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來吃去,我還是喜愛馬來西亞的潮州粥,菜色與價格維持常民樣貌,菜色也多自家烹製,店頭素素雅雅,菜美味卻不越本分,完全在烘托白粥的美好,因為粥才是主角。
當我去馬來西亞的潮州粥鋪、臺灣的清粥小菜店時,便想著總有一天要到原產地潮州吃粥去。
ADVERTISEMENT
幾年前圓了夢,入住潮州的民宿主人提供的早餐就是白粥,搭上醃貢菜當是一餐,雖然簡單,卻讓我一窺潮汕人食粥的日常樣貌。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之後又去了潮菜大師張新民書上推薦的汕頭富苑吃夜糜,“夜糜”是方言,跟臺灣方言相近,因此我一聽便懂,指的是晚上才營業的粥鋪。只不過要說富苑是粥鋪倒有點不相稱,臺子上擺著數十種生猛海鮮,華麗又氣派,在臺灣粥鋪多半是平民食物,富苑此等規模可歸類為海鮮餐廳,放膽選購的話,一餐吃下來撒個上千令吉也不意外。
臺子分好多區,各區各有負責的廚子,生鮮區有蝦有蟹、有鰻有魚、有蟶有貝有蛙,質與量皆豐;熟食區有滷鵝、豬腳、炸魚等、強燈照下,像在演野臺戲,而且還是宮廷劇。還有剝皮魚、紅目鰱、狗母魚(當地稱那哥)等魚飯,魚飯並沒有飯,而是早年沒有冷藏設備,把生鮮海鮮以鹽水煮熟,藉以達到保鮮作用。
這魚當作一餐單吃就稱為“魚飯”,搭粥吃就變成“雜鹹”了,雜鹹是佐粥小菜,從字義上可知,雜就是多樣、鹹就是味道,重口味好搭粥。鹹菜、鹹魚、貢菜、醬姜都鹹,是常見的雜鹹代表。張新民說,“認識了雜鹹,就等於掌握了開啟潮菜奧秘的鑰匙。”
粥鋪會針對個別海鮮屬性建議客人烹調方式,我初來乍到,不懂當地海鮮行情,擔心點到了爆炸貴的食材,加上性不喜華靡,於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點了菜脯蛋、剝皮魚、鹹菜搭粥。
街邊粥攤的特色配菜
第二次去潮汕吃粥,就挑離下榻飯店不遠的街邊攤,簡樸到有點寒酸,只用碗盛菜,沒有加熱設備,也就是吃冷菜的概念。這店還十分家常,家常到連店主一家人都坐下吃飯,我沒見過營業期間店家自己坐下吃飯的,店內只有我跟他們一家人吃飯,我有點不自在。
那餐我吃到當地很代表的薄殼米,一種小型貽貝,帶殼的叫“薄殼”,去了殼便叫“薄殼米”,事實上貝肉幼小,稱為“米”很貼切。當地有一句俚俗說:“吃薄殼找不到腳屐”,意指人們貪吃,去肉的薄殼丟地上,殼多到把鞋蓋住而找不到鞋穿了。
另一道是橄欖菜,橄欖菜並不是橄欖葉,而是把橄欖壓破,去除澀汁,用油跟鹽翻炒,再加入芥菜當作載體,用慢火煮幾個小時,就變成黑烏烏的欖菜,雖然看起來皺巴巴,吃來倒有橄欖氣味,可以單吃也可以做成欖菜四季豆、欖菜碎肉炒飯等。
另外一款是普寧豆醬,這是在廣東省普寧市一帶所生產的黃豆醬,可沾可入菜,潮汕人吃汕頭牛肉鍋就沾普寧豆醬。而我點了普寧豆醬炒麻薏,不同於臺灣帶苦味麻薏,也是一種當地特色。
吃來吃去,我還是喜愛馬來西亞的潮州粥,菜色與價格維持常民樣貌,菜色也多自家烹製,店頭素素雅雅,菜美味卻不越本分,完全在烘托白粥的美好,因為粥才是主角。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