資額提高3.9%,而中小企業截至9月的融資額也增長3.2%。企業貸款提高2.4%,主要是源自批發零售、餐館酒店、製造業等領域。
另一方面,家庭貸款增長3.2%。
強化先買後付監督
明年推消費者信貸法令
先買後付(BNPL)漸漸在國內盛行,這恐造成投資者過度花費,詢及國行如何監管這個趨勢,諾珊霞披露,先買後付機制並非只在我國漸成風氣,在其他國家也相當普及化。
“這個機制已引起市場關注,擔憂這會鼓勵消費者過度消費進而債臺高築。事實上,目前只有銀行推出的先買後付機制是受到國行監管,但是國內許多推出先買後付機制的都是非銀行機構。”
為此,她直言,國行已與有關當局合作,監管先買後付機制在國內的發展,同時致力教育消費者有關先買後付的資訊,同時也和財政部及證券監督委員會(SC)展開合作,以在明年推行消費者信貸法令(Consumer Credit Act),強化包括先買後付機制在內的整體消費者信貸監管。
“國行數據顯示,在先買後付機制下的家庭信貸比率仍不高,截至今年首9個月的呆賬率(NPL)佔整體家庭債務約0.05%。”
監管單位致力強化監管,但諾珊霞希望,公眾在使用先買後付機制消費前,也能剋制理性消費的責任,確保對這個機制足夠了解,並給出3大建議避免消費者掉入消費陷阱,即:一、使用先買後付機制消費前,必須瞭解所有的附帶條約,尤其是收費方面的細節;二、請準時繳付應付的分期付款避免罰款;三、所有使用這項機制的消費者必須密切追蹤自身先買後付的使用情況,確保良好管理債務,避免債臺高築。
繁榮稅對銀行衝擊溫和
政府在明年度財政預算案宣佈,向獲利超過1億令吉的企業徵收33%繁榮稅,這也將影響銀行獲利,諾珊霞指出,繁榮稅對銀行業的衝擊仍屬可管理範圍,且隨著貸款增長改善,有望支撐銀行業穩定表現。
財政部長賽夫魯在2022年財政預算案中宣佈,將首次向高收入企業徵收高達33%的繁榮稅,引起市場對重量級公司的擔憂,尤其銀行業將首當其衝面臨衝擊。
詢及繁榮稅是否會影響銀行的淨利,銀行業又該如何應對時,她說:“繁榮稅的衝擊仍在國內銀行業可管理範圍,且僅是一次性徵稅,雖會影響明年度獲利,但隨著貸款增長改善、國家經濟從長久疫情管制恢復、明年撥備潛在趨低,銀行業整體淨利表現仍穩健。”
另一方面,詢及數字銀行執照的進展,諾珊霞表示,審核程序仍在進行中,結果也將會在明年首季出爐。
國行先前收到29份申請數字銀行執照的建議書,早前預期會在明年首季公佈5張執照的得標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